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内外开花分外香

2018-02-07 16:42边淑玲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圆明园童话文本

边淑玲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内拓展阅读教学得到了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和认可。语文学科的实践性特点也决定了语文教学应当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使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互相促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实际教学中,课内拓展阅读教学就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课内拓展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学习鲁教版三年级上册《风筝》一课时,引导学生回想自己放风筝的情景,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放的,当时心情怎样。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趣味盎然,对课文的理解得到了进一步的加深。

二、指导有效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重视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学会学语文的方法。如,在学习鲁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利亚的木匣》一课时,引导学生阅读思考:为什么四年后,妈妈能很顺利地找到自己所埋藏的东西,科利亚却找不到他埋的木匣呢?让学生读一读描写科利亚埋木匣、找木匣的句子,边读边思考,并按照书上所说的科利亚埋木匣、找木匣的方法,动手画一画示意图,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得当,往往会事半功倍。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选择恰当的拓展点,把握时机进行拓展阅读

课堂上教师要把握时机,把学生由文本教学中的一个“点”带入课外更广阔的空间,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全面、更有效。

1.以课文背景为拓展点进行课前拓展。

对課文内容离现在比较久远的文章,可将课文的背景资料作为拓展阅读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如,学习鲁教版四年级下册《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圆明园的资料,了解昔日圆明园的辉煌以及圆明园被毁灭的那段屈辱历史。这样,在学生学习新内容之前,利用拓展阅读材料作铺垫,有利于学生尽快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以文本空白为拓展点进行课中拓展。

课本中有许多文章均留有“空白”,需要读者去感悟。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恰到好处地“补白”,能促进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文本,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鲁教版三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一课的第四自然段末尾的省略号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教学时,引导学生思考:盘古身体的变化仅仅是课文里所写的这些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众说纷纭,相机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他的( ),变成了( )。之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他的胡须,变成了绿油油的藤条;他的头发,变成了柔软的柳枝;他的眉毛,变成了嫩绿的柳叶;等等。让学生反复诵读这组句子,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的设计,不但让盘古的形象更加高大,还能引发学生想象,激活学生思维,为学生个性化地理解文本内容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3.以单元主题为拓展点进行课后拓展。

根据每一组教材的主题,来选定课外拓展阅读的内容。如,鲁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围绕“中外童话”专题选编了四篇童话:《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和《小木偶的故事》,围绕专题,把学生带入美好的情境,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课后推荐阅读《格林童话》,让学生进一步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品味童话的语言,了解童话的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

课内拓展阅读教学中,拓展点的选择方法还有很多。如,以相同的表现手法为拓展点,以课文题目为拓展点,以课文中的主人公为拓展点,等等。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让学生适时进行拓展阅读,使课内拓展阅读教学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课内拓展阅读教学,让课堂教学充满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可谓“墙内外开花分外香”。endprint

猜你喜欢
圆明园童话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印象·圆明园
The Old Summer Palace on the photos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游圆明园有感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圆明园里过大年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