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创新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

2018-02-09 02:03宁波兴伟刀具科技有限公司杜建福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美工刀非标铁芯

文/宁波兴伟刀具科技有限公司 杜建福

风起云涌战商场,跃马扬刀闯天下。马是千里马;刀,是美工刀。在美丽的东海之滨——西店,就有一家企业凭借手中的美工刀找到了事业发展的良驹,一骑千里。

这就是中国刀具界领导型企业——宁波兴伟刀具科技有限公司,以创新为基础,成立了中国美工刀行业研发中心,拥有自主专利182项,其中包括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52项、外观设计121项。国内首家获得欧盟GS认证的刀具生产企业,现有62项产品通过GS认证,也是持有GS认证最多的刀具生产企业,同时荣获“中国十大文具品牌”、“中国学生文具制造行业美工刀类示范生产企业”、“中国工具名牌企业”等荣誉称号。

兴伟刀具近几年在改革创新的发展道路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引进专业技能人才和优秀的管理者。2013年,公司成立了总经理为组长的改革创新工作委员会,提出了“两化融合”管理体制,通过技术创新、工艺创新、自动化改制的改革创新模式,逐步形成了美工刀自动化生产线,突破了年生产能力7000万支的大关,是国内美工刀销售数量之最;在技术攻关上,也是唯一掌握自动回弹式安全刀技术的企业。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抢占未来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行业发展的主动权。我国经济结构深度调整、新旧动能持续转换,已到了只有依靠创新驱动才能持续发展的新阶段。2016年8月,兴伟公司在西店镇滨海二期投资1.1亿元人民币新建“年产8000万套多功能美工刀及零部件生产线”的项目,计划于2018年2月投入使用,目前正在建设附属工程。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抓改革就抓好试点,抓试点就是促发展”,公司各级部门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勇于担当,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释放更强增长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

一、让创新在全公司蔚然成风

在创新、协调、绿色、共享这四大发展理念中,把创新摆在第一位,是因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就要让创新贯穿公司和各部门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公司,甚至社会蔚然成风。

把改革创新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需要贯穿始终、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2013年,兴伟公司制定第二个五年发展规划,做出了实施改革创新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2014年,经理级以上管理者到健峰企业管理学院进行全脱产学习,总经理邬岳伟指出,实施改革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最为紧迫的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快改革的步伐,破除一切束缚改革发展的陈旧观念。同年,公司发布实施《改革创新奖励条例》的方案。2015年,又发布了《关于深化产品研发、自动化生产线、精益生产体制改革创新发展》的方案。2016年,又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促进改革创新的重大部署,包括《改革创新提案管理标准》、《自动化生产线研制规划》等。在公司把改革创新推向新高潮的时候,各部门也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使改革创新贯穿到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进一步激发了全员的创新创造活力。

二、人才创新发展战略规划

推动和实施改革创新发展战略,离不开团队的建设,人才梯队的培训,离不开硬件的投入和软件的再培育体系。兴伟公司由原来十多人的小作坊,发展成中小型规模的企业。由原来一人管理转换到现在的团队管理。正是因为公司建立了科学用人、留人、育人的企业管理体系,完善了岗位说明书、绩效管理体系,导入了精益生产体系等一系列的管理标准和体系。紧紧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把改革创新培养机制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培训内容方法,强化改革创新的实践,形成创新资源集聚、创新人才辈出、创新活力迸发的生动局面。要把握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主动适应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发展,积极推进实践培训与行业企业协同,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形成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强化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结构。

三、工程技术研发管理团队的建设

随着公司研发、生产、销售等不断发展壮大,产品的种类、客户群体、客户要求也越来越多。目前有十大系列、1000余款不同规格的美工刀、金属实用刀、回弹式安全刀等等,客户遍及五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常,新产品项目、生产线项目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和摸爬滚打搞出来的,而是由组织内部跨部门多功能小组,通过运用项目管理的方式有计划性的组织、协调、分工和合作来完成的。这个小组就是项目团队,团队成员主要来自生产、销售、采购、质量等职能部门,负责人通常就是项目经理。他将工作委派给参与项目、各职能部门的专业人员,通过给他们的分工与合作及项目经理的领导协调、监督与检查,来完成项目的各项工作任务。

其实,在电子、电器、机械、汽车、食品、饮料等行业,自动化生产早已成熟的现状下,美工刀仍采用传统的手工作业,这对于美工刀的进一步提高产能、提升品质、满足客户需求显得愈来愈被动。

