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朱家角 令人惊艳的“上海威尼斯”

2018-02-07 18:30张德强
旅游纵览 2018年2期
关键词:朱家角书场

张德强

江南水乡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南周庄,北周庄,不及朱家一只角”。朱家角,是拥有600年建镇史的著名水乡,如今虽不如周庄和乌镇出名,却比前者更具文化底蕴,也更适合游客来此体验左手美景、右手美食的“水乡慢生活”。因镇上小桥流水、轻舟如叶的美景,加上古意盎然的明清建筑和名人故居多不胜数,早在1991年便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文化名镇”。

古迹众多小桥流水惹人醉

朱家角位于上海西郊,紧邻沪上最大的淡水湖淀山湖,与江苏、浙江接境,从宋代起就发展成为著名的集市,初名朱家村,至明朝万历年间正式建镇。古镇离上海约一小时车程。这里依山傍水,山乃淀山,为西天目山余脉;湖则是淀山湖,面积达62平方公里。青山绿水环抱的朱家角,有着“上海威尼斯”的美誉,镇内小桥流水,古意盎然,早在1991年就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文化名镇”。

我们初到朱家角的第一感觉是,这里好像阳朔的“小表妹”,举手投足和韵味都那么相似。荡舟街巷,才感觉她还是她。江南水乡的秀美和刘三姐的豪情终究不同。

水和桥恐怕是江南水乡永恒的话题,河道纵横,商船往来,在遥远的年代,船舶是朱家角百姓的唯一交通工具,河埠、缆石多也是必然了。

“小桥流水人家”,自然是江南水乡的独特风景。其中小桥,在江南水乡既是必不可少的交通设施,又是不可不看的一大景观。在朱家角古镇上有很多桥,那些石拱桥、石板桥、砖木结构的古桥有的还是明清时代留下来的。而最引人注目的,当数一座高大雄伟的拱型石板桥,这座江南地区最大的五孔大石桥,横跨在漕港河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因以前经常有和尚在桥上放生,积德从善,所以叫“放生桥”。这座桥的石板结实而古旧,坑坑洼洼都显露出年代久远的痕迹。至今,放生桥只允许放生鱼鳖,而不得撒网捕鱼。

沿着放生桥的青石台阶一步步走到桥的拱顶,放眼便是朱家角的全景了。但见江水东流,波光粼粼,河上桅杆如林,风帆如翼;有的机轮拖了十余艘驳船,恰似一字长龙,徐徐行驶。两岸黑瓦灰墙的住房鳞次栉比,颇有古人所谓“闾阎扑地”的气象。

穿街走巷,小小的镇子很安静,大多人家沿河临水而居。小河边石头砌成的堤岸左拐右拐,每过一小段就有台阶向下到河水边,洗衣、洗菜,随意而为。河道边有很多小小的巷子,极窄,走进去就是一口天井,几家人合住。主人很宽容,任游人走到巷子里、家门口,或后院里,也不会询问或呵斥。

河螃蟹的价钱也不贵,这些东西大多是当地百姓自己打捞的,很实惠。卖螃蟹的老人会耐心地为你挑出最好的。拿到饭馆里,饭馆老板还可以免费加工。

荡一叶小舟,悠然地在明晃晃的河道里游走,座座拱桥从头顶划过,听撑船的老人慢慢地讲着朱家角的古老传说,水声,桨声,笑声,吴语,在耳边汇成一曲曼妙的轻歌,在这“威尼斯”小镇上空回荡……

乘船游荡邂逅“乾隆和刘罗锅”

作为水乡名镇,朱家角还有一些美景之外引以为傲的地方——当地有“三多”:名人多,河埠、缆石多。山水清秀的地方总会有很多人才,所谓钟灵毓秀。朱家角在明清两代共出进士数十人,还不乏行业精英。当然,有历史的地方必有很多古老建筑,朱家角的建筑以明清建筑为主,某某故居,某某庄园、山庄,凭着小镇往昔的商业成就,豪商富贾一定不在少数。

放生桥边有一条石板街,墙头上漆着“北大街”三个大字。这条街的两边都是些明清时期保留至今的古屋,沿街开着各色各样的店铺。“涵大隆酱园”门口有一个大大的“酱”字,“童天和药号”进门便是一个石库门天井,这两处都是百年老店。一家临河的茶楼上挂着一排大红灯笼,下面是一块“江南第一茶楼”的金字招牌。大门两边挂着一副颇具古风的对联:“深幽旨趣融唐宋,博雅风情啜茗园。”

