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如何促进我国芯片行业的发展

2018-02-07 08:58刘钰彤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8年21期
关键词:集成电路补贴芯片

刘钰彤

(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南昌 330013)

1 引言

近日,随着“中兴”事件的爆发,天朝人民突然意识到我们这个自称“上天能揽月,下海能捉鳖”的天朝上国竟然让别人用一块小小的芯片扼住了咽喉,开始呼吁政府应该不惜一切代价举全国之力发展芯片行业,突破中国半导体行业缺芯的瓶颈,踏上“强芯”之路的征程。对于补贴对研发的政策效果,学界看法不一,主要可分为“促进论”和“抑制论”两派。“促进论”认为,研发补贴可以有效促进芯片产业发展[1],笔者倾向与此。下面将从三个方面谈一谈补贴是如何促进芯片行业的发展的。

2 降低行业进入门槛,扩宽企业研发融资渠道

据海关总署公开信息显示,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量高达3770亿块,同比增长10.1%;进口额为2601亿美元(约合17561亿元),同比增长14.6%,进口额从2015年开始连续三年超过石油成为我国进口总额最大的商品。对于高端的,军工用的、民用化的大批量的高精尖的核心芯片90%都依赖进口,芯片自给率极低。

作为一个资本密集、试错成本极高的高科技行业,芯片产业想要发展是断不能离开资金支持的。而从近些年的情况来看,民营资本在这个行业的投入并不多。要知道,民营资本的潜力是巨大的。资本家总是希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高的回报率,让资本迅速回笼,因此他们热衷于对互联网金融、快消、共享经济等新兴经济的投入。

而芯片这种高科技行业的发展是需要市场化的投入,可是基于该行业投资成本高,回报周期较长,风险较大,其发展在短期内难见成效,行业的高门槛使得PE/VC对芯片企业的投资意愿并不够强烈。企业缺少资金自然没有办法进行深度的研发工作,产成品“质低价高”,下游企业不愿意购买使用,芯片企业高投入却低收益继而使其更加没有充足的资金进行下一步的研发工作来提升产品质量,最终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由于缺乏民间资本的投入,要想发展好“中国芯”在某种程度上就需要依靠政府的力量,对芯片行业进行补贴,发挥研发补贴资金的杠杆作用,矫正其外部性。国内众多研究成果均表明,政府补贴对于企业融资约束能释放有利的信号。郭晓丹等 (2014)就认为企业获得政府补贴后,能向外界传递出企业良好的发展前景,会吸引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外部机构投资者的关注,进而增大企业获得银行长、短期借款和机构投资者融资的概率[2]。随着政府的补贴进入,企业有了一定资本进行自主研发,一步一步将产品做得更好。民营资本对此也能增加一定的信心,进而企业能够吸收部分风投,增大研发运营资金,在创新研究方面越做越好。同时,政府的介入承担了部分风险,降低了民间资本的风险报酬率,部分风投也能转变他们的偏好,支持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拓宽我国的“强芯之路”。

也有人会说,这些年国家一直在对集成电路行业进行补贴,扶持了863,973这样的项目,但效果甚微,国家补贴真的能促进芯片行业的发展吗?笔者认为是的。这种难度大、准入门槛高的产品,靠市场的盈利导向和自有资金,绝大多数企业都做不来,像高铁、航天、北斗这些尖端的高科技产业,没有哪一个的发展是离开了政府的补贴与扶持的。我国芯片行业之所以还没有发展到一流水平,与我们的投入过少也是有关的。

2014年9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公司成立,主要投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业,兼顾芯片设计、封装测试、设备和材料等产业,实施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到2017年为止,大基金项目总投资约818亿元,这个数值看似庞大,但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投入相比,实在相形见绌。根据IC Insights统计,2017年英特尔的研发投入超过130亿美元,约合近千亿人民币,研发支出占比高达21.5%。光英特尔一家企业在一年内的研发支出就比我国三年对整个行业的投入还多,投入没有人家多怎么能够期待高产出达到人家的水平呢?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指出:过去我们在芯片制造领域投入不够,要赶上发达国家可能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以及至少几千亿人民币的连续投入。这是一个耗费资源天量计的行当,要想实现弯道超车,笔者认为加大补贴与投入是必不可少的。

3 拴心留人,对人才进行定向补贴

我国芯片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弱,要想获得技术创新的活力,高精尖人才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2017年5月发布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6-2017)》(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按照我国集成电路总产值计算,芯片行业需要70万人,而我国目前从事于此的还不足30万人,形成一倍多的人才缺口。白皮书指出,在芯片设计中,应届本科生的平均年薪近15万元,博士学历近30万元。相比于互联网企业诸如大数据分析这样的月薪近4万元的岗位,研发人员的工资实在逊色不少,人才流失海外也就成了趋势。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政策靠企业自发组织难以实现,需要依靠政府的先期引导和持续支持,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

第一,我国芯片行业大多集中在诸如上海、深圳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集中了大量优势资源,对人才有较大的吸引力。因此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住房补贴、医疗补贴、社保补贴、提供子女入学保障、父母养老保障、减免个人所得税等方式拴心留人,提高研发人员的薪资待遇,减弱发达地区高消费的挤出效应,让高精尖人才放心落户、舒心生活、安心工作,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针对海外高端人才,亦需不惜重金引进,将他们在海外所学到的先进技术带进来,提升我国芯片行业研发人员技术水平,为“中国芯”添砖加瓦。

第二,高校开展专业课程定向培养人才。“985”类的顶尖院校更应注重学术、科研、创新研究,国家应对这类课题、实验加大补贴力度,提供充足的经费和奖励措施,从国家重视到高校重视,再到教师重视,从而引导学生重视,扎扎实实做学问,提升高校在集成电路方面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同时,高校在招生时可以针对贫寒学子设置定向计划,研修集成电路相关专业,规定毕业之后必须从事相关研究工作,而国家对其学费生活费进行补贴,并对表现优秀、成果突出的同学提供奖学金,致力于培养高精尖人才。

4 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产业生态环境

目前,国产芯片缺少操作系统的生态培养,上下游企业怀揣超近路、省事的思想,直接购买国外的既成品,享受跨国公司带来的物美价廉“奶头乐”,而国产芯片被主流市场抛弃,只能依靠极小的特殊市场存活。下游的服务器、移动终端、PC等其他产品不使用国产芯片,使得国内产品积压,价格也居高不下,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不佳。

要打造构建一个完善的产业环境单靠企业和市场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商人的趋利性会产生外部性,此时国家应进行政策引导干预,对使用国产芯片的企业及产品进行补贴,增大对国产芯片的需求。建造一条芯片生产线的固定成本是巨大的,但随着需求的增加,每多生产一块芯片,其边际成本就会下降,产品价格随之下降,消费者可以花更少的钱买到同等甚至是更好的产品,使得他们购买欲增强,企业获利增加,从而有多余的资金继续投入研发,提升产品质量,最终形成正向循环。

在补贴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骗补”等相关问题,这就需要相关部门不断完善监管制度,例如构建补贴评价和发放标准,将企业放在统一的竞争平台中,加大对成长性好、盈利能力强高科技企业的扶持与补贴力度;并对企业的信誉和创造能力进行评估,筛选掉一部分滥竽充数的企业;同时定期对企业研发成果进行验收,确保补贴款项落到实处,研制出自己的“中国芯”,世界的“中国芯”!

猜你喜欢
集成电路补贴芯片
芯片会议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人体微芯片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集成电路测试领域的关键技术
塑封集成电路扫描声学显微镜分析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混合集成电路激光调阻技术
人工智能与集成电路的关系探讨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