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一体化视角下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2018-02-08 02:56王奕丹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产业链河北省京津冀

王奕丹

(石家庄市第一中学,石家庄050000)

1 引言

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由此标志着京津侧翼腹地再立极具潜力的新增长极。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是我国经济新常态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优化区域资源配置,转变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1]。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河北省必须要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契机,优化产业布局,以此建设美丽河北。

2 产业协同发展的概述

产业协同发展是指产业要素在区域内的有效整合,整个区域内产业实现合理的优化布局,各地区根据自身的产业特色,明确产业定位,构建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链各个环节彼此间相互联系、分工合作、良性互动,共享信息和技术等方面的资源,提升整个区域的产业层次和质量,创建现代的产业协作体系。促进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关键是促进产业的协同发展,实现京津冀地区资源的有效配置,达到互利与协调发展。

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下实现产业协同发展可以达到以下效果:一是有助于发挥京津冀区域的资源优势,实现资源互补形成结构优化效应。例如河北省依托现代制造业优势承接北京资源,有助于提升河北省现代制造业的科技创新;二是有助于资源在区域内得到最优化配置,形成全方位开放的区域市场体系。通过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能够实现资源的最高配置,例如通过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实现了科技资源的共享,形成了科技资源共享市场;三是提升了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居民购买水平。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条件得到大大提升,例如京津冀旅游资源的一体化发展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2]。

3 区域一体化视角下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所面临的困境

自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实施以来,京津冀在产业转移对接方面取得巨大成绩,形成了有效的工作机制。然而在巨大成绩面前,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还面临不少的困境,主要体现在:①京津冀经济发展差异明显,单一区域发展价值取向造成区域整体利益受损。长期以来京津冀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为明显,尤其是河北省经济发展水平要落后于北京和天津,这样一来基于特殊的地理关系导致河北省在吸引资金、人才方面要远远落后于北京。虽然京津冀产业对接有助于缓解该问题,但是京津冀地区产业链断裂、产业集群不明显的问题直接影响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②市场活力不足导致协同发展缺少自组织能力。在优化产业结构改革的背景下,大力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是经济新常态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在产业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却存在市场活力不足,生产要素流通不畅的现象:首先在利益面前地方政府会采取行政手段干预市场发展,进而影响到市场的健康发展。例如在京津冀制造业协同发展的过程中,某些地方政府为了地方经济利益,采取非常规的手段吸引制造业,甚至在招商的过程中给予制造企业不合理的优惠条件,阻碍市场的发展;其次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必须要解决行政利益突出的问题,而缺乏具有权威性的跨区域利益协调体制机制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3]③京津冀产业创新能力不足,同质化问题突出。虽然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强调实现产业的对接发展,例如河北省发展现代制造业,北京发展科技创新产业等,但是实际上京津冀在产业对接上存在同质化现象。例如北京制造业转移中忽视科技的投入,导致制造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另外京津冀人才转移机制的缺陷也阻碍产业创新发展。

总之,三地发展缺少增量利益共享机制,特别是在创新产业发展问题上,三地竞争非常激烈,很多非市场的因素会阻碍产业空间优化布局。

4 区域一体化背景下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策略

实现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报告的具体体现,因此基于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中所面临的困境,应该采取以下策略:

4.1 加快京津冀区域市场环境建设进程

基于京津冀经济水平的差异性,实现产业协同发展必须要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首先京津冀要打破行政限制,推动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例如京津冀三地的行政部门要简政放权,为产业转移提供健康的市场环境。当然政府部门必须要发挥宏观调控的能力,加强对产业转移过程中的监管,避免出现污染企业转移的现象;其次优化产业转型发展的创新环境。优化企业创新环境能够为产业协同发展提供重要基础,因此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要加强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尤其是要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4]。例如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品牌企业财税支持等;最后实现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需要发挥市场的引导作用,依托优势产业实现创新发展。例如河北省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中必须要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以此突出河北的资源优势。

4.2 加快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协作

加快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协作,坚持以政府为引导,以市场为基础,以企业为主体的原则,充分调动三方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产业错位发展,建设多层次和全方位的产业转移对接平台。在对接层面上,要注重项目、企业、园区、县区、城镇布局等五个层面上联动。另外要注重规划、交通体系、生态环境等产业对接配套环境的完善,保障产业对接的顺利实现。例如冀京制造业园区平台的建设,能够有效促进要素资源的高效流转配置,实现关联配套,实现优势互补,激发制造业潜在集聚优势,将协同优势最终转化为综合竞争力优势。

4.3 注重宏观统筹完善好区域整体产业链建设

打造区域性整体制造业产业链是大势所趋,分工有序、联系紧密的地区产业链有利于区域间产业转移的科学有序进行。冀京两地必须注重宏观统筹区域制造业产业链建设,确保产业间联系紧凑,北京在优化完备自身产业链的基础上,必须加强同河北省制造业产业链的联系,注重协同设计,注重顶层设计,同时注重各地市宏观统筹与节点把控,促进地域合理分工,规避低水平重复建设,逐步形成区域一体化的产业链新态势[5]。

4.4 推进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创新进程

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创新进程,首先要搭建京津冀三地的产业协同技术交流平台。加深京津冀区域间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政府具有公信力,应该由政府推动搭建协同平台,构建企业、大学、科研院所产学研协作平台。其次应该建立京津冀产业协同创新利益协调机制,使得三地的创新资源的流动更加顺畅。

4.5 完善京津冀都市圈交通网络建设

区域一体化的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必须要依赖于完善的基础设施,因此为了缓解京津冀交通不便利的现象,要加快京津冀交通网络建设:首先要构建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机制,优化交通布局。例如针对石家庄到天津的时间比较长的问题,于2017年开始修建“石津高速”,该高速修成之后石家庄到天津的车程将大大缩短;其次京津冀要加强对海、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构建多元化的交通网络服务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

总之,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河北省要把握京津冀一体化战略,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以此建设美丽河北。

猜你喜欢
产业链河北省京津冀
筑牢产业链安全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
京津冀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