到了朱家角,不能不去领略一番乘“罗锅船”游河的滋味。这是一种划长桨的中间有一个舱的狭长木船。据说当年宰相刘罗锅曾坐过,所以叫它“罗锅船”。船舱两边靠窗处可坐人,舱中央的小桌上放着紫砂茶具,可供乘客游河时喝茶。坐在舱内,老船工唱着清亮的渔歌,缓缓摇起长长的木桨,船便在河中慢慢朝前荡去。乘客的身子随着船儿有节奏地摇摆着,一边欣赏着两岸风光,青翠的绿树和粉墙黛瓦的民居像一幅长卷般地舒展开来,真是令人既悠然又闲适。

镇上的城隍庙里高悬着一把大算盘,大概含有“人有千算,天只一算”的意思,以此警示世人不要为了一些虚名浮利盲冲瞎撞。殿内有乾隆皇帝题字的匾额:“福佑显灵伯”。据说,乾隆皇帝下江南在淀山湖泛舟时,忽遭狂风暴雨,后来多亏两盏有“显灵伯”字样的宫灯引航才安全进了港。乾隆皇帝上岸后,到城隆庙里看见城隍爷衣袍上还水淋淋的呢。后来乾隆皇帝知道“显灵伯”即是城隍的爵号,便御笔题了“福佑显灵伯”五个字。

此外,王昶纪念馆、柳亚子故居和席氏厅堂也颇具特色,在那里,你不仅可以看到当时精细的江南民居建筑工艺和风貌,还可以在游览中,解读一段文化的历史。

品茗听书体味水乡慢生活

朱家角虽距上海不远,但与“魔都”的大城市风貌迥然不同。这里没有喧闹的市声,没有急迫的生活节奏。人们从容悠闲,不慌不忙,尤其是婦女们,有的纳鞋底,那么舒缓而有力;有的在腌雪里蕻,那么仔细而精到;有的在刺绣,那么轻柔而熟练;有的在晒太阳,一面在消闲似地阅读。这一切,使我们感到生活的节奏突然被拉长了,似乎连心跳的频率都减缓了,确有“偷得浮生半日闲”之感。endprint

晚饭后,用什么来排遣寂寞的旅途之夜呢?旅馆的老板娘热情地向我们介绍朱家角的文化历史。朱家角自成繁华市镇后,文儒荟萃、人才辈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民国时,镇上有民众教育馆、书报社、戏院、书场等文化场所,有咏珠社、韵声社等文艺结社、民间艺人活动。她建议我们晚上最好的去处是说书场。在都市中,没有闲暇也没有场所去听书,一旦到了这样的古镇,意趣蓦然萌生,颇有点“童心未泯”的味道。

一路上,我与老友神侃起了自己心中的说书印象。说书人所用的道具不过醒木一方、手绢一块、折扇一把。开书先念一套赞词,然后才转入正题。说的书目多是整本大套的书目,每说完一小段便用“扣子”(评书中扣人心弦的悬念)抓住听众。一般传统书目的内容,以历史故事和武侠故事为主。大书开讲历史、武公案之类故事,以醒木、扇子、手帕为道具。小书弹唱才子佳人为主题的故事,分三种方式演出,即一人的单档、两人的双档、三人的三个档。演员用三弦、琵琶等乐器,自弹自唱,配有各种曲子,以弹唱抒情为主,集生、旦、净、末、丑于一身。

茶馆中的说书内容基本上都是历史、公案、神话情爱、武侠等故事,它们吃透了中国文化的别样精神,四大古典小说都根植于此。在书场中的人们用说书创造了历史,这部历史既在正史之中,又在正史之外;既根植于市井,又超越了市井。说话当中,一口茶才刚咽下,一段历史就飘然而逝,再换水已是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多少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神仙鬼怪,只在说书先生一句“说时迟,那时快”中烟消云散。

书场设在昔日的城隍庙里,从前描龙绘凤的“打唱台”,如今已改成住家,油漆剥落,与庭院里的石板一样呈现出青灰色,从后来移装的明瓦窗里,射出暖暖的灯光;院子右侧的偏殿,如今就是书场。买票后掀帘入场,顿觉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外面是暑气逼人,里面却是凉风送爽。坐于桌前,每人捧起一杯热茶,抓一把又香又脆的南瓜子嗑嗑,听着台上说书人讲不完的历史演绎,这一股悠闲自得的劲儿,身居闹市的人是难以领略的。

对于朱家角的历史,老友对我也介绍了些。古镇上过去最多的店铺是书场茶馆,这里包含着交往、休息、娱乐等多种活动,书场常位于桥头,河道的转角,街道的路口等水陆交汇处,而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人们活动的中心,书场也就成为镇上重要的社会活动场地。“书场酒肆纷纷话,纷纷尽是买和卖”,即是生动的写照。一壶茶、一支烟,引出了相互的话题。书场挂牌请名角演出,老听客们准时前来听书,有时有名角响档来演出,茶馆里就更会热闹起来。

