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周期与盈余管理

2018-02-08 06:04王子琪
财会学习 2018年3期
关键词:中小板经济周期盈余管理

王子琪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地持续深入,在经过数个经济周期后,从2012年起,中国GDP增速开始回落,中国进入了经济“新常态”:经济从高速增长时期进入了中高速增长时期。但是从GDP增速降低来看,经济进入了衰退期。在这种经济环境背景下,企业为了继续扩张或者保持现有规模与经营水平,势必要从证券市场或者银行来吸引更多的资金注入。

关键词:经济周期;盈余管理;中小板;企业规模

一、经济周期

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数个经济周期。刘树成(2000)指出我国经济从1953年开始,经历了十个完整的周期,其中第十个经济周期从2000年开始到2009年结束,而且第十一个周期很可能从2010年开始,并进入上涨阶段。高华川和白仲林(2016)采用Hamilton极大似然方法的Kalman滤波算法进行估计,发现衰退期和扩张期的悦读GDP增长率均值分别为8.62%和12.7%。根据GDP月度增长率发现中国经历了三个衰退期:1996年3月到2005年1月,2008年7月到2009年10月,2010年6月到2015年3月[1]。陈剑波和彭郁(2015)提到,国内常用速度法,即通過观察实的GDP增速变化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拐点进行判定,他们利用“谷——谷”法对GDP增长率波动图进行判定,认为应将2003到2013年划分为第五轮经济波动[2]。张玉春等(2016)以1978年为100的GDP指数,采用HP滤波法绘制出1978年到2015年中国保险周期与经济周期波动对比图,同样根据“谷——谷”法我们可以将2011年到2013年为衰退期,2014到2015年为扩张期[3]。姜凌,邱光前(2016)对中国GDP增长波动按照“谷——谷”划分,得出2002到2012年为第十个周期,而且其中有八年为扩张期[4]。张立群(2017)指出2016年经济形势变好,我们可以认为2016年处于经济周期中的扩张期[5]。

本文数据来源年份为2011——2016年,综合上述分析,本文对着五年期间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划分为:2011-2013为衰退期,2014-2016为扩张期。

二、盈余管理

现代企业由于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管理层所掌握的企业信息与所有者所掌握的信息有强烈的不对称,所有者为了解决代理问题,会使用薪酬激励或者股权激励将企业的实际控制者成为与自己“同一阵营”的利益相关者。但是在激励管理者的过程中,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有动机为了更高的报酬而使用手中的权利操纵会计信息或者构造真实事件影响会计信息,以此为条件完成契约中的业绩要求或者使股价上涨获得更多的股票溢价。这就是“盈余管理风险观”的主要内容。现有大量研究也表明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的情况,其中曲晓辉等(2000)指出,大量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是在于提高股票价格。并且随着2005年开始股权分置改革,高管股权激励开始在中国市场中显现出效果。

陈武朝(2013)通过检验2000-2011年间周期的不同的阶段,发现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不同,而且经济衰退期时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大于扩张期[6]。根据Monk(2000)的研究发现,相对于成熟的资本市场,新兴资本市场的股价所含公司层面信息相对较少,股价波动具有强烈的“同涨同跌”现象。本文样本来源于中国中小板股票市场,相对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出现的中国主板市场(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990年11月26日),中小板发布时间为2004年5月,是更加新兴的市场,所以根据Monk的研究结果,我们可以认为我国中小板市场的“同涨同跌”现象更加明显。在经济衰退期,大量企业的业绩会比经济扩张期有一定的差距,根据谭跃和夏芳(2011)的研究结果,在动荡时期,市场风险会影响投资者预期,使得投资者情绪对股价的影响占主导地位[7]。在大环境不理想的情况下,投资者情绪悲观低落,大部分企业的股价都被严重低估,并且由于“同涨同跌”这一现象的存在,企业即使向上盈余管理,也不会使得股价有明显上升。反过来如果向下进行盈余管理,投资者也不会对企业过于看低,同样也不会对股价产生巨大影响。但是作为企业管理层,由于持续经营的假设,为了在未来经济状况好转时能让投资者对本企业抱有足够的信心,管理层会为了以后业绩做铺垫而进行“大洗澡”,以此在未来时间内可以有更好的会计信息来吸引投资者。

