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获取环境下阅读生态文明构建展望

2018-02-09 06:32陈洲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信息源媒介文明

陈洲



开放获取环境下阅读生态文明构建展望

陈洲

重庆文理学院图书馆,重庆 402160

立足于建设书香社会的时代背景,阐述阅读生态文明体系结构。借鉴国内外学者理论研究经验,基于开放获取阅读环境的时代特点,分析当前阅读生态面临的结构变异、供求失调、污染加剧等多重挑战。立足于阅读环境变异的危害,以净化阅读生态文明为研究目标,尝试从生态准则、信息过滤、人工干预等多方面重构阅读文明路径。将全民阅读习惯的引导放在生态文明构建的大环境下进行研究,为阅读推广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阅读生态;开放获取;信息过滤;生态文明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传统“人-书”模式正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以移动阅读为代表的新模式逐渐走进大众的生活。新媒介催生出信息资源的开放获取[1],通过大数据的整合传播,个人可以通过手机等媒介工具了解世界各地的信息,极大地丰富了公众的精神生活。人类在享受知识便捷阅读的同时,一些负面影响也随之产生,如信息泛滥、媒介依赖、网络病毒等,破坏了传统的人类阅读生态平衡,引发阅读生态危机。据调查,近年来经典文献的阅读量逐年下降,阅读风格呈现“浅、短、碎、快”的趋势[2]。这种阅读生态倾向引起了各界有识之士的忧虑,净化阅读文明的呼声日益高涨。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书香社会”的构想[3],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定文化自信”、践行“生态文明”的社会发展观[4]。因此,缓解阅读忧虑,净化阅读生态环境,实现文明的“书香文化”生态链,值得每一个阅读推广学者去探讨和研究。

1 阅读生态体系结构

阅读生态是基于人、信息与媒介构成的动态体系。人是这个体系的核心,引导着这个体系的生态互动,信息是维系体系运作的食粮,而媒介是连接体系运转的纽带。从体系运行的功效而言,人是社会的基础组成元素,具有获取知识的需求,以文化价值为追求目标;信息以数字和媒体为载体,负责信息数据的生成、分解、传播和消费,实现系统之间能量的传递;媒介是以信息技术、互联技术为依托的广义阅读设备,为阅读生态体系提供承载和流通,它和知识信息互为推动,互为循环,和谐共生。阅读生态体系是一个动态的生物结构,以人的知识需求为动态引擎,与外界社会环境维持着信息量能的输入与输出,其表象同时兼有遗传性、适应性与共生性[5]。阅读信息的产生,是依赖于历史文化积淀的,因此具备遗传性;当阅读的外在环境发生改变时,阅读生态也会随着媒介、信息的变化而改变;一旦新的阅读模式得到运用,会迅速传播、普及,影响甚至颠覆到整个阅读生态圈的传统习惯,形成生态共生现象。

2 传统阅读生态系统面临挑战

在开放获取环境下,传统的阅读生态受到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巨大冲击,从知识生产、信息传递、媒介呈现、人工获取、阅读反馈等各环节,都改变着传统的阅读方式和习惯。

2.1 阅读生态结构变异

传统阅读生态是基于纸质图书为代表的信息媒介呈现,生态系统中的人、信息与媒介之间的运动轨迹是互动循环的,其组合结构也是相对稳定的,即便各时代有一些知识源或媒介源的微小变化,也会随着生态系统内部的新陈代谢而自我调节。数字传媒时代,其信息源和媒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虽然整个生态系统的运行模式任然按照知识“生产-传播-阅读-知识再生产”的传播链运行,但信息内容已完全不同于传统。阅读方式从读“纸本图书”变为读“屏”,从读“图形文字”发展为“动画视频”,新媒体打破传统的固定媒介,以虚拟形式的网络语言构成阅读环境,以字母的编程、解码与传输作为阅读生态系统的循环纽带。由于媒介大众化发展,人人都可以成为知识的获取者、分解者、传播者,生态系统内部元素已然动态交叉融合[6]。由于系统内部各元素间模糊的关系,身份重叠的错位性,使得新媒体环境下的阅读系统是不稳定和关系紊乱的,引发文学界“快餐文化”流行[7],整个社会浮现出一种躁动的情绪。

2.2 阅读生态供求失调

开放获取环境下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源的普及性,每个网民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统计,截至2017年8月,我国的网民人数已经达到7.51亿,其中手机上网用户达到96.3%[8]。这些网民在不同时刻都在吸收、生产、传播着代表自我认知价值、审美偏好的信息,这些具有不同诉求、不同情绪的信息汇合在一起,就形成海量的信息源。人类对知识的渴求,如同对食物的需求一样,一个是物质食粮,一个是精神食粮。人的消化系统如果吸收过多品种混乱的食物,会消化不良,产生胃不适、肥胖等病症。阅读生态系统也是如此,这些无法验证有效性的碎片信息,导致信息超载,让读者无法辨别知识的科学性,严重影响了读者阅读的效率与兴趣,消耗掉读者的有效学习时间和精力。学者杨沉等[9]将这种海量无效数字资料称之为“信息雾霾”。复杂而混乱的信息源造成阅读生态供求失调,系统对信息的分解能力极为薄弱,产生巨量无序化、无效用的垃圾信息,形成阅读生态循环链堵塞,引起阅读生态信息环境恶化。

