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电影审美文化研究的新突破*

2018-02-08 06:15□文│张
中国出版 2018年17期
关键词:观照文本文化

□文│张 霞

西部电影是中国电影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多年来,虽然学界对中国西部电影有大量的研究,但对其审美文化嬗变的系统性研究成果却寥寥无几。赵涛所著的《中国西部电影审美文化嬗变研究(1984—2015)》(人民出版社2017年7月出版)以电影审美文化为研究视角,结合中国电影产业的宏观发展与中国西部电影的具体表现,梳理了其内在规律和嬗变轨迹,克服了以往注重类型、导演、文本、产业等单一的研究课题的局限,进而对中国未来西部电影审美文化的演进和发展态势作出更加科学的思考与判断。

研究视角具有独特性,以审美文化视角观照西部电影。学界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对中国西部电影进行研究,大量的研究成果从文本研究、类型比较、产业运作等方向出发,而对于中国西部电影的审美文化观照则相对较少,系统性的研究成果较为缺乏。该书正是基于审美文化的发展、变化来研究中国西部电影的嬗变演进,积极探寻内在的动因和规律,并建构出中国西部电影审美文化嬗变断代史的学术架构。审美文化视野中的中国西部电影研究,以30多年的西部电影作为历史研究的活标本,从中探寻西部电影审美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外部条件,挖掘出具有创新价值的学术研究课题,进一步对中国西部电影发展进行独特的美学、史学观照,从而展示西部电影的审美文化特征和意义。

研究方法具有综合性和比较性,以凸显西部电影的全新表达空间。西部的荒蛮与神秘、质朴与瑰丽、亲和力与冲击力同时构成了中国西部电影别具一格的审美价值。该书采用对中国电影文本进行综合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着力建构起中国西部电影全新的表达空间,呈现出不同发展阶段中国西部电影审美文化的独有特点,进一步凸显了电影跨文本的价值和实践意义。综合研究方法的采用弥补了使用单一比较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一方面可以对电影文本所展现的人物、服装、音乐、摄影、造型等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展现出中国西部电影经过30多年发展呈现出的阶段性的、鲜明的特征;另一方面增加了对农耕文化与现代文明、乡村与城市、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全球性与本土性等话语问题的思考与辨析,便于透视其深层次蕴含的时代特征、民族习惯与社会心理,从而总结出中国西部电影审美文化的发展脉络和流变历程。

研究问题具有前瞻性,以助力中国西部电影未来的长远发展。审美文化视野下的中国西部电影研究,为中国文化创意和中国西部电影创意文化产业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从题材立意选择、内容表达、市场定位、场景造型、文化传播等方面为中国西部电影未来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现实参考。该书对中国西部电影审美文化嬗变研究轨迹的梳理、原因的探讨和规律的认知成为进一步研究中国西部电影当下与未来发展的重要依据。推动当下的西部电影创作既要继续坚守传统西部电影的人文品质和美学素质,又要努力形成深具市场竞争力和品牌效应的商业运作机制,塑造汇聚市场效应和品牌效益的中国西部电影集群。

《中国西部电影审美文化嬗变研究(1984—2015)》梳理了中国西部电影30多年的审美文化嬗变历程,以丰富的电影作品分析和严谨、科学的论述,为中国西部电影的未来创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判断依据,并将这些判断转化为积极的、具有建设性的再生力量。

猜你喜欢
观照文本文化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立天子以为天下”——周代“立君为民”学说的现代性观照
年味里的“虎文化”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英语现代诗歌对物的观照及其诗意生成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