当天,我们看到的这位年轻说书艺人,也许经过名师点拨,凭一把弦,一把折扇,不慌不忙地把听客引往一个古老的侠义世界,为书中人物的行为和遭遇而喜怒哀乐。仔细听下去,进而发现他的书艺已到“理、味、趣、细、技”五者兼备,真抵得上一台大戏,而当他在紧要关头宣告“明日请早”之时,听众们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在这个异乡小镇,深更回到旅社,爬上咯吱咯吱的楼梯,推开咿呀咿呀的房门,楼板在颤动,隔壁有人在纵声谈笑,时而传来椅凳的搬动声、盆碗的碰击声……我和老友丝毫不觉得吵,反而内心安宁,很快就酣然入梦了。

食旅佳境“上海威尼斯”的农家美味

朱家角这一方幽静之地,不仅36座石桥古风犹存,游人来此除了看古桥、观水景、觅老屋之外,品鱼鲜、寻小吃更是必不可少的节目。在镇上的石板路上散步踏地气,回归大自然,深深地吸上一口来自附近湖荡上含有芦苇清香微甜的水气,洗涤烦心之后,肚子里已经咕咕叫了,当地的缤纷美食会让你一飽口福!

坐在放生桥边的茶馆里用茶,品尝卤汁豆腐干、梅花糖豆、九制陈皮、胡桃云片糕等小食品,还有那特别好吃的熏豆,不失为人生一乐。夏秋季节是新鲜毛豆上市时,剥豆烧煮后放在铁筛内,用文火烘干熏透,碧绿色带自然青,吃在口中滋味浓,毛豆清口粒粒鲜,齿颊留香味悠长。

我们住的农家乐旅馆,老板开辟有一片菜园,自己散养鸡鸭,种植有机蔬菜。他们家的特色菜是“神仙鸡”和“白汁冬笋炆石头鱼”。神仙鸡皮酥肉嫩,十分鲜美,由于蒸煮时间较长,很是入味;很少有人愿意做石头鱼,因为它的烹饪很花功夫及心思,但农家乐的老板却勇于尝试,坚持把石头鱼做到最好。肉质鲜嫩清甜的石头鱼,加上用几只老母鸡长时间熬煮的白汁,五六个小时耐心的熬煮,让石头鱼浓郁鲜香的味道和浓稠的白汁一样,在嘴里化不开,越嚼越香甜。

美丽的老板娘也擅长烧农家菜饭,炒香的莴笋叶、卷心菜、胡萝卜丁,再加入咸肉和洗净的生米,用一个大铁锅直接放在灶头上焖熟。这样的菜饭结了一层金黄的锅巴,又脆又香。这里的蔬菜都是一早新鲜采来的,还沾着露水珠,吃起来绝对比饭店餐厅里的美味!

走在朱家角镇上,看到小吃名点真多啊,五色汤圆、冬笋虾仁烧卖、薄皮生煎馒头、鲜肉小笼、鸡肉馄饨、大包酥、油酥肉饺、羊肉面,豆腐花、线粉汤……熟藕是朱家角独有的一道甜点,在塘藕中孔填塞糯米,煮透切片,红褐色的香甜熟藕,藕孔中的糯米拌有塘藕的清香,咬上去糯糯的、甜甜的,这是吴地风味的杰作!夏日来朱家角,还能吃到新鲜生藕片,看着盘中片片剔透如玉般洁白的藕,真是一种视觉享受。莲藕多孔,玲珑可爱,女不离藕,多食此物,聪明过人。

桂花飘香时节,朱家角的水红菱又嫩又甜,野荸荠黑里透红,街上到处有叫卖声。我最喜欢水红菱皮上那一层带水紫青色,和荸荠那深朱红的天然色彩,这大概是画家用彩笔也无法表达的色泽。

朱家角镇的老字号酒家茂林馆、长兴馆、黄义顺,以善于烹制水乡名菜出名,如响油鳝糊、醉虾、锦肠、糖醋鳜鱼、青鱼划水、鸡丝拌洋菜、莼菜鸡丝羹等,此地野生菜花塘鳢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塘鳢鱼越大越肥壮,肚里的鱼籽鲜得不得了。红烧、汆汤、炖蛋,大可一饱口福!endprint

猜你喜欢
朱家角书场
苏州市2个书场入选 江苏省首批非遗曲艺书场
总体规划 精准扶持
朱家角小学:结合校史学“四史”
古镇旅游游客体验探索
大关街道西一社区百姓书场重新开门迎客
浅析青浦区朱家角居住区设计管理中问题和对策解析
当代评弹书场的模式特征及其发展趋向
——苏州光裕书场现状调查与思考
古镇旅游群体的社会学研究
扬州书场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化与发展前景
扬州评话书场的模式、运营形态及多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