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侦剧回暖

2018-02-07 15:51李潇潇李璇
瞭望东方周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纪实莫斯科案件

李潇潇++李璇

刑侦剧回暖,主要得益于主管部门、播出平台、制作机构和观众形成了有效互动这一新的产业背景

近年来,《湄公河大案》《刑警队长》《白夜追凶》《无证之罪》等作品的热播,让人们看到了刑侦剧的新生机。2018年开年档在浙江卫视播出的《莫斯科行动》,也以悬念迭出的剧情张力和“接地气”的写实风格赢得了良好口碑。

刑侦剧的天然优势,在于情节曲折、可视性强、易于构建戏剧冲突。剧中涉及的重大案件往往有原型可循,可以迅速调动起观众的社会经验记忆。因此,一部优秀的刑侦剧,往往能够凭借紧凑的案情、复杂的人性纠葛、强烈的时代感和贴近现实的生活气息,牢牢吸引住观众的视线。

不过,刑侦剧也曾经历过粗制滥造后的严格管理,并一度产量锐减,沉寂了十年。为何近年来国产刑侦剧能够回暖?如今的国产刑侦剧,有哪些不同于过去的特色?

早期的开拓

鲜明的纪实风格,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产刑侦剧最大的特点。

《西安大追捕》《中国西部刑侦大案纪实》《12·1枪杀大案》《济南7·9大案侦破纪实》等纪实刑侦剧,皆是改编自真实发生的社会案件,甚至连剧名都是按照案件名称或案件发生地来命名的。而在这些纪实剧中扮演办案警察的,大部分也是真正参与破案的在职干警。

真实案件改编、非职业演员、纪实性的拍摄手法,让这些刑侦剧极为真实地还原了案件从发生到侦破的过程,但在制作上难免有粗糙之处。

而《重案六组》《案发现场》等剧,则在真实案件的基础上,从刑侦剧类型化的角度作了更多尝试,并借鉴了国外刑侦剧的结构和拍摄手法,进一步开拓了国产刑侦剧的发展道路。

《刑警本色》《绝对控制》《沉默的证人》一系列情节紧凑、人物个性鲜明的优质剧作带来收视热潮,让影视制作机构加大了刑侦剧产量。

随着产量的增加,刑侦剧良莠不齐的问题也日益凸显。部分刑侦剧渲染血腥暴力场面、过于具体地描述作案手法,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在观众中引起较大争议。

2004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下发《关于加强涉案剧审查和播出管理的通知》(简称《通知》),规定涉案剧不得在黄金档播出;对表现大案要案、刑事案件的电视剧中展示血腥、暴力、凶杀、恐怖的场景和画面,要删减、弱化、调整;对涉案题材的影视作品的播出数量要大幅度削减等。

作为涉案剧的一种,刑侦剧在播放时间、播放内容和播放尺度上,都受到严格的限制和规定。

此后的十年时间里,国产刑侦剧产量萎缩,发展进入低谷期,除了《大宋提刑官》《神探狄仁杰》等以古装形式登场的刑侦剧,便再没有更多的代表作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5月,以南通市公安局刑警支队队长顾瑛为原型的刑侦剧《刑警队长》在电视台播出,成为自2004年《通知》下发以来首部在卫视黄金档播出的刑侦剧。

事实上,此前对于涉案题材影视作品的管理并非是“一刀切”。《刑警队长》根据真人事迹改编,并与公安部宣传局合作,具有宣传英雄事迹和普法作用,故可上黄金档。

多方有效互动

目前来看,刑侦剧能够先在网播平台回暖,并迅速交出《白夜追凶》这样的精品,是有道理可循的。

2014年以来,网络影视的兴起,为国产刑侦剧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但是,在网络刑侦剧发展的初期,抄袭雷同、打“擦边球”、情节狗血拖沓、人设虚假、推理逻辑漏洞百出、广告植入生硬等问题,亦层出不穷。

2017年9月4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人力資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规定对电视剧、网络剧实行统一标准管理;未取得新闻出版广电部门颁发许可证的影视剧一律不得上网播放。

