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图书馆与图书馆智慧化

2018-02-08 19:21林龙
卷宗 2018年2期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物联网

摘 要:图书馆引进物联网技术构建RFID图书馆,开启了图书馆智慧化的历史进程,RFID图书馆是智慧图书馆的雏形和生长原点,对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我国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将会是“点-面-体”的渐进衍化过程。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图书馆;RFID图书馆

0 引言

自从图书馆用计算机查询系统代替了卡片式的手工查询系统后,便拉开了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序幕;随后出现的网络技术,也很快被图书馆吸收并消化,使得图书馆服务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在进一步加剧图书馆自动化的同时,也将图书馆推向网络化;到本世纪初期,图书馆已经融合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新兴的IT技术,图书馆也发展成了高度集成的复合型图书馆。并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衍生出了多种形态和管理理念,如虚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图书馆2.0等。

纵观现代图书馆发展历史,信息技术的每一次革新,都给图书馆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和变革。可以说,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也是图书馆不断吸收应用新技术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丰富着图书馆的内涵和外延。

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的出现,又一次给图书馆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和变革。在智慧地球的影响下,智慧图书馆也应运而生。

1 图书馆进入智慧化阶段

图书馆智慧化可以简要地表述为图书馆管理的智慧化和服务的智慧化。对于现代科技来说,要实现图书馆智慧化并不是难事,实现方案也有多种。陈鸿鹄就从智慧建筑的角度论述了图书馆智慧化的实现方式[1],王跃虎也论述了用机器人技术来实现图书馆智慧化[2]。但是,以智慧建筑或机器人的方案来实现图书馆智慧化,其实施的成本太高,而且还涉及到复杂的工业技术,其后期的维护成本也不是图书馆能接受的,这也是这两种智慧图书馆没有应用于图书馆的主要原因。

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換和通讯,以实现智慧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其主要应用领域有:智慧家居、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智慧环保、智慧交通、智慧司法、智慧农业、智慧物流、智慧校园、智慧文博、M2M平台等[3]。这些物联网的应用领域中,几乎都与智慧应用相关,可见,智慧应用是物联网的特性。

由于物联网的智慧特征,其应用大都是一些智慧领域。图书馆智慧化的另一种方案,便是以物联网技术主要手段来实现图书馆智慧化,这也是目前图书馆应用得比较多的方案。与智慧建筑和机器人相比,物联网技术具有易于实施的优点。相对于另两种智慧图书馆来说,物联网技术无疑是图书馆通向智慧化的有效途径。

在图书馆应用物联网技术,势必将图书馆从自动化、数字化推向智慧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2 智慧图书馆的内涵

艾托拉在人机交互移动设备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with Mobile Devices)上第一次指出“智慧图书馆”(Smart Library)是一个不受空间限制且可被感知的移动图书馆,也是第一次提出“智慧图书馆”一词[4]。

严栋[5]将其概括为:智慧图书馆=图书馆+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化设备,认为可以通过物联网来实现图书馆的智慧化服务和管理。董晓霞等[6]将智慧图书馆理解为:智慧图书馆是利用物联网等感知技术让图书馆的建筑环境、设备资产、文献资源以及读者等主要构成因素能够“说话”,即:能够实时主动地获取相关感知数据,并在对感知数据分析和处理的基础之上,为图书馆工作人员提供一个智慧化的管理平台,为读者提供一个无处不在的智慧化的服务环境。王世伟[7]将其定义为:智慧图书馆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联、高效、便利为主要特征,以绿色发展和数字惠民为本质追求,是现代图书馆科学发展的理念与实践。

结合物联网的特性,可以发现智慧图书馆的内涵主要包括:图书馆智慧化的内容主要包括资源智慧化、智慧关联、管理智慧化和服务智慧化等;智慧图书馆的本质是信息资源的智慧化管理和智慧化服务;智慧图书馆的实现过程是:资源感知—>智慧关联—>智慧处理—>智慧服务;智慧图书馆的理想状态是全面感知下的各种资源智慧关联,在智慧化环境下向读者提供服务。可见,智慧图书馆不仅是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更是智慧城市、智慧地球理念在图书馆的延伸和衍化。

