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医德春常在
——浙大一院主任医师黄元伟矢志从医记事

2018-02-09 23:13陈丽沈昱平
心电与循环 2018年2期
关键词:浙大血症胆固醇

陈丽 沈昱平

夏日的杭城,骄阳似火,气温高达40℃,在浙大一院的心血管内科专家门诊内,一位87岁头发已经花白的老医生仍在坚持听诊治病,他思维敏捷,态度亲和。从他诊室内出来的患者都没了入诊室前的着急和焦虑,脸上多了一份轻松。这位让患者放心的老医生就是浙大一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黄元伟教授。

1 治病救人,是我从医的初衷,也是我的坚持

1930年,黄元伟出生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其父黄凤岐作为中国首批仅20名药剂师之一,希望把他培养成一名优秀的药剂师。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次年,黄元伟一家逃难至上海租界内,之后,黄元伟的两位兄长分别染上风寒和肺结核,年纪轻轻就告别了这个世界。亲人的离世给黄元伟内心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痕。经过深思熟虑,黄元伟向父亲袒露心声:“我想学医,把健康送给每一个人,让人们免受失去亲人的痛苦。”他的想法得到了父亲的大力支持。1946年,黄元伟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上海同德医学院(毕业时更名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1952年,刚从学校毕业的黄元伟立即投身到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他被分配到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那个条件艰苦、百废待兴的时期,黄元伟致力于心血管疾病的救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极力给患者创造最好的医疗条件,还推动建立了心内科,他在业内也开始小有名气。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黄元伟的职称晋升一拖就是18年,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境,从未想过放弃,他说:“治病救人,是我从医的初衷,也是我的坚持,只要还有病人,我就要继续当医生。”

1990年,黄元伟到了退休年龄,但他欣然接受了医院的返聘,至今他每周还会有两次门诊。亲戚朋友曾多次劝他回家颐养天年,他却感慨:“多工作一些时间,我就可以给患者多提供一份服务。”如今,每到逢年过节,黄元伟的手机总是响个不停,满满都是曾经的患者们发来的祝福。

2 要攻克的难题还有很多,要救的患者更多,不能满足于成绩停滞不前

在浙江省医学界,黄元伟可谓称得上是泰斗级人物,不少人都尊称他为老师。但黄元伟却始终保持着一颗谦逊的心,“要攻克的难题还有很多,要救的患者更多。”他告诉笔者,在医学难题面前,每个医生都是一名学生,必须不断学习进步,才能应对各类疑难杂症,治好更多的患者。因此,黄元伟在工作之余坚持学习先进的医学知识和其他同仁的先进科研成果,几十年如一日。

良好的学习习惯,让黄元伟储备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和经验。1985年,他被派往德国工作学习。在当地一家医院的心血管儿科轮转时期,一名患儿被送到医院,医生经过检查发现患儿肺动脉扩张得很厉害,却找不到对应的疾病病征,经过联合会诊之后,依然找不到病因。黄元伟得知此事,主动提出要查看患儿体征和X线胸片。医院虽然答应了他的要求,却对他能够做出准确的诊断并不抱希望。没想到,黄元伟在观察完患儿体征后,迅速得出了结论:“这是马凡综合征。”一位德国医生提出质疑:“马凡综合征不是只表现在主动脉吗?”面对质疑,黄元伟并不慌乱,他将马凡综合征的表现一一说明,并详细说明了出处。原来黄元伟曾系统研究过国内外资料,虽然马凡综合征大部分发生在主动脉,但也有极小的可能发生在肺动脉。听完他的解释,德国医生纷纷竖起大拇指:“中国医生,真厉害!”

黄元伟不仅善于将所学的医学知识应用于临床,也善于将临床经验总结研究出理论成果。黄元伟在长期的从医经历中发现高胆固醇血症可能存在着家族遗传性。为此,他每次接诊到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时,就会详细记录下各类信息。一次,一对姐妹来到医院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细心的黄元伟发现这两姐妹的症状极有可能是由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引起的。为此,他专门到患者家中调查家族病史。调查后发现,两姐妹的母亲患有黄石瘤,两姐妹也同时患有黄石瘤,患者的胆固醇聚集在内脏,同时皮下也有。基本已经可以确定患者患有家族性胆固醇血症,但黄元伟仍不放心,又对患者家中仅6个月大的婴儿进行了检查,发现婴儿的胆固醇已经高达15.54mmol/L,更加印证了他的推测。之后,黄元伟对家族性胆固醇血症展开了细致的研究,并撰写了研究论文发表在内科杂志上,填补了国内家族性胆固醇血症研究的空白。

不仅如此,黄元伟还致力于临床手术的创新,他和金干(原浙大一院心内科教授)一起开创了右心导管检查术,并协助陈君柱(原浙大一院心内科主任)开创了左心导管检查术,使得浙大一院成为省内最早开展左心导管检查术的医院。他还担负着5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个卫生部“七五”及“九五”攻关项目。此外,他还在浙大一院成立了心电图室,首次引进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吸引了无数医师前来浙大一院进修。

3 一个优秀的医生不仅要自强不息、勇于进取,更要把这种品质传给更多的医生,为患者造福

从医越久,黄元伟就越感到个人力量的薄弱。一个好医生只能治好有限的患者,只有好医生越来越多,患者的疾苦才能越来越少。因此,黄元伟不管工作多忙,都会定期抽出时间为学生讲课释惑,把自己多年的从医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每一位学生。2000年以来,黄元伟成功举办了3期主治医师提高培训班,邀请了国内多位知名专家讲课,为提高本省医疗水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上过黄元伟课的学生都有一个印象,就是老师虽然为人随和,但对学生学业的要求却特别严格,如果哪个学生出现了差错,黄元伟都会严厉地批评,耐心地讲解,并且叮嘱:“你们将来都是医生,你现在犯的一点小错误,将来都有可能代表了一位患者的生命。”担任研究生导师后,黄元伟对自己的学生要求更加严格了。至今,黄元伟已经带出了50多名研究生(其中博士生25名),其中一大批已成为心血管领域的权威专家。如今,每年都会有学生从各地赶来看望他,2000年时,他的学生们还自发地组织起来为他庆祝70岁生日,学生们说得最多的就是:“多亏黄老师对我的细心教导和严格要求,我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2010年,黄元伟赴嘉兴做讲座,在回杭途中发生车祸,导致颈椎骨折,家人都埋怨他:“这么大年纪了还四处奔波,以后好好在家休养享享福吧,不要再出去了!”谁想,黄元伟休养没多久,就又站上了讲台。如今,87岁高龄的黄元伟,依旧还会抽出时间,走到医院,走上讲台,为广大的医务工作者传授从医经验。

4 对学会工作的期望:瞄准前沿领域,把学会建强建精

1981年开始,黄教授连续多届担任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学会是一个科技团体,把本职工作搞扎实,把成员素质练精了,才能更好地发挥学会的作用。”说起学会工作,黄教授谈起了自己的看法,“我们跟国外的科技团体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可以多办一些培训,多请一些国外的专家来讲课,不仅讲医学领域的,还可以讲讲制药等相关领域,拓宽眼界开拓视野,只有瞄准了最前沿的发展方向,学会发展才能又快又好。”

猜你喜欢
浙大血症胆固醇
谈谈胆固醇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上)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下)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有趣!浙大的实践课让网友羡慕不已
论“血不利则为水”在眼底血症中的应用探讨
Jin Yong’s ZJU Years: “Wisdom is the Goal”
浙大全球农商研究院
胆固醇稍高可以不吃药吗等7题…
Ⅱ型冷球蛋白血症肾脏损害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