这促使网络剧不断提升自身制作标准,走向追求精品的道路。

刑侦剧是网络剧中最具现实主义色彩的类型。一方面,政策鼓励现实题材创作,而刑侦剧又能在现实题材中体现出强烈的风格。另一方面,各大视频网站如今更注重内容的题材细分以进行差异化竞争,刑侦剧和大量的青春、玄幻题材相比,有异军突起的潜质。

一些网络刑侦剧在策划、剧本创作和评估、最终拍摄等环节,还争取到了公安部等相关部门的协助审核指导,这保证了作品的专业性。例如,《白夜追凶》的联合出品方之一,便是公安部金盾影视文化中心。

在播放上,季播、边拍边播的模式开始出现。对于刚刚回暖的刑侦剧来说,这种播放模式更利于“试水”,也可以根据观众的反馈和期待,思考剧情走向的问题。

另外,刑侦剧在网络播出后日益受到观众认可,视频网站也在积极进行网台联动布局,加强资源整合、拓宽渠道,让刑侦剧得以接触到不同层面的受众。

总之,刑侦剧回暖,主要得益于主管部门、播出平台、制作机构和观众形成了有效互动这一新的产业背景。

在现实内核中提炼精神气质

在产业层面有了较好的生产环境,2017年,刑侦剧在剧作上的突破也格外亮眼。《白夜追凶》《无证之罪》两部网络刑侦剧先后刷屏,分别在豆瓣上获得9.0分和8.2分,实现了口碑与收视的双丰收。

与《法医秦明》《如果蜗牛有爱情》相比,《白夜追凶》《无证之罪》少了几分主角光环,多了一点人间的烟火气。

没有高智商天才的“烧脑”推理、没有穿着高跟鞋办案的“偶像包袱”,警察的办案能力,来自多年刑侦生涯点点滴滴的积累,《白夜追凶》中的一众人物,都深深扎根在现实的土壤中。

而《无证之罪》选择从细节突破,反面角色的一口烟,就能让人物性格立起来。在案件背后,剧情涵盖着更为丰富的生活维度和社会意义。

2018年播出的《莫斯科行动》,则在某种意义上体现出对刑侦剧优良传统的回归和再发展。这部剧取材自1993年发生的真实案件“中俄列车大劫案”,讲述中国人民警察第一次跨国缉凶的经历,力图还原案件的来龙去脉。

作为“新中国十大要案”之一,“中俄列车大劫案”曾在1995年被改编为电影,影片在纪实性之外对案件进行了猎奇化的商业处理。《莫斯科行动》则反其道而行之,强化写实风格、深挖案件背后的社会命题。

为真实还原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的风土人情,这部剧在莫斯科实景拍摄了90天,在服装道具、场景细节上做了大量工作。主创人员还曾多次与案件亲历者交流访谈,研究案件背景。

除此之外,《莫斯科行动》把叙事重心放在了对中国警察查案过程的表现上。在没有执法权的异国他乡,警察小组既无武器,也不能亮明身份,却要凭借一己之躯与歹徒周旋。在这样极端的情形下,警察小组不畏艰险的精神力量得到了更极致的表现。

可以看出,与20世纪90年代风行的国产刑侦纪实剧相比,《莫斯科行动》虽然同是对真实大案的再现,但在制作技术和拍摄理念上,已然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二十多年的实践探索中,国产刑侦剧经历了观众趣味的嬗变和美学革新,积累了宝贵的创作经验,正迈向专业化、类型化和精品化。贴近现实的创作导向和引领精神价值的内在意义,已经成为国产刑侦剧的内核。

《莫斯科行动》之后,《因法之名》《天下无诈》《走火》《拼图》等刑侦剧也将在2018年播出,它们又将在刑侦剧的发展历程中书写下怎样的故事,尚待观众来检验。

猜你喜欢
纪实莫斯科案件
莫斯科第一届宠物狗节
大雪袭击莫斯科
Celebrate Spring Festivalin Xuzhou 徐州过年纪实
崛起,莫斯科大公园
数据
车“游”
郑州擂台赛纪实
混乱实验室纪实
混乱实验室纪实
城管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