另有研究发现,低质量发行公司希望通过盈余管理来冒充高质量发行的公司(Fan,2007)[8]。在经济衰退期,即使大量企业的业绩不如经济扩张期,但是高质量企业与低质量企业之间依然会存在差距,而企业之间为了相互竞争,低质量企业为了向高质量企业靠拢,他们有进行向上盈余管理的动机,使投资者认为该企业的发行质量有所上升:低水平企业通过盈余管理变成高质量企业;高质量企业通过盈余管理成为超高质量企业。以此刺激当时或是未来的股价上涨。

综上所述,在经济衰退期,由于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博弈行为,企业有动机进行向下盈余管理来保证未来期间的投资者信心;但是由于企业间博弈行为,企业同样有动机进行向上盈余管理来缩小本企业比其他企业的差距或者是超过其他企业。因此我们可以提出竞争性假设:

Ha:其他条件不变,在经济衰退期,企业会进行向上盈余管理。

Hb:其他条件不变,在经济衰退期,企业会进行向下盈余管理。

三、描述性统计分析及实证分析

按照周期分组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其中处于衰退期的数据有1432个,增长期的数据有716个。表1是将数据按照公司规模与周期共同作用分组,其中处于衰退期的大规模样本有406个,其他样本有1742个。

我们把数据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2011-2014年,本文划定为衰退期;另一部分是2015-2016年,本文划定为增长期。其中第一组为衰退期,第二组为增长期。可以看出,DAC+的平均值配对检验为正,而且结果在1%水平下显著;REM-的平均值配对检验为正,且结果在10%水平下显著。这说明随着从衰退期进入增长期,上市公司明显采取正向应计盈余管理与负向真实盈余管理。endprint

随后通过差异性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除了总盈余以外,差异性分别在1%、5%、10%水平上显著。而且DAC+的平均值配对检验为正,DAC-的平均值配对检验为负。这说明在衰退期,随着公司规模的增加,上市公司会明显增加正向应计盈余管理,并减少负向应计盈余管理。同样,REM+的配对检验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REM-的配对检验系数在10%水平上显著为负。这说明在衰退期,随着公司规模增加,上市公司会明显增加正向真实盈余管理,并减少负向真实盈余管理。

最后我们通过观察总盈余的平均值配对检验,结果是正向总盈余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负向总盈余在5%水平上显著为负。这说明随着公司规模的增加,企业会明显增加正向盈余管理,并明显减少负向盈余管理,这一结果同上述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结果匹配。

四、研究结论

结合上述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衰退期,随着上市公司的规模地不断增长,公司会明显增加正向盈余管理并减少负向盈余管理;将衰退期数据与增长期数据进行对比,发现相比增长期,上市公司在衰退期明显会进行正向应计盈余管理,同时也会增加负向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由此可见假设Ha得到验证,我们可以推定,在经济衰退期,随着公司规模的增长,企业需要得到社会以及资本市场的“认同”,表现自己承受不良冲击的耐受力;同時,以增加正向应计盈余管理与负向真实盈余管理并举的方式来维持公司的相对稳定,以防在经济恢复后无法承受由于大量盈余管理活动给公司带来的负面效应。

参考文献:

[1]高华川,白仲林.中国月度GDP同比增长率估算与经济周期分析[J].统计研究,2016(11).

[2]陈剑波,彭郁.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和形成机制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16).

[3]张玉春,王雅婷,万里虹.我国保险周期与经济周期波动形态对比研究[J].保险研究,2016 (6).

[4]姜凌,邱光前.经济周期与我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失衡[J].国际金融,2016(2).

[5]张立群.中国经济已初步进入中高速平稳增长轨道——2016-2017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J].求知,2017(2).

[6]陈武朝.经济周期、行业周期性与盈余管理程度——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J].南开管理评论,2013(3).

[7]谭跃,夏芳.股价与中国上市公司投资——盈余管理与投资者情绪的交叉研究[J].会计研究,2011(8).

[8]Fan,Q.,2007,“Earnings Management and Ownership Retention for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Firms: Theory and Evidence”,The Accounting Review,Vol.82,pp. 27-64.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小板经济周期盈余管理
经济周期下黄金价格相关性研究
19年一季度中小板涨、跌幅前50只股票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增长股(中小板)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下滑股(中小板)
浅析我国经济周期与股市波动的关系研究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浅析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两税合并、税收筹划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
2015年A股中小板涨跌幅前50名个股
成思危:本轮经济周期顶峰或在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