2.3 阅读生态污染加剧

生态污染是当今社会最关注的话题,生态文明是人类未来的发展目标,阅读生态领域也一样。尽管信息技术给阅读带来了极度飞跃,在为读者获取信息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的负能量。

2.3.1 信息源缺失净化功能 由于互联网信息发布准入门槛低,大众都可以通过博客、空间、微博、BBS、短信、邮件等互联网平台去发布自我喜好的信息,这其中就必然会包含着许多粗鄙化、娱乐化、暴力化的信息元素。这些垃圾信息给读者造成很大的阅读选择困扰,甚至误导读者身心。据CNNIC统计,仅2016年,该部门就处理针对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有效举报合计258.3万件[10]。因为信息源净化功能的缺失,使整个阅读系统的信息供给呈现草根、低智的倾向。

2.3.2 沉溺移动设备阅读 现代人对手机的沉溺,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境况。正如一副网络上广为流传的图片显示,现代人用手机如同清代人抽大烟。据统计,我国青少年手机用户中,有48.9%的用户对手机阅读过渡依赖[11],从而引发严重的近视、颈椎病等疾病。据路透社报道,2015年1-6月,美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较去年同期上升了8.1%,创下近40年来最高增幅,因驾驶员使用智能手机分散了注意力而引发事故的案例排名第一[12]。

2.3.3 浅阅读的信息获取模式 人阅读是为了获取知识与信息,所以培根说“阅读使人宁静”,就是因为知识所传递的能量能慰藉人的身心。而在现今的开放获取环境下,知识创造普遍被娱乐化,多少著作被冠题“戏说”“盘点”等娱乐、浅显标题,这种不加思考、以随意性为文的阅读方式,给读者带来的只是短暂的心理愉悦,迅速被吸收消化,也会迅速被读者遗忘[13]。这种浅阅读方式对文化的传承造成根源性阻碍。

3 开放获取环境下阅读生态文明构建路径

针对开放获取环境下阅读生态领域出现的种种乱像,可以从确立生态准则、垃圾信息过滤和实施人工干预等方式,来促进正能量发挥作用,抑制负能量的产生,从而达到净化阅读生态系统的目的。

3.1 生态准则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中华文明传承的纽带。建立良好的阅读生态环境,就能推动文化繁荣,实现文化自信。因此,确立一套可行性的生态准则,可消除阅读生态中所繁衍出的功利化与庸俗化倾向,对于引导阅读生态圈构建文明的生态模式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生态准则即是对阅读信息源的发布准则,一切信息发布,应该以有利于人性和谐发展为标准。华侨大学学者许总将生态准则的重构看成是回归经典阅读传统的当务之急,他认为,当前所流行的“快餐式”阅读方式,是文学传承的退步,社会人文精神严重失落,唯有构建适合新时代文化创作的生态准则,才是唤醒公民人性、重振民族精神的唯一途径[14]。每个人阅读兴趣是不一样的,而文化创作的流派与方式也各异,是以古人称之为“君子和而不同”。但无论哪种体裁,在坚持创作多元化的同时,都应当坚持作品创作的正义性、价值性和审美性,对网文的发布、传播路径、内容呈现等各流程都需要以生态准则来规范。制定科学规范的生态准则,可以从法理上高屋建瓴,引导阅读生态系统朝着社会倡导的精神文明方向合规性健康发展。

3.2 信息过滤

阅读生态环境的恶化,并非所有信息源存在问题,而是部分低劣信息侵染入阅读生态圈,对阅读者的身心或者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造成极大的干扰。因此,非常有必要对一些敏感、低劣信息或关键词进行屏蔽或过滤。2015年,学者王品芝对2356名手机阅读用户进行调查,结果显示,78.2%的用户对网络上所流行的一些荤段子、营销电话、广告图片等感到非常困扰[15]。为保护少年儿童不受网络暴力、色情等有害信息的侵扰,美国政府先后推出了如《传播净化法》(Communications Decency Act, CDA)、《儿童互联网保护法》(Children's Internet Protection Act, CIPA)等多部法案[16],并针对少年儿童的信息感知价值、生理性格特质等提出了过滤内容的具体词目[17]。信息过滤当遵循当下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深入分析出敏感信息的特点和类别,制定过滤词目的规模和长度,实现过滤词目的非线性嵌入,构建出过滤任务实施标准。通过对有害信息的过滤,生态文明得到了保护和净化,可以给予读者提供一个安全、有生命力的阅读环境,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都有良好的效用。

