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不安全行为内在因素的干预与影响

2018-02-07 08:58李建波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8年21期
关键词:省事事故因素

李建波

(诺尔起重设备(中国)有限公司,福建 漳州 363105)

1 引言

20世纪初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早期的机械在设计中并不考虑操作的安全问题,所以伴随而来的是工业安全事故频发,随着人们对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改善的关注,引入安全防护,安全隔离措施,物的安全状态引起关注,安全管理进入硬件配置和工程控制措施阶段,事故频发现象得到控制。

二次世界大战中飞机的出现,推动了人机工程学在工业安全领域的研究,人们对事故致因理论提出了新的见解:将人为因素与物的因素纳入安全管理研究对象,建立一系列的安全管理软件系统,将培训教育、操作制度、安全管理体系化提上安全管理日程,从而进一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频率。

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震惊全世界,即便采取“纵深防护”防护策略、系统本质安全程度非常高的核电站仍然会发生事故。国际核安全小组(NASG)继而提出了创建安全文化的安全管理原则。而在营造安全文化基础建设过程中,人的自身因素再次占据事故比例的绝对部分,研究人的安全行为成为当前安全事故预防的必修课题[1]。

2 不安全行为定义

不安全行为是指作业人员在职业生产过程中违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违反劳动纪律和安全操作规程从事具有危险的做法,泛是指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的人为错误。包括引起事故发生的不安全动作,也包括应该按照安全规程去做,而没有去做的行为。例如:一个人戴着墨镜双手抱两个30cm高的盒子下楼梯,此事件中戴墨镜下楼梯是不安全行为之一;双手抱着60cm高的盒子挡住视线为不安全行为二;第三不安全行为是双手抱盒子下楼梯时,手未扶楼梯护栏。

3 不安全行为表现形式和产生的内在因素

3.1 不安全行为的五种表现形式

①在不安全的速度下操作,员工在操作设备时忽略安全要求,超速操作设备。②使用不安全的设备或不安全地使用设备,对设备缺乏检查与维护,设备的安全防护设施被人为拆除或禁用。③未停机进行设备维修、未进行任何的隔离、上锁、断电等措施进行设备检修。④在不安全的区域或以不安全的姿势操作、忽视安全操作规范或警告标示,进入危险作业区域内或错误的操作设备。⑤在设备故障时操作设备,未做好相关防护。

3.2 不安全行为产生的主要内在因素

人既是一切生产系统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同时也是系统安全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和最根本的因素[2],人的不安全行为除了外界的干扰因素外,更多的来自于人本身的内在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主要内在因素有如下几点:①经验心理:员工凭借数年的工作经验或数百次的操作,不遵守规章制度、忽视安全操作规程或作业程序,完全相信于个人的操作经验。忽略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将增加数十倍的事故发生概率,从人的本性来讲,人比较容易相信自己做的或经历的事情,而不太相信别人说的。②侥幸心理:是指偶然地,意外地获得利益,或躲过不幸,引申为人们贪求不止,企求非分,意外获得成功或免除灾害的心理活动。在安全生产中,人们盲目的相信自己的技能和运气,认为事故不会那么巧然发生。③从众心理: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是个体普遍所有的心理现象。从众行为的测试结果显示,从众的心理对于95%的人员都无法突破,它更多地受到周边人群的影响。④图省事心理:遇事嫌麻烦,怕费劲,力求能少做尽量少做,不遵循基本作业步骤。从人性的角度分析,这是人天生以来的本性。

研究表明,人的行为主要受控于人的心理、生理、组织和环境等四大因素系统。如果要改变人的不安全行为,需不断深入进行作业人员文化素质、素养的提高,原有粗放型控制人的行为的方法渐趋落后,如何能激发人自身的潜能和心理因素,最大限度地实现由人不安全的行为向安全行为的转变,变得无比的必要和紧迫。

4 不安全行为的内在因素影响与干预

人的行为是人自身心理、意识支配下的身体活动,推行安全管理制度或设备本质安全的防护、工程控制措施都很难直接作用于人的行为并控制人的行为。所以,要想实现人的行为的控制,就必须从影响人们行为的各种因素入手,通过控制或干预这些影响因素,来最终实现对人的行为的控制,针对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内在因素,概括列举如下的方式来影响和干预。

4.1 经验心理的影响与干预

多数情况下,经验丰富的员工具备有一定安全操作技能,在推行安全管理时,让其充当安全技能的传播人,使其充分的参与到安全行为分析活动中去,员工越是感觉参与其中,他们在工作中越有一种使命感,越有使命感,他们越感觉参与其中。当员工出现凭经验违章作业时,除了周围的人对其传播人的监督外,也可以使用“0-10”的评估方式对其进行访谈,询问其作业方式的评分,期望评分是多少?应如何做才能达到期望分值。使其认识到自己差距,更好地修正自己的经验心理操作行为。

4.2 侥幸心理的影响与干预

在员工出现侥幸时,可以应用TBO模式(前因Trigger、行为Behavior、后果Outcome)进行干预,通过事件后果分析,使员工认识到侥幸心理作业的危害性,避免其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心存侥幸的人为什么明知其不安全行为的危害性,还会去继续不安全作业呢?原因是人们很容易接受会带来立竿见影的、肯定的、正面的结果的事情。而往往淡化忽略延迟、含糊不确定的、负面的结果情况。如果将负面的结果变成立竿见影的,那么情况将完全不一样。

除此这外,对于心存侥幸心理的作业人员,我们不能等到事故发生时再给予调查,明确规章制度培训外,还可以采用“OFE文化”(公开、公正、公平)的奖惩方法去影响和干预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4.3 从众心理的影响与干预

安全管理过程中,除应经常性开展安全活动,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提升安全的关注度,还可以引入积极反馈和赞美,有针对性的积极肯定和赞美,可以强化表现良好的安全行为,从而让更多的员工参与和模仿,从而将正面的事件普遍发生于周边,结合人们从众心理影响进行传播,扩大安全行为的实施影响。

4.4 图省事心理的影响与干预

针对图省事心理,需从设计规划和工艺制造源头开始,结合人机工程学和人们行为习惯进行量身打造,确保安全措施或设备操作符合人们操作的习惯,从而避免人们走捷径的行为。例如:在公园道路规划时就可以兼顾人的行为习惯和园区的景观角度进行设计,消除公园内另辟道路捷径的情形。

另外,当员工出现图省事问题时,还可以应用“指导鱼”做法进行干预。类似老师引导学生画一条鱼,在此过程中,老师通过“鱼是如何吃东西”,“鱼是如何游动的呀”的问题,来指导学生画出鱼的嘴和鳍。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如何画鱼的嘴和鳍。这样的方式对图省事行为的员工进行引导,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对自己被引导出的做法认同,从而主动付诸行动,进而避免图省事心理。

5 结论

做好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事故的发生,仅仅建立管理制度,培训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完善机械设备防护设施的配置,监督现场人员的执行,标准作业工序和流程,还不足以做到万无一失,人在这个系统中才是最重要的构成因素,只有有效的控制人的行为,才能确保安全生产[3]。

要想实现人的安全行为的控制,就必须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影响人们行为的各种因素入手,通过影响或干预这些因素,消除人的不安全作业行为,发挥人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最终实现长久持续安全生产。

猜你喜欢
省事事故因素
学中文
解石三大因素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
图省事
微哲理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自助式乞讨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
什么是战争胜负决定因素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