郑州航空工业理学院:打造学生真心喜欢的思政课

2018-02-06 01:51甄尽忠
河南教育·高教 2018年12期
关键词:理论课政治思想

甄尽忠

近年,特别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

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切实提升教学质量。

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核心问题,切实改善和加强教学管理,积极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教材体系较好地转化为教学体系。

结合各门课程的具体特点,学校积极探索“专题式”教学方法,突出重点、难点、热点,引发学生对自身问题和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同时,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问题教学、专题讲座实践教学等教学形式,把逻辑的力量与情感的力量相结合,把透彻的说理与鲜活的语言相结合,做到有虚有实、有情有义、有滋有味,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亲和力,切实增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

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根据各门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特点,践行“课内十课外”的实践教学模式,与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校团委和各个学院团总支密切合作,与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和“三下乡”活动相结合,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教学活动。这样,进一步开阔了学生视野,启发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能力、求实精神,增强了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大力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学与宣讲工作。学校专门制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方案》。全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把学习、宣讲、阐释、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全体教师牢记使命,牢同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学和宣讲工作,且多名教师担任学校及省教育系统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

近年,在连续多个学期的学校督导专家听课、同行相互听课、学生网上评教和学生座谈会中,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深受学生的好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均在优秀以上。

2017年,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举办的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系列”评审活动中,2名教师获一等奖、4名教师获二等奖。2018年,在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技能大赛中,学校侯丽羽、杨春雨2名老师荣获一等奖。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长期以来,学校一直将师资队伍建设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学校专门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行为规范》,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牢同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注重师德修养。要求他们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不仅作为一项职业,而且作为毕生奋斗的事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要求他们对自己所讲授的内容真学、真懂、真信、真教、真用,不仅进行知识理论的传授,而且通过自己良好的道德情操、人格品质和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榜样,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加强对教师业务能力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校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理论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教书育人中应有的作用。二是以老带新。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激发中青年教师的潜力,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成熟。三是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组织教师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研究与改革。通过集体备课、互相听课、观摩教学,他们实现了快速成长,更好地胜任教学工作。学校还鼓励教师参加组织的各种教学竞赛,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为此,学校专门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考核方案》等规定,并严格执行。

加强社会考察和实践,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党情国情的认知。近年,学校利用暑假先后组织教师前往西柏坡、井冈山、南昌、韶山、南京、嘉兴南湖等红色革命老区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考察,利用周末前往南街村、刘庄、唐庄镇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的村庄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学习、考察和主题党日活动,教师们进一步开拓了视野,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术能力和教学能力。

加强科研工作,以科研促进教学

学校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问题的研究,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努力推出一批有理论深度、有创新价值、有实践意义、有社会影响的高质量研究成果。

加强科研管理,提高科研整体实力和水平,以科研促进学科发展。学校积极组织科研团队,争取省级和国家级项目,推出一批标志性成果,以项目促科研。同时,在争取和承担省级和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和造就一批年轻的学术骨干。鼓励教师发表高水平的论文和出版学专著,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宝贵的教学资源。

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学术创新。学校做好“走出去、请进来”工作,进一步加强与名校的联系,鼓励联合申报课题,积极开展合作研究,促进形成高水平的创新成果。同时,学校还加强学术交流,每年组织和参加一批在国内、省内有重大影响的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学术视野,不断提高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省内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近年,学校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4项、省社科规划项目15项、其他省级项目20余项;学校教师出版学术专著9部,参编15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60余篇,不少成果在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多名教师被评为校科研工作先进个人。今后,学校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努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配方”先进、“工艺”精湛、“包装”时尚,使之成为大学生喜闻、爱听、乐学、终身受益的课程。

猜你喜欢
理论课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