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衙内

2018-02-08 19:09青禾
闽南风 2018年1期
关键词:漳州

青禾

看到这个题目,人们也许会想起《水浒传》中的高衙内,那个高俅的干儿子,那个多方企图调戏林冲的妻子,从而改变林冲命运的花花太岁。那么,何衙内是不是古早时哪个姓何的“高干子弟”,其实不然,何衙内是漳州芗城区的一个老地名,年轻人也许不知道这个地方,但这地名与漳州一位历史名人何楷联系在一起。

何衙内在东坂后(青年路北段)离东坂后礼拜堂不远的地方。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

小时候我们家没有自己的房子,经常搬家,在东坂后先后住过三个地方:一是何衙内边,二是嘉济庙边,三是礼拜堂附近。三个地方都很“文化”。

住何衙内边时,我大约七八岁,我家右边隔一间房子就是何衙内,本地人常常叫成“何家内”。何衙内是一条巷子,全是青石板铺成,巷底是一处大院落,有绣楼,有花园,有假山。虽然破旧,却可以想见当年的气派。那时院子里住着一位教书先生,不知姓什么,我母亲和他太太关系很好,只叫她先生娘。母亲时不时地带着我到先生娘家坐,漳州话“坐”就是聊天。先生经常不在,只有先生娘和他们的女儿在,他们的女儿和我一般年纪,大人坐的时候,我便和那个女孩到花园里玩,不记得她的名字,只记得她的眼睛很大很灵活,像洋娃娃。我们大都是下午去。午后的何衙内静悄悄的,太阳光在石板路上划出清晰界限,一边是灿黄的,一边是暗蓝的。一天早上,母亲听说先生划了右派,匆匆拉我上先生娘家。先生娘的眼眶红红的,一见到母亲,就哭出声来了。她女儿默默地拉着我上楼。那是她的房间,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房间,想,这就是戏文里说千金小姐的绣房吧。

后来,先生娘一家搬走了;再后来,那座大院落拆了,建了政府机关的宿舍楼;后来的后来,何衙内也拆了,找不着了。

几十年后,当我有点文化的时候,我知道,何衙内是何楷的旧居。何楷是漳州历史名人,《明史》有传。何楷,字玄子,号黄如,镇海卫人,明天启五年(1625)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工部侍郎、户部侍郎。何楷与黄道周的两个学生陈士奇和陈瑸是同科进士,又是黄道周的儿女亲家。南明隆武朝,黄道周是内阁首辅,何楷是户部尚书,我在2014年出版的《黄道周》中写到他。

何楷生活在1594—1646的历史空间,《明史·何楷传》讲述何楷一生,主要有这几件事:

一,何楷天启五年考上进士,由于当时魏忠贤乱政,他不想在北京当官,没等分配工作(安排官职)就回来了。

二,崇祯朝被起用,“授户部主事,进员外郎,改刑科给事中……屡迁工科都给事中。”“都给事中”是工科主官,正七品,“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百司之事”。官不大,管的事不少,他很尽职,整天忙得团团转。还常常上疏,提出自己的建议,而且,“疏多见听”,也就是得到皇帝的认可。

三,崇祯十一年五月,何楷与黄道周、林兰友等人上疏反对杨嗣昌夺情入阁,“忤旨,贬二秩为南京国子监丞。”,也就是与皇帝对着干,被贬了官,从七品到八品,降了二级。(明代国子监为最高学府,国子监丞是国子监属官,南北两京国子监名置一员,正八品,“掌绳愆厅事,以参领监务,诸师生有过失及禀膳不洁,并纠惩之,而书于集愆册。”)

四,“母忧归。服阕,廷臣交荐,召入京,都城已陷。”紧接着是他的母亲去世,他回老家守孝三年,三年满,由于朝廷大臣共同举荐,皇帝召他进京,准备重用,可是,他还没到京城赴任,李自成的起义军已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煤山,明亡。

