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时代 开启新征程
——浙江省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展望

2018-02-07 14:53浙江省地质调查院褚先尧范燕燕
浙江国土资源 2018年9期
关键词:土地质量浙江省土壤

□ 浙江省地质调查院 褚先尧 范燕燕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地质工作正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转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自然资源综合管理等重大形势变化带来的一系列新需求、新要求。土地是自然资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在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土地质量地质调查的浙江实践表明,地质调查支撑服务自然资源管理,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与水平,不断创新方法和技术,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进步。

一、创新土地质量地质调查评价方法,打造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升级版

调查要由以耕地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为主,延伸到与耕地质量相关的空间环境,并形成土地质量一体化调查新模式,包括水网平原区的水体调查(水质调查、底积物调查等)、大气沉降物调查(干沉降、湿沉降)、农用化学品投入情况调查、农产品调查、污染源调查等。

在分析测试指标上,要由目前以重金属元素为主转到重金属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如多氯联苯、多环芳烃等)并重;由元素的总量测定转到元素有效态、形态、价态的分析;由现在10余种元素分析增加至30余种元素,既包括有益、有毒有害元素,也包括生物可能必需的元 素(Ti、Ge、Br、Rb、Sr等)、稀土元素。要充分发挥现代分析技术精准、快速、批量化生产的特点,为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生态地球化学研究评价、揭示土壤的地球化学基因作出地球化学贡献。

在调查对象上,要以耕地为主,逐步开展林地、湿地(内陆湿地、滨海湿地)、低丘缓坡地、未利用地及城市用地等多种地类的调查,不断提升在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方面的支撑能力。

在地球化学调查的基础上,依据生物磁学、土壤磁学理论,探索开展土壤磁性调查、土壤放射性调查,为现代农业高科技的应用提供基础背景资料。

在评价方面,不仅要坚持由对耕地质量的表层评价转向对土体的多层面立体评价、由区域性评价转向靶区评价、由现状评价转向预警预测评价、由技术评价转向成果应用的决策评价,还要探索由资源评价转向资产(价值)评价的方法与途径、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方法与途径。

二、大力推进土地质量研究工作,努力实现关键问题的新突破

加强标准化建设,加快标准研制,提升标准等级。标准化是保证土地质量地质调查质量和成果有效转化应用的充分必要前提,在推进《浙江省县级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技术要求(试行)》(浙土资发〔2017〕3号)和《浙江省县级土地质量档案建设技术要求(试行)》(浙土资发〔2017〕31号)的提档升级(省级)外,要加快《浙江省富硒土壤评价标准》《浙江省绿色土地评价标准》《浙江省林地地球化学评价方法》《浙江省湿地地球化学评价方法》《浙江省坡地地球化学评价方法》《浙江省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浙江省农用地安全利用技术指南》《浙江省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服务土地管理技术指南》等的编制,逐步实现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标准系列化。

开展方法技术研究,实现关键技术的新突破。关键技术是土地质量地质调查转型升级的前置条件,诸如化学元素的超痕量分析技术、污染土壤的示踪与诊断技术、富硒土壤(及污染土壤)的空间定位技术、农用地土壤安全利用及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监测技术、土地质量信息智能化管理技术、地质成果应用转化技术等。

深化典型元素的生态地球化学研究,揭示生物效应规律,支撑相关标准和政策制度的制定。调查显示,土壤中的Cd、As、Pb、Ni、Hg等重金属元素生态问题相对突出,Se、Ge、Zn等健康元素与地质环境关系密切,这些元素可被作为典型元素予以深化研究。重点加强元素的在岩—土系统、土壤—生物系统中的赋存状态、性状、迁移方式、相互作用、生物化学反应条件及变化的系统研究,以揭示元素在生态地球化学链中的传递规律。这种基础性的研究,将助力土壤污染诊断、农产品安全风险管控、污染土壤治理、土地环境承载力、富硒农产品开发等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

三、做好浙江县级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成果集成,推进农业地质应用工程技术创新

精心做好县级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成果集成的顶层设计,确保“浙江省土地质量地质调查行动计划”圆满收官。2020年,将是浙江省县级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完成之时,全省成果的集成工作便接踵而至。成果集成是一项大工程,坚持以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为原则,做好集成与总结,任务十分艰巨。通过集成,将形成土地质量地质调查、研究、评价、应用等标志性系列性成果,从而一举扭转土地管理中有关土地质量现状不清、问题不明、措施不力的局面,补上土地管理与利用中的这块短板;通过总结,将进一步总结浙江经验,努力为全国同类工作提供借鉴和示范。

持续成果应用转化,推进农业地质应用五项工程建设。一是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技术创新工程(打造浙江升级版);二是土地质量生态管护服务支撑创新工程(促进体制机制创新);三是污染土地修复治理技术创新工程(进入污染防治攻坚战主战场);四是农产品安全源产地追溯方法创新工程(补上食品安全监管链条上的第一环);五是富硒土壤开发利用样板工程(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这五项工程实施的目的聚焦于应用,其核心价值是创新,而创新不仅在技术层面上,更重要的是在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制度建设层面上。

进入新时代,自然资源管理将承担更多更重要使命,地质工作,尤其是地质调查工作因与自然资源调查的密切关系,决定了其在支撑服务自然资源管理上的独特作用。我们应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坚定的意志信念,在新的征程上,为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作贡献、立新功。

猜你喜欢
土地质量浙江省土壤
《初心》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在判定土壤盐渍化、沙化中的应用
土壤
灵感的土壤
为什么土壤中的微生物丰富?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关于土地质量调查评价工作的几点思考
识破那些优美“摆拍”——铲除“四风”的土壤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陕西省三原县丁留村农田硒含量特征及成因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