3.3 人工干预

阅读生态内部存在着一个自我调控系统,当读者兴趣、信息源与媒介呈现等有细微变化时,其生态链也会响应地自我修复,实现系统的自我调控。但这种调控须在一个阈值范围之内。若变化比较大,超过了自身调控的阈值范围,就会发生阅读生态系统的变异。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实施人工干预,对症下药,将阅读生态向健康的方向引导。网络信息源在一定程序上接受人工干预,由执法机关介入到网络信息源治理过程中,让网络信息能够在合法合规的轨道生产、传播,对社会正能量的维护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法律手段,取缔一些非法的信息源,可以维护网络安全,也并不侵犯公民自由表达的基本权益,而将舆论引导向符合社会发展的轨道上[18]。人工干预的路径一般可以通过立法、网络监测、舆论引导等方式。阅读生态直接影响着社会文明的构建,所以通过人工干预来充实阅读生态的文化性和正义性,从理论和技术层面来推广阅读活动,为社会公众创造一个健康、安全、文明的阅读环境,对构建文化自信、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有着重要的意义。

4 小结

开放获取时代,传统阅读生态受到结构变异、供求失调、污染加剧等多方面挑战,为给社会公众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文化环境,促进科技与文明和谐共生,阅读生态文明系统亟需重构。随着未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阅读生态重构路径也将随之而不断变化,阅读生态文明在动态的有机进化过程中,也将面临新的挑战。所以,在新时代背景下,要保障中华文明传承,实现社会文化繁荣,对阅读生态文明课题的研究将会更深入、更细致,阅读生态文明构建也将面临更广阔空间。

[1] 林志刚,彭波.大数据管理的现实匹配、多重挑战及趋势判断[J].改革,2013(8):15-23.

[2] 周宪.从“沉浸式”到“浏览式”阅读的转向[J].中国社会科学, 2016(11):143-163,208.

[3] 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2015-03-17(001).

[4]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01).

[5] 康英.高校图书馆生态系统发展对策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1):27-32,44.

[6] 杨沉.消解与建构:基于文化视角的微阅读考察[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11):102-105,109.

[7] 徐永春.培育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机制创新[J].人民论坛,2017(18):124-125.

[8]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网民规模达7.51亿 手机上网地位巩固[EB/OL].(2017-08-11)[2017-10-01].http://tech.sina.com.cn/roll/2017-08-12/doc-ifyixipt1195707.shtml.

[9] 杨沉,张家武,黄仲山.全民阅读视角下新媒体阅读生态重构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2):86-93.

[10] 钟瑛,李秋华.新媒体社会责任的行业践行与现状考察[J].新闻大学,2017(1):62-70,77,148.

[11] 祖静,张向葵,左恩玲.手机依赖的大学生的情绪觉察特点[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7,31(5):412-417.

[12] 路透社.智能手机成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上升的罪魁祸首[J].驾驶园,2017(2):76-77.

[13] 蒋霞.碎片化阅读是否可以由“浅”入“深”[J].编辑学刊,2017(1):41-43.

[14] 许总.经典阅读与人文精神重建[J].江淮论坛,2011(4):159-167.

[15] 王品芝,李慧玲.“朋友圈”里什么最讨厌?受访者直指诅咒贴和营销代购[N].中国青年报,2015-01-22(007).

[16] 李超平,毕达马,辛旻.互联网时代的智识自由与社会责任之争——美国公共图书馆互联网过滤相关法案与判例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40(4):55-64.

[17] RYAN T,XENOS S. Who uses Facebook?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ig Five,shyness,narcissism,loneliness,and Facebook usage[J]. Computers in HumanBehavior,2011,27(5):1658-1664.

[18] 尹建国.我国网络信息的政府治理机制研究[J].中国法学,2015(1):134-151.

Prospect of Constructing Read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Open Access

CHEN Zhou

(Library of Chongqing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Chongqing 402160, China)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era of building a scholarly society, this article elaborated on structure of read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Drawing on the experience of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in theoretical research,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ra of open reading environment, this article also analyzed the multiple challenges of reading ecology, such as structural variation, imbalance of supply and demand, and intensification of pollution. Based on the harm of reading environmental variation, it set purifying the read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s research objective, attempting to reconstruct the path of reading civilization from ecological principles, information filtering and manual intervention. The reading habits of the whole people should be studied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promotion of reading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reading ecology; open access; information filter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陈洲.开放获取环境下阅读生态文明构建展望[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8,42(2):40-43.

10.3969/j.issn.2095-5707.2018.02.010

G252

A

2095-5707(2018)02-0040-04

(2017-11-30)

(2017-12-13;编辑:魏民)

重庆文理学院校级科研项目(2017YTS60)

陈洲,E-mail: 123538873@qq.com

猜你喜欢
信息源媒介文明
睡眠者效应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新媒体时代,记者如何正确使用信息源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对不文明说“不”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文明歌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