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角下我国邮轮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2-08 20:54梅俊青叶欣梁
水运管理 2018年1期

梅俊青+叶欣梁

【摘 要】 为进一步发展我国邮轮旅游业,分析我国邮轮旅游市场的特征:市场规模发展迅速,市场需求旺盛;市场供给量不断上升,挂靠母港的邮轮大型化趋势明显;邮轮港口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对港口的国际邮轮接待能力提升;政府政策大力支持,推进邮轮旅游市场创新发展。针对我国邮轮旅游市场发展中存在旅游需求多样化与邮轮旅游航线单一性的矛盾、邮轮旅游快速发展与经济贡献度有限的矛盾、中资邮轮的发展现状与国外邮轮企业始终掌握市场主动权的矛盾等问题,给出对策及建议:充分发挥我国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本土邮轮旅游;加大对本土邮轮企业购置邮轮的政策支持;延伸邮轮产业链,提升邮轮产业经济效应;不断优化邮轮旅游市场发展环境,促进邮轮产业发展。

【关键词】 邮轮旅游;市场特征;邮轮母港

欧美国家邮轮产业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但其市场发展潜力较为有限,邮轮企业亟需寻求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新区域市场。近年来,西方国家的邮轮企业将西方特色邮轮旅游带到旅游市场兴旺的亚洲地区,传播邮轮旅游文化,推进亚洲邮轮旅游市场的开发。亚洲区域具有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展迅速、人口总量大、消费能力强、旅游需求旺盛等特点,邮轮旅游也表现出强有力的竞争优势,使得亚洲地区邮轮旅游市场规模迅速扩大。随着亚洲在世界邮轮旅游市场地位的日益提升,其将逐渐成为世界邮轮旅游的主力市场,成为拉动世界邮轮旅游市场发展的强大动力源。邮轮产业的持久发展依赖于其较强的經济效应[1],邮轮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复杂的邮轮产业链使得其具有较高的产业集聚能力,是推进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1 我国邮轮旅游业发展特征

1.1 市场规模发展迅速,市场需求旺盛

得益于我国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休闲旅游需求的增加等多方面因素的有力推动,邮轮旅游在我国旅游市场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有力地促进了旅游业创新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邮轮游客输出国和亚洲地区邮轮旅游重要的始发地,市场潜力巨大。

在我国邮轮旅游发展中,母港的邮轮旅客接待量增速迅猛,从2008年到2015年增长了%。但是,入境旅游人次下降趋势较为明显:2008年访问港接待量为318艘次,共计43万余人次;2015年急速下降至90艘次,共计25万余人次。母港与访问港在邮轮航次、游客接待量方面的差距有明显增大趋势。

1.2 市场供给量不断上升,挂靠母港的邮轮大型化趋势明显

在市场供给方面,我国邮轮运力在不断增加。挂靠母港的邮轮逐渐成为我国邮轮旅游业发展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2006年的1艘增至2016年的18艘。我国已成为世界各大邮轮企业战略布局的重点市场之一,投放的邮轮在大型化、高端化方面的趋势较为明显,2016年7万吨级以上的邮轮有13艘,10万吨级以上的邮轮有8艘,16万吨级以上的邮轮有2艘。

1.3 邮轮港口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对国际邮轮的接待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区域邮轮经济的发展与邮轮母港的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母港比常规的访问港具有更为强大的产业集聚力,可以更为明显地促进沿海港口经济的发展。邮轮接待能力的提升是有效提升邮轮港口吸引力、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推进邮轮产业链延伸的重要路径。上海、青岛、厦门、三亚、深圳、北海等地均在加大邮轮母港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在原有邮轮码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对大型邮轮的接待服务能力。未来多个邮轮港口均可以接待22万吨级豪华邮轮,并且可以实现多船同时靠泊。

1.4 政策大力支持,推进邮轮旅游市场创新发展

邮轮旅游不同于传统旅游,传统旅游业有着丰厚的经验积累,但邮轮旅游的发展经验十分欠缺,需要积极推进我国邮轮旅游业的创新发展,探索更加适合我国的发展新路径和新模式。为发挥邮轮旅游优势地区的旗帜作用,我国相继在上海、天津、深圳、青岛等4个城市建立创新发展试验区,给予地方政府和企业更多的自由度和创新空间,对发展邮轮旅游的其他沿海城市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

2 我国邮轮旅游业存在的矛盾

2.1 需求多样化与航线单一性的矛盾

我国丰富的港口资源主要分布在东海岸区域,但从东海岸的上海、青岛、天津等地出发的邮轮可以选择停靠的岸点数量比较有限。日本、韩国与我国空间距离较近,是较好的旅游目的地,邮轮企业运营成本较低,且可以满足我国邮轮游客偏爱短期航线的需求。日韩港口城市数量多,经济较为发达,可以有效满足我国邮轮游客的购物需求。

但是,单一的日韩航线限制了邮轮游客旅游空间选择,市场需求多样化与产品供给单一的矛盾凸显。区位因素的限制使得从我国港口出发的邮轮前往日韩以外的其他地区距离均较远,旅游费用较高,对闲暇时间要求也较高,与我国邮轮游客短期航线的偏好相悖,不利于邮轮航线丰富度的提升。[2]

