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进展

2018-02-09 05:38黄晓巍林喆陶贵斌李晓明林贺董佳佳刘佳张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导师制本科生导师

黄晓巍 林喆 陶贵斌 李晓明 林贺 董佳佳 刘佳 张冰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它的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还要指导学生的生活,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导师制在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导师制从制度上规定教师具有育人的责任,使教师在从事教学科研以外,对学生进行思想、学习、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作为其工作的另一部分。本文现从导师制类型、导师制应用模式、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三方面对高等院校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整理。

1 导师制类型

导师制最初起源于英国牛津大学,由于其导师制的优秀表现,诸多高等院校纷纷效仿,并根据院校间不同实际情况,繁衍出各具特色的导师制类型,例如全程导师制、分类分段导师制、双导师制、三元模式导师制等[1-4]。翟国栋等[1]对全程导师制的优劣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虽然全程导师制对本科生的帮助很大,但是对学校本身师资力量要求高,对导师本身各方面水平要求也比较全面,需要学校完善相应制度的建设,才能最好的发挥出全程导师制的优势。王兰香[2]的分类分段导师制主要对不同专业进行分类,对不同年级进行分段,每类每段中导师各司其职,最大限度发挥导师的能力,最大程度为不同学生的各阶段问题提供帮助。双导师制顾名思义,即为学生提供两名导师,其中包括一名学校导师和一名企业导师,袁超等[3]认为双导师制的优势在于帮助学生可以更好的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尽快的融入社会工作之中。李庆等[4]根据其学校实情,实行了三元模式导师制,将学校、研究所、企业三方结合,招生、培养、就业相互依存,使学生成为让企业满意的全能型人才。

2 导师制应用模式

将导师制融入到本科生的实习实验中,让学生更早的接收到专业课老师、研究生导师、实习助教老师对其学业、科研思想和实验等方面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极大的影响。目前,我国高校院校的本科教育中大多采用理论课程与专业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具体的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模式实施环节里,高等院校应建立以下实践目标:(1)改革实验教学管理体制,打破专业教研室与实验室界限,结合专业特点和多学科(专业)的共性,可成立实验中心。按类规划成四大模块实验室,统一协调使用,制定多项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做到配置优化,资源共享,解决条块分割、内务重复、资源浪费的问题,提高使用效率和办学效益。(2)建立以培养目标为主线的梯度层次型实验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模式,实行导师制,由导师引导学生有计划地选作部分科研项目,为研究型人才成长提供科研训练平台。(3)改革后期实践教学,将毕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本着互利互惠和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提高了岗位适应性。

这样能够唤醒学生对专业认知意识,激发其科研实验观能动性。根据学生喜好和未来工作需求,引导学生将科研实验与理想的职业相结合,提高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并通过个性化指导,提高学生的学术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可以在了解导师研究方向及学术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喜欢的学科、专业选择合适的导师。采取“目标责任制”,本科生导师应在与学生一段时间的交流后,制定合适的指导方案,并明确阶段性任务和终极目标,通过目标责任的落实来促进教学相长[5]。

3 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石荣传[6]认为部分高等院校在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时,采用单向分配方式为学生直接配备导师,而没有选择双向型分配导师的方式。这种单向分配方式易使学生与对所分配导师缺乏了解,或师生间个性不符,致使沟通匮乏。侯清宇等[7]认为高等院校在低年级本科生课程中开设英语、计算机、思想政治等基本课程,而专业课程开设则相对较少,导致在施行低年级本科生导师制时,师生间缺少相互联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秦红波等[8]认为在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高等院校中施行本科生导师制,易出现师生比例过高的现象,即多名学生共同配备一名导师,严重超出合理配比。针对此现象研究人员提出,高等院校应加大力度引进人才,使师资力量更加完备,配以完善的配套制度,才能解决师生比例过高的现象。孙丽娜[9]对专业导师制的优缺点进行了整理归纳,认为专业导师制一定要从低年级抓起,高年级学生在面临考研择业等问题时,对导师的培养需求不高,甚至有抵触心理。低年级则不同,低年级学生需要专业导师引领正确的方向,加强导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了解,适当加入相应奖惩制度,可增强专业导师制实验效果。

4 小结

本文综述了高等院校本科生导师制的类型、应用模式以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科生导师制是一个系统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协作意识,最大程度挖掘自身潜能,成为研究领域的专业人才。各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理清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脉络,重视其内涵,从本质与形式两方面,结合教育实际情况,将本科生导师制具体落实,才能有更大的进展与突破。

[1]翟国栋,武晓华,曹洪治,等.本科生全程导师制:问题与对策[J].中国大学教学,2017,39(1):66-69.

[2]王兰香.分类分段的本科生导师制探索——以南京晓庄学院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5,32(7):140-143.

[3]袁超,龚惠兰.职业院校服装专业教育“双导师制”的探索与研究 [J].现代职业教育,2017,3(18):29.

[4]李庆,李长明,李元.材料科学与工程类硕士研究生的分类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6,3(38):6-7.

[5]马靖.中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变革初探[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6:6.

[6]石荣传.本科生导师制:类型、实施现状及完善对策[J].大学教育科学,2016,34(3):70-73.

[7]侯清宇,斯松华.本科生专业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9(3):143-145.

[8]秦红波,张应红,南江霞,等.创新创业教育视阈下高校导师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广西教育,2017,64(11):24-25.

[9]孙丽娜.浅谈高等医科院校本科生导师制的问题与对策[J].海峡药学,2017,30(8):254-256.

猜你喜欢
导师制本科生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住院医师对“全程导师制”教学效果评价反馈分析
V eraW an g
爱情导师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基于项目导师制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本科生党支部活动方式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