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乐坛有大家 皇皇巨著再入华

2018-02-08 06:15□文│周
中国出版 2018年17期
关键词:学术研究文集音乐学

□文│周 松 王 菱

保罗·亨利·朗(以下简称为“朗”)是美国第一位音乐学教授,在美国乃至整个西方音乐界有着极高的学术地位与学术影响。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两部扛鼎之作,便是奠定其学术地位的《西方文明中的音乐》(以下简称《文明》),以及助其登上学术巅峰的《音乐学与音乐表演——保罗·亨利·朗文集》(以下简称《文集》)。在其60年学术生涯中,前者可谓是“开幕曲”,震撼登场;后者可谓是“谢幕曲”,完美收官。前者在1991年被译为中文出版,后者则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推出中译本。

内容的全面性,思想的系统性。全书收录了朗撰写的文章29篇,写作时间从20世纪50年代持续到80年代,其中50年代8篇、60年代5篇、70年代7篇、80年代9篇。从时间上来看,较为完整、全面地收录了朗在后40年学术生涯中的主要学术研究成果。同时,这些文章分别归入“论音乐学”“古乐新思”“20世纪文明中的西方音乐”“论表演实践”4个专辑,从内容上来看,较为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朗学术研究的主要方向和主要观点;也基本覆盖了从理论到实践、从人物到作品等音乐学研究应涉及的主要领域和范畴,朗甚至还专文论述了马克思主义者的音乐理论与观点。此外,《文集》还全面、清晰地反映出了朗学术生涯中的两次重大转变,即50年代他的研究重心从音乐史学转向音乐批评学,80年代他的批评着力点从对音乐学者个人转向了对经典古乐的本真主义表演。

话题的延续性,观点的继承性。《文明》一书是朗的开篇之作,1941年出版;《文集》是朗的收官之作,在他去世几年后方由其同事及学生整理出版,尽管时间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对朗的学术思想的反映和体现却是一脉相承、延续不断。朗的 《文明》一书出版较早,只反映了他早期的20年的学术思想;《文集》则全面体现、持续展示了朗后40年学术研究的主要思想及观点,通过在时间上的延续,与前者一道较完整地呈现了朗整个60年的学术生涯。《文明》中朗没有对20世纪音乐进行论述,实属一大遗憾;可喜的是,朗在后来对20世纪音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阐述,这些研究成果被《文集》系统地收录,作为一个专辑“20世纪文明中的西方音乐”在书中予以呈现,弥补了以前的遗憾,延续、发展了朗早期的学术研究。此外,《文集》还延伸了《文明》中不少意犹未尽的论题,对《文明》中的一些话题、证据、方法、观点等进行了发展、补充,如对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等的研究都得以延续,并增加篇幅专章论述且更加深入、充分、全面。

知识的权威性, 眼光的独到性。朗还是美国音乐学会奠基人、国际音乐学会主席,曾任《音乐学季刊》主编,被公认为是20世纪美国及西方音乐学界的学术权威、泰斗。凭借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知识渊博的朗在《文集》中所撰写的文章,无一例外地高屋建瓴,给读者以醍醐灌顶之感,极具权威性。与此同时,朗在文学、哲学、宗教、社会学、艺术史等多方面体现出来的人文素养,后代音乐学者亦望尘莫及,这使得他在音乐研究中会有独特的视角、独到的见解,在《文集》中论及巴赫、亨德尔、莫扎特、瓦格纳、斯特拉文斯基等时展现无遗。此外,朗有着广阔的文化视野,更有着强烈的现实主义批判意识,其《文集》中的诸多文章都充分体现出他作为音乐学家的人文关怀及历史学家的时代关怀,与众不同。

综览全书不难看出,朗不愧为一位值得我们潜心研究的音乐学大家。翻译出版朗的《文集》,无疑对我国当下的音乐学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学术研究文集音乐学
《熊铁基文集》出版
音乐学人
八卷本《王先霈文集》出版
第三届音乐学学术前沿中青年学者论坛
标注及口述史视角下的《音乐学人冯文慈访谈录》
论中国音乐学百年来之三大阶段
《郭汉城文集》简介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