五,南明时期,他在南京福王那里担任户部右侍郎,“督理钱法”,南都被清军攻破之后,他随唐王到福州,担任隆武朝的户部尚书。

其時,黄道周是首辅,他们同朝为官,真心想辅佐唐王恢复大明江山,但与郑芝龙为首的军事集团发生矛盾,海盗出身的郑芝龙只想借福王的身份和声誉发展自己的势力,并不想为恢复明朝与清军对抗。走南闯北、手握重兵的郑芝龙不把黄道周、何楷等一批文臣看在眼里,而黄道周、何楷这些从科举制度走出来的知识分子同样不把海盗出身的郑芝龙看在眼里,认为皇上之所以倚重他,只是因为他拥有军队。而在他们看来,只要名正言顺,民心可用,军队是不难招募的,匡复大明,振臂一呼,则应者如云。在他们的心目中,“礼制”是不可违背的,违背了礼制,失去了尊卑,就失去了政权存在的基础。所以他们认为,朝廷应“先树儒臣,而后可以用武将……儒臣致命而武官不敢不死,儒臣立功而武臣不敢不奋”。这不是个人地位高下的问题,这是一个带根本性的坚持“礼”,还是轻视“礼”的大是大非问题,不能退让。郑芝龙等人恃功傲慢,不但看不起黄道周、何楷等文臣,对皇帝也不尊重。《福建通志·何楷列传》上有这样的事例:“时郑芝龙、郑鸿逵兄弟横甚,郊天称疾不出,楷劾其无人臣礼。王奖楷风节,命掌都察院左都御史。鸿逵带扇上殿,楷呵止之,益怒。楷知不 为所容,连请告去。”

何楷的走,走得有点风险,《漳州府志》《漳浦县志》都有这样的记载,说他“归至中途,遇盗截其一耳,盖芝龙使其将杨耿为之也”。

六,由于郑芝龙的出卖,隆武朝很快失败,清军攻破漳州城之后,“楷遂抑郁而卒。”

七,何楷是一个知识分子,“楷博综群书,寒暑勿辍,尤邃于经学。”《漳州府志·何楷传》说他“生有异质,书过目不忘。”清康熙《漳浦县志·何楷传》说他“好学不倦,于《经》学尤所留心。所著《孝经》《易诂》《诗世本》皆援据精博,不苟为傅会;《春秋绎》大抵以黄楚望、赵子常二家属调比事为主,而典博特甚,惜于昭、定、哀,尚未卒业。”

我们在《明史·艺文志》中看到“何楷毛诗世本古义二十八卷”和“何楷孝经集传二卷”的记载。

在《四库全书》中,何楷所撰《古周易订诂》16卷,收在经部易类;《诗经世本古义》28卷,收在经部诗类。有专家认为:“《古周易订诂》对《古周易》进行订正,补释古词义,卷末附以《答客问》一篇,借诂经以言时事。其取材宏富,旧说杂采并陈,不持守一家之言;《诗经世本古义》其论说以孟子“知人论世”为主旨,依年代编次。他‘学问博通,引援赅洽,凡名物训诂,一一考证详明,典据精确,实非宋以来诸儒所可及。”

一个人的著作能得到后人这样的评价,实属不易。

我们再来看“何衙内”这个地方,我小时候住过“可园”的“小姐楼”,以后又与“何衙内”毗邻而居,我依稀记得,那是比“可园”更雅致的建筑群,先是两排平房,形成长长的巷子,巷子底是一个圆门,门内是绣楼,是花园,是假山,池水环绕,曲径通幽,实在是漳州市区一个难得的好去处。可惜,它过早地消逝在城市建设的洪流中,以至当下的年轻人无从知晓。

作为漳浦镇海卫人的何楷是什么时候到漳州东坂后建造府第的?史似无载,不得而知。但何楷故居的确在漳州存在了近400年。何衙历经沧桑,房子大多转卖他人或出租,自成一巷,俗称何衙内,给我们留下无穷的遐想。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何楷的七律《饯张中丞于江东》的最后两句诗:“试看桑麻加礼乐,海滨邹鲁未凋零。”看来,何楷对家乡是有信心的。

何衙内消逝了,但何楷却不会消逝,《明史》《福建通志》《漳州府志》《漳浦县志》有他的传记,他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也将留给我们一个永久的念想。endprint

猜你喜欢
漳州
心中的一座城
情调漳州
林语堂的漳州情结
漳州的水
漳州红色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探讨
漳州外省籍大学生语言使用状况调查
漳州市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中国民间美术之美
依托邓小平可持续发展思想,促进漳州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ECFA背景下漳州市台商农业创业园发展思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