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截面微通道内液滴生成模拟研究

2018-02-07 09:48赵苗苗王洪成吴立群
山东工业技术 2018年4期

赵苗苗+王洪成+吴立群

摘 要:本文对微纳米级T型圆截面微通道内液滴的形成機制进行仿真模拟研究,并得到连续相流速与液滴直径大小关系。通过改变连续相流速,分别对选用的三种不同物性流体进行液滴生成仿真模拟,验证了圆截面微通道内液滴生成的可行性,并得到了当其余参数保持不变改变连续相流速时,液滴直径随流速的增加呈指数型函数变化趋势减小的结论。

关键词:连续相流速;微液滴尺寸;T型微通道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04.186

0 前言

微流控技术[1]是在微纳米下对液、气体进行操控的技术,有耗时短、用量少等[2]优点,近年来该技术在化学、生物和医学等领域[3, 4]得到广泛应用,比如蛋白质结晶[5]、纤维素液滴[6]、药物筛选[7]等。尤其是结构简单的T型通道内液滴制备成为了研究重点[8]。目前受加工工艺限制制备的通道形状以矩形为主,对圆截面微通道研究较少,且更多采用实验方法,很难方便精确的改变流体的单一参数且研究成本高。而仿真模拟研究不仅能克服实验带来的缺点,并且设置便捷、计算精确,近几年吸引了更多学者的关注[9]。

1 模型设计及边界条件的确定

通过SolidWorks软件对T型微通道建立模型,设定连续相为主通道中方向,分散相为垂直主通道方向,分散相通道直径为200μm,连续相通道直径为500μm。选用Fluent软件进行仿真分析,选择四边形网格作为网格类型,将通道划分为9600个矩形单元网格,主要是将其作为两相流体的体积追踪控制单元。

在仿真模拟的边界条件的设置中,选用水相为分散相,硅油为连续相,两相入口定义为速度入口,左端入口定义为inlet1,上端入口定义为inlet2;右端出口定义自由出口outflow。另外,定义通道的内壁为静止壁面类型。

2 液滴生成的仿真模拟

为了研究圆截面微通道内连续相流速与液滴直径的关系,对微通道内连续相流速进行研究和分析。选用三组不同物性流体分别进行液滴生成仿真分析。Group1:=0.0048kg/m·s,=0.07N/m;Group2:=0.0018kg/m·s,=0.07N/m;Group3:=0.0048kg/m·s,=0.09N/m。当连续相流速值Uc分别为0.05、0.1、0.15、0.2、0.25、0.3、0.4、0.5 m/s时,对不同物性流体进行仿真,并得到不同直径尺寸的微液滴,其中,液滴尺寸的大小按三种物性流体的不同分为三组,分别为D1、D2和D3。

3 结果与分析

为了增加数值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对三组不同物性流体数值仿真,所得仿真数据导出后经过MATLAB处理获得液滴直径尺寸,并对不同直径进行绘制得到对应的直径数据直观图如图1所示。

根据数据分析直观图可得,排除个别数据误差和系统误差带来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在圆截面微通道条件下,其余各项参数保持不变时,当改变连续相流速这一单一变量的大小,D1、D2和D3三组数据分析结果也随之变化,并随流速的增加呈指数型函数变化趋势减小,更加证实了在圆截面通道内对液滴生成操控的可行性与可控性。

参考文献:

[1]林炳承.微流控芯片的研究及产业化[J].分析化学,2016,44(04)

:491-499.

[2]穆莉莉,荣莉,黄友锐等.基于PMMA的微流控芯片的微液滴制备与控制[J].微纳电子技术,2016,53(02):108-113.

[3]Jia M L,Meng Z, Yeong W Y.Characterization and evaluation of 3D printed microfluidic chip for cell processing[J]. Microfluidics & Nanofluidics, 2016,20(01):1-15.

[4]Zhuang Q C,Ning R Z,Yuan M A,et al.Recent development in microfluidic chips for in vitro cell-based research[J]. 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2016,44(04):522-532.

[5]Li L,Ismagilov R F.Protein crystallization using microfluidic technologies based on valves,droplets,and SlipChip[J].Annual Review of Biophysics,2010,39(39):139.

[6]童芳丽.纤维素微球和纤维素复合晶胶微球的制备新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4.

[7]郑振,陈阳,李武宏等.液滴微流控芯片技术及其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6,16(03):163-169.

[8]吴纪周.T型微通道内微液滴形成机制的CFD模拟[D].重庆大学, 2011.

[9]Afkhami S,Leshansky A M,Renardy Y.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elongated drops in a microfluidic T-junction[J].Physics of Fluids,2011,23(02):23303-23342.

作者简介:赵苗苗(1992-),女,硕士,研究方向:微流控系统设计。

为通讯作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