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师范学院:多措并举,书写立德树人新篇章

2018-02-06 01:51丁少锋
河南教育·高教 2018年12期
关键词:立德共同体育人

丁少锋

信阳师范学院位于大别山革命老区,是改革开放后河南省创办的第一所本科高校,是河南省重点建设的两所师范院校之一。学校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多次被评为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在全省党建工作、德育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20世纪80年代中期,学校针对当时高校普遍轻视德育的状况,召开多次思想政治工作专题会议,决定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立身之本,深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着力打造立德树人长效机制并延续至今。近年,学校进一步明确育人导向,多措并举,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实施德育“五个一”工程,构建立德树人长效机制

“五个一”,即:一校——青年共产主义理论学校,一班——学生干部培训班,一刊——《思想政治教育材料选编》,一团——德育讲师团,一网——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德育“五个一”工程,即以此为主要载体的育人机制,是学校结合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与自身办学特点,积极探索出的极具特色的立德树人长效机制。

1985年,学校率先开办学生干部培训班。同时,以广泛搜集思想政治教育资料,供各级各类学生学习参考为主要任务的思想政治教育音像资料库正式建立。1990年,以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主要任务的青年共产主义理论学校开班。1993年,为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资料匮乏问题,有计划系统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创办了《思想政治教育材料选编》,做到全校学生人手一册。为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和有效性,1994年,德育讲师团成立,讲师团通过讲坛报告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至此,信阳师范学院以“一班、一校、一团、一刊、一库”为主要载体的德育“五个一”工程育人体系初步形成。

进入新世纪,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为主动适应形势发展,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2003年,学校在“一库”的基础上创建了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景明网。截至目前,学校线上线下齐抓共管,积极适应当代大学生特点,统筹谋划网络建设、网络管理、网络评论、网络研究等方面的建设工作,强化网络意识,提高建网用网管网能力。同时,利用大数据平台,全面提升网络育人水平,建设完善校内思想政治工作网站,打造信息发布、工作交流和数据分析平台。经过近40年的精心实施和反复实践,学校德育“五个一”工程已被打造成全员参与、全方位推进、全过程育人的立体化实践育人体系,成为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政治教育品牌,为高校立德树人提供了可参考、可复制的样板模式。

壮大德育人才队伍,宣传和树立优秀教师榜样

育人先育己。学校积极发现优秀教师典型、树立优秀教师模范,形成示范效应,强化德育人才队伍建设,为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人才基础。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学校树立优秀班主任典范武崇申,广泛宣传他的事迹,倡导学习武崇申的工作精神、工作方法和优秀事迹,并以此为契机强抓教师队伍建设,壮大德育人才队伍。

武崇申于2004年7月来到信阳师范学院,成为政法学院的一名世界史专业教师,同时他还担任2004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班的班主任,自此开始了他的班主任生涯。2004年11月,历史学专业从政法学院分出,独立建立历史文化系,他又开始担任2003级历史学专业的班主任。武崇申认为,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重在营造民主、公平的氛围,培养良好的班风,形成一个积极向上和有凝聚力的班集体。他除日常加强纪律、安全等教育外,还经常深入宿舍,加强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解决困扰他们的重要问题。他利用2015年、2016年寒暑假和出差机会进行了四次较大规模的走访,分别到过南阳、洛阳、平顶山等16个市66个县区,途经河南原108个县中的86个,行程7000多公里。《中国教育报》曾这样评价武崇申:“在大学师生关系疏离乃至暴力事件时有发生,教师职业形象有所下滑的当下,武崇申老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师者形象。”

积极构建“育人共同体”,书写育人新篇章

党的十九大以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积极贯彻落实高校育人“一体化”思想,整合校内外资源,全方位构建“育人共同体”,推动“三全育人”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切实提高育人质量和水平。

学校为构建“育人共同体”,积极推行一系列举措。推进育人体系改革,构建校内全员育人共同体:实施“课程思政”建设规划,发挥两类课程的育人功能;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强化管理育人职能;实行服务承诺制,增强服务育人效能。加强育人环节管理,构建校内全过程育人共同体: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实践育人功能;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整合多种资源,构建校内全方位育人共同体:發挥科研优势,强化科研育人工作;加强新媒体建设,推进网络育人工作;抓好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单位建设,做好心理育人工作;扎实推进资助育人工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加强各类组织建设,发挥组织育人功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构建校外育人共同体:整合社会资源,建立社会实践共同体;创新协同育人模式,建立家校育人共同体;适应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建立校企育人共同体。

经过长期努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一是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通过举办“课程思政”讲课大赛等途径,增强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学校贯彻“育人一体化”思想,制定教书、管理、服务、科研、实践、网络、心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岗位育人职责,让“三全育人”思想落地生根。二是贯彻“育人共同体”思想,着手构建校内“三全育人”共同体和社会实践、校企、家校等校外育人共同体,牵头成立豫南教师教育联盟和豫南片区教师教育联动发展共同体,构建了高校、地方政府和中小学、幼儿园“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四是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思维,着手构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互联网+党建”“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等工作新模式。同时,学校实施了价值引领工程,打造了“讲核心价值观故事、实现青春梦想”新品牌,被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交流推广。五是改进育人方式,通过开展体系式学习、融合式讨论、案例式教学,抓好项目式研究、针对性解读、操作性指导、责任化落实,进一步提高育人工作成效。学校依托信阳发展研究院和河南省教育大数据分析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建设数字化和智慧化校园,收集育人环境内多维数据信息,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育人对象实施全过程、全方位数据挖掘,制定并实施因材施教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

猜你喜欢
立德共同体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爱的共同体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共同体的战斗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