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时事政治促进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2018-02-08 18:37陈亚飞
珠江教育论坛 2018年4期
关键词:时事政治品德课讲授

陈亚飞

(化州市杨梅镇笔亨怀德学校,广东 化州 525100)

在学习过程中,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对每一科目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思想品德课单纯讲解理论知识,仅仅是背书,无疑是非常枯燥乏味的,久而久之,学生必对这门学科丧失学习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最重要的是要有学习兴趣。唯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是思想品德课成功教学的第一步。在教学过程中,思想品德教师如果能做到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挖掘课外教学资源,让学生以学习为乐,效果会事半功倍。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时事政治教育是思想品德课程的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必须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上予以保证。所以,思想品德教师讲授新课时,适当插入一些时事政治知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下面就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巧用时事政治知识,提出几点建议:

一、以时事政治为话题,导入新课教学

思想品德课导入新课是关键。所以,思想品德教师都想办法以创新的方式导入课堂,力求教学内容“新、奇、异”,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攻破学生厌学的壁垒。其中,选择具有趣味性、真实性以及时效性特点的时事热点话题作为导入材料,能够成功地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讲授“胸怀世界”一节时,引用我国一个邻国的地震事件作为背景材料,让学生先进行分析:作为邻国,我们应该怎么做?如果你有亲人在该国,你会怎么做……通过材料引入和问题讨论,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表达观点。在解答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与国的交往交流日益频繁,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面对灾难,需要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合作,共同应对各种挑战。通过讨论分析,学生不仅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知识,还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以时事政治导入新课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成功的思想品德课的开始。

二、以时事政治为补充,突破教学难点

思想品德教师在讲授理论、概念等教学难点时,如果经常照本宣科,学生可能会出现厌学、对教师反感的情绪。相反,在讲授这些内容时,如果能适当插入一些时事政治内容,补充、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维护消费权”一课,需要理解和掌握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途径以及相关的法律知识。这些内容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稍显深奥,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与掌握,在课堂上插入央视的“3.15晚会”视频,结果引起很大反响,特别是食品安全问题。然后提问:平时买食品应留意哪些方面?合格的食品包装有哪些标志?哪些食品对身体有危害……由于这些内容的补充,以及食品问题与健康息息相关,产生了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迫切感,本课的知识难点也迎刃而解。

教师利用时事政治,补充教学内容,不但活跃课堂氛围,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还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关注时事政治热点,加深对重点的理解

初中思想品德课本内容理论性较强,容易给学生造成枯燥的印象。如果教师注重讲解理论、概念,并要求学生读、背,学生必然产生厌学情绪。相反,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地引用一些具有时效性的热点案例,不仅能够给枯燥的思想品德知识增加一定的趣味性,还能够强化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认知。

例如,在讲授九年级“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这个重要知识点时,先让学生知道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就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十六个字看起来简单,但需花费一番功夫进行深入了解。如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徐才厚案例:徐才厚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2014年3月15日,因涉嫌违纪问题,接受组织调查。2014年6月30日,中央决定开除徐才厚党籍,将其涉嫌受贿犯罪问题线索移送最高人民检察院授权军事检察机关依法处理。2014年10月27日,军事检察院对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徐才厚涉嫌受贿犯罪案件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教师把学生分为4人一组,进行讨论:你如何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一听到国家大事,学生马上关注起来,精神十分集中,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小组派代表发言。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讲解课本知识,让学生深入把握“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知识点。

关注时事政治热点,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相关问题,不但让他们了解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大事,还有利于加深认识所学的知识。

四、运用社会生活案例,提高学生道德素质

思想品德课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引导、约束自己日常行为规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所以,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讲授课本知识点,还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教育,仅靠课本知识不够,还得多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例如,在讲授“诚实守信”课时引用这样一个案例:一个非京籍的孩子想在北京读小学竟然需要不同部门的5个证明,而且每个证明都需要“标准件”,差一件都不行。因为辛辛苦苦从老家开回的证明“不合格”,山东母亲曹某想办个假证把儿子送进学校,不料被抓。她说“自己很后悔,但也十分委屈”——孩子上学要她的工作证明、劳务证明、暂住证、无人监护证明、户口簿等,她都去准备,家里人、朋友都帮忙,好不容易所有证都凑齐了,街道办事处的人又说暂住证时间不够,还有无人监护证明是手写的,不合格,实在没办法,想到了刻章办证。一个农民工在城市生存的艰辛经历引起高度关注:结合此真实事件,在情与法的冲突中,我们该如何选择?由于这个案例与学生有一些共通之处,老师说完,学生展开激烈争论:诚信的范围、社会机制、自身的诚实守信等问题,最后,我对学生各种观点进行总结,引导他们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

教师适当运用生活中的案例,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让思想品德课走进生活,还使学生提升认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五、布置收集时事政治资料的任务,培养学生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主体,让学生收集材料,自主参与课堂,有助于学生接触社会,做到活学活用。

例如在上课前布置学生一些任务,收集相关的时事政治。在讲授“明辨是非”内容时,学生收集到关于网络谣言、炫富、广州跳桥秀等案例;在讲到有关“正义”内容时,学生收集了托举哥、最美教师等充满正能量的案例。让学生自己收集最近发生的有代表性的热点话题,并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和讨论,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热点话题,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这样的教学方法较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搜集资料、整合资料能力,还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习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实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高效、优质。

实践证明,在思想品德课中适时引入时事政治,能够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掌握社会发展的动态,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所以,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时刻保持对时事政治的敏锐嗅觉,注意收集与整理,上课时及时、巧妙地引入时事政治内容,做好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时事政治品德课讲授
时事政治在中职政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的应用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思品课学习兴趣的激发策略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新媒体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药学专业药物分析课的讲授方法探讨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流失原因及分析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