结合公司的现状,公司总结了要推进装配、包装自动化机器生产的几个原因:一是手工装配、包装产能太低。组装这一制造过程,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劳动量占制造总量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占比约50%,结构复杂的甚至达到70%以上,组装效率直接影响着美工刀生产产能;二是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近些年来,人力成本的不断攀升已成为行业内不争事实,单就兴伟的每年人力成本上升的比例来看,平均15%的上涨幅度已经跟不上物价上涨的步伐,也无法完全满足工人对薪资上调的要求;三是物料成本的过快增长和客户订单压价。在整个制造成本中,物料成本几乎占据6-7成的比例,加上客户不断压价,大大蚕食掉利润,外贸制造型企业已进入真正的“微利时代”。

种种迹象表明:企业推进自动化生产已经迫在眉睫。兴伟公司在第二个五年规划就引入非标机器自动化改造:

目前,兴伟公司的非标设备已经进行到第四代。第一代是自动推、敲铁芯机器。针对每月返单较大的几款美工刀(如SX82、SX70-2),开始研发第一代非标机器,就是简单的将美工刀铁芯,通过机械原理敲入刀壳内,并固定。正常情况下,熟练工手工产量约每人每天5000-7000把,新工人手工产量是每人每天2500-3500把,使用自动推铁芯机后,可以达到每人每天18000-21000把,一台自动推铁芯机可以节省熟练工3名。随即,又陆续投入了16款美工刀的自动推铁芯机器,大大减轻了组装工人的压力,同时,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核算,十多款自动推铁芯机器一年的产量如果达到3000万以上,就可以为公司直接节省人工成本20多万元,既创造了直接经济效益,又大大缓解了人工压力,而且还提升了产品品质。

第二代是美工刀配件自动组装机。自动攻丝机、刀座组装机,相比推、敲铁芯机的难度更高、结构更复杂。从原理来说,由原来的简单的机械原理提升电路、气路的设计,甚至到了程序编程阶段,对研发经费投入也比较高,在2013年,公司投入约60余万元,研发了两台针对两款金属工具刀半自动和自动攻丝的非标机器,以及小配件(刀座)的自动组装,从人工手动攻丝产量每人每天8000把提升到20000把;小配件(刀座)由原来每人每天3000个提升到11000人,产量达到原来的3-4倍左右,按照一个工人一天130元工资来计算,每年可以为公司节省人工约2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效益非常明显。

第三代是成品美工刀自动组装机。经过前两代非标产品的开发,兴伟公司积累了一些经验,对产能影响最大的瓶颈车间——组装车间,开始探索全自动组装机器的投入和研发,对最具代表性、订单量比较大、组装又比较繁琐的一款美工刀SX70-2进行投入,经过5个月的攻关,完成了美工刀十多个配件的自动组装,原来预定设计产量是一个熟练工的3倍,经过缜密的布局设计,经过模拟组装,以及程序编程,超过了预定目标,正常的手工组装与自动组装比例达到了1比4。也就是说,一个熟练工一天手工组装在2000把左右,而自动组装机器设计产量达到8000把以上,每年可为公司节省人工成本约18万元。

第四代是多联动美工刀组装包装机。现阶段,兴伟公司正在研制多联动美工刀组装包装机。主要将美工刀配件、成品美工刀、美工刀包装通过各机台(或输送带、机器人)整个形成从配件组装、成品装袋、至自动装箱的美工刀自动生产线。这一阶段目前还在设想,准备实施,因每个产品的产品线有所不同,公司也正参考电子、汽车、食品、饮料等行业的自动化,制定出属于兴伟自己美工刀的自动化生产线。不过,目前已经进行了2-3台非标设备的联动。但是,从目前运行状况来看,尚未达到当初设想的目标,这条生产线仍然在不断的改造和磨合之中,尽管如此,仍然可以为公司一年节省人工成本12万元左右,为了不断完善和广泛推进全自动装配机器的设计、开发和运用,公司又陆续投入了近400万元资金,开发10款以上多联动美工刀自动生产线,一旦全面投入使用,每年可以为公司节约人工成本100万元以上。尽管这些机器已经取得了一定经济效益,对于缓解人工压力也是非常明显,但是,还没有完全改变兴伟目前以手工组装包装为主的局面。

总而言之,实现工业生产自动化、机械化、智能化是未来制造业普及的必经之路,全面推进自动化生产仍然在探索之中,对兴伟公司来讲,实现美工刀自动化生产依然是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美工刀非标铁芯
非标设备制造质量控制计划的编制和实施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之外的铁芯技术
质量管理体系在非标试验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应用
一种橡胶圈内置铁芯压合自动化生产线的备料系统
基于数据分析的发电机定子铁芯绝缘故障检测方法
美工刀产品设计人因工程分析
基于BP与GA对非标部件结构对比研究
小雨伞
环保小先锋,迷你自行车
非标项目外协采购加权综合打分法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