2.2 邮轮旅游业快速发展与经济贡献度有限的矛盾

虽然邮轮旅游业发展快速,但其经济效应并不明显,尚未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目前我国邮轮旅游业的发展模式是通过外籍邮轮将我国游客带到国外进行出境旅游消费,我国的靠泊费收入、旅行社包船差价收入等产值仍处于较低水平。[3]

造成邮轮经济效应不明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邮轮产业链完整度较低,盈利点少。处于邮轮产业链上游的设计建造环节对资金量要求极高,此环节占整个邮轮经济效益的1/5以上;处于邮轮产业链中游的邮轮运营环节占整个邮轮经济产出的1/2以上;处于邮轮产业链下游的商业基础配套设施完善度还较低,对港口区域经济的带动效应不够明显。

2.3 中资邮轮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国外邮轮企业始终掌握市场主动权的矛盾

国际前三大邮轮企业在船队规模、市场占有率、运营管理能力、品牌管理等方面均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中资邮轮通常是从欧美邮轮企业购买的二手邮轮,在吨位、运力、硬件设施、技术先进程度等方面都与外资品牌邮轮差距较大。在运营管理方面,中资邮轮企业通常借鉴西方邮轮企业的管理方式、产品设计方法,与外资品牌未形成明显的特色差异,在目标游客市场方面与外资品牌几乎重合,两者正面竞争,中资邮轮企业竞争力处于较低水平。endprint

2.4 邮轮旅游业备受重视与缺乏相应政策的矛盾

邮轮旅游自从进入我国市场以来,已逐渐为政府及行业所重视,其发展得到各级政府积极的引导和支持。但邮轮旅游业的发展还受到很多政策限制,如只能将货运船的相关政策直接应用于邮轮上,在邮轮购置、税费、项目经营、船员配置等政策方面需要加以改进。现有政策规定我国企业仅能购买已使用年限不超过10年的邮轮,这大大增加了企业购买邮轮的难度。

在邮轮税费方面,如果悬挂我国国旗,需缴纳近30%的税费。在船员配置方面,本土邮轮需要如货船一样,要求中国籍船员比例占70%~80%,这对于服务高度国际化的邮轮旅游而言,限制了本土邮轮旅游服务的多样化发展。

3 对 策

3.1 充分发挥我国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本土邮轮旅游业

目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是充分发挥国内优势资源,提升邮轮经济贡献度和豐富邮轮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目前须对邮轮旅游市场的供需结构进行有效调整,充分利用国内巨大的旅游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本土邮轮旅游业,更好地推动我国邮轮旅游业的良好发展。我国自然资源优势明显,拥有超长海岸线以及广阔的海洋资源,这使本土邮轮旅游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我国邮轮港口密集度高,40个主要沿海城市中拥有10余个邮轮港口,且港口数量还在逐渐增加,多地也在大力发展邮轮母港。邮轮港口城市的经济较为发达,交通便捷,旅游资源丰富,为本土邮轮旅游特色目的地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3.2 加大对本土邮轮企业购置邮轮的政策支持

邮轮的购置需要购买主体有着强大的资本实力,而我国目前尚未出台支持邮轮购置的专项金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本土邮轮船队的大规模扩张;因此,无论在邮轮购置扶持、税费等方面,还是在邮轮修造、邮轮游客出入境便利政策等方面,我国均须作出实质性的改善,为本土邮轮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

3.3 延伸邮轮产业链,提升邮轮产业经济效应

邮轮产业具有较长的产业链条,但在我国的整个产业链中其经营的范围还比较小,近些年的探索发展也仅局限于邮轮码头、部分船供、渠道分销等方面,产业布局有待更深层次的完善。总之,邮轮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邮轮靠泊量与出入境邮轮游客的增加并未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邮轮旅游业的经济贡献度十分有限。我国各大沿海城市在邮轮港口的硬件建设方面投入巨额资金,邮轮港口硬件设施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由于盈利点单一,经营业务趋同,使得绝大部分的豪华邮轮港口均处于财务亏损状态;因此,应不断延伸邮轮产业链,提升邮轮产业的经济贡献度。

3.4 不断优化邮轮旅游市场发展环境,促进邮轮产业发展

不断优化邮轮产业发展软环境,进一步提升邮轮运营保障服务水平。进一步扩大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和国际邮轮旅游团15天入境免签政策的实施范围,提升邮轮游客通关便捷性和口岸环境;积极发挥我国邮轮旅游发展试验区先行先试的作用,推进政策创新;推进邮轮母港服务水平的提升、邮轮港口功能配套的完善;推进以服务邮轮产业发展为主要特色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综合保税区)的建立。建立国际邮轮旅游服务标准,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 WANG Y,JUNG K,YEO G,et al.Selecting a cruise port of call location using the fuzzy-AHP method:A case study in East Asia[J].Tourism Management,2014(42):262-270.

[2] 孙晓东,武晓荣,冯学钢.邮轮旅游季节性特征:基于北美市场的实证分析[J].旅游学刊,2015(5):117-126.

[3] 吴慧,王道平,张茜,等.基于云模型的国际邮轮港口竞争力评价与比较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5(2):166-17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