智慧地球由IBM在2009年初提出,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建筑、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8],它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全球智慧化理念,实现全球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间的互联互通和智慧关联。图书馆的各种要素包括图书、书架、建筑、环境、读者、馆员等,只要图书馆认为有必要,就可以给馆内的任何设备和资源安装感应器,对其智慧监控和管理。比如:在书库中安装空气感应装置,智慧调节库室空气湿度、温度等。从学者给智慧图书馆所下的定义就可以看出,智慧图书馆是在“智慧地球”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物联网的一个智慧应用,以智慧服务为目的和宗旨的现代化图书馆。

当智慧图书馆真正实现时,会形成图书馆的智慧化平台和智慧化网络。书与书、书与人、人与人之间都会产生智慧关联,并形成图书馆的智慧网络,不仅图书馆的各种资源智慧关联,各个图书馆之间也将智慧关联。届时,智慧图书馆已经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图书馆了,而是一种泛在的智慧化服务形态。[9]

3 智慧图书馆雏形:RFID图书馆

3.1 RFID图书馆应用现状

RFID即无线射频识别,又称电子标签。RFID技术是物联网重要的传感技术,它的最大特点是读取的非接触性,能向RFID阅读器远程发送数据。通过RFID标签,可以将物理世界的物品接入计算机网络中,实现物品的智慧监控和管理。RFID标签相当于是物联网感知物理世界的触手,能使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融合在一起,从而衍生出众多的智慧应用。endprint

RFID的非接触式、批量读写的优点,使得图书馆能对贴有RFID标签的图书进行非接触式的监控和管理。图书馆在RFID标签的基础上,开发出多种智慧应用,如自助借还机、智能书架等,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图书馆智慧化[10]。智慧图书馆的应用主要表现在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这也是现阶段智慧图书馆发展的一大特征。

到2012年,全球已经有5000多所图书馆使用RFID技术[11],在RFID图书馆应用上,新加坡是最为成功的,其国家图书馆与邮局合作,实现了全国图书通借通还,为全球的RFID图书馆建设树立了一个成功的典范。

在我国,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图书馆和深圳图书馆于2006年率先应用RFID技术,此后,东莞图书馆(2007年)、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2008年)、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2009年)、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2010年)等也相继引进RFID技术[12],开始探索性地建设RFID图书馆。实践证明,RFID能实现馆藏图书的智慧化管理,尤其是自助借还模式,深受广大读者的青睐,RFID技术也成为我国图书馆界讨论的热点。

2012年2月,ISO发布ISO28560-1、ISO28560-2、ISO28560-3图书馆RFID标签数据元素及编码系列标准[8],更是推动了RFID图书馆的应用热潮。2012年6月,我国文化部实施《图书馆—射频识别—数据模型》行业标准,标志着我国图书馆正式进入RFID图书馆发展阶段。在标准实施后,广州图书馆(2013年)、佛山市图书馆(2014年)、南开大学图书馆(2015年)等著名图书馆开始引进RFID技术,进一步增强了图书馆引进RFID技术的决心[13]。截止2012年,全国约有207家图书馆应用了RFID技术[14]。到2014年10月,图书馆应用RFID的案例至少有367个[15]。两年时间几乎增加了160余个RFID图书馆,可见RFID图书馆发展的迅猛势头。

3.2 RFID图书馆的意义

现在流行的RFID图书馆,最主流的应用是图书的自助借还和智能书架。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图书馆,它只是智慧图书馆的雏形,还处于“资源感知”这一发展阶段,距离智慧环境下的服务还有一大步需要跨越,这也是智慧图书馆发展所必需经历的一个原始积累过程。

当前流行的RFID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相比,无论在智慧化的广度、深度还是规模上,前者都远远不及后者。例如:图书借还过程还需要图书馆员,目前只是实现了半智能的自助借还模式;图书、馆员、读者等没有实现智慧管理,还没有达到全面感知和智慧关联的程度;智慧化服务方式也比较单一,还没有形成智慧化的服务平台和智慧环境,没有实现广泛的智慧关联;没有专门的智慧化控制系统来调度图书馆的各种资源,缺少智慧处理中心等。

虽然RFID图书馆的智慧化程度还比较低,但它在图书馆的智慧化发展道路上,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图书馆智慧化发展的起点。现阶段应用RFID图书馆,能为完善智慧图书馆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技术支持。以RFID图书馆作为智慧图书馆的试验样本,能促进RFID图书馆快速发展,逐步缩小与智慧图书馆的差距。

现阶段,智慧图书馆发展状态主要表现在以RFID图书馆为发展主体的发展模式。智慧图书馆与RFID图书馆间存在的空白区间,正是实施RFID图书馆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4 智慧图书馆的衍化过程

每一个新生事物,都有自身的生长衍化特点。从RFID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的差距和各自特点来看,智慧图书馆的生长将会是一个“点->面->体”的渐进衍化过程。

“点”阶段是指RFID图书馆试点,它也是智慧图书馆发展的原点。以一定数量的RFID图书馆为试点,推动智慧图书馆发展。图书馆在此基础上研究和开发各种智慧应用、智慧服务和管理方式的同时,不断完善RFID图书馆,形成以RFID图书馆为示范的RFID建设平台。这一阶段是图书馆大规模应用RFID图书馆的准备时期,开始研究并解决图书馆应用RFID技术面临的各种技术问题,为图书馆融入智慧城市奠定技术储备和物质基础。

“面”阶段是指形成一定规模的RFID图书馆集群,这一阶段是RFID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过渡的阶段,RFID图书馆在这个阶段会与智慧图书馆并存相当长一段时间。随着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在图书馆的应用和发展,制约RFID发展的成本、技术、标准、协议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大量的RFID图书馆开始被推广应用,图书馆间相互协作、资源共享,形成区域性、专有的图书馆物联网络。这时,可能出现多种图书馆物联网絡,如:基于某个地区的图书馆物联网络、基于某个行业的图书馆物联网络等。

“体”阶段是指智慧图书馆与其他行业协作,共同构筑智慧城市,形成互联网一样的图书馆智慧网络:馆与馆相联、书与书相联、人与物相联的智慧图书馆网络[16]。图书馆与其他行业之间遵循同一个标准协议,各行业的物联网间实现了无缝融合,不仅图书馆的各种资源智慧关联,各个图书馆之间也将智慧关联。图书馆同其他领域、行业(如出版社、书店等图书馆设备厂商)广泛协作,并最终融入智慧城市、智慧地球中。这一阶段,图书馆与其他行业的联系更加紧密,此时的图书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图书馆,人人处于图书馆的智慧环境之中,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无处不在。

5 结语

智慧图书馆尚处于初始的起步阶段,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有待深化[17]。从RFID图书馆到真正的智慧图书馆,可能是个漫长的过程,不仅需要图书馆自身从内部不断变革,也需要外部智慧环境的协作和支撑,如智慧城市、智慧地球等。在此期间,智慧图书馆的内涵和外延可能也会不断变化和发展,但是,智慧图书馆的核心本质仍然是信息资源的智慧化管理和智慧化服务。

作者简介

林龙(1980-),男,四川成都,硕士研究生,四川音乐学院图书馆 馆员。endprint

猜你喜欢
智慧图书馆物联网
基于“互联网+”视阈下的智慧图书馆用户服务
基于LABVIEW的温室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论智能油田的发展趋势及必要性
中国或成“物联网”领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