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产到终端,拜耳整合优势资源助推葡萄酒产业加速转型

2018-02-10 12:13中国农资娜范林红
中国农资 2018年16期
关键词:作物科学酿酒葡萄酒

《中国农资》实习记者徐 娜范林红

5月15日,由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主办,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合办,陕西农林卫视协办,中国绿色食品中心指导的第一届酿酒葡萄种植及葡萄酒产业论坛在北京延庆召开。来自酿酒葡萄种植及葡萄酒产业方面的专家、学者、企业和山东、河北及宁夏等地酒庄庄园主、技术负责人共计100余人,共同围绕酿酒葡萄怎样实现科学种植以及葡萄酒产业如何加快转型升级等话题现场进行了交流与讨论。

与会代表纷纷表示,相信通过拜耳和整个葡萄酒行业的共同努力,中国葡萄酒产业一定会积极向好发展,最终把真正具有代表性、优质的中国葡萄酒带给全世界的消费者。

酿酒葡萄期待高效持续发展

相关资料显示,在经历了2012-2014年的行业低谷之后,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消费正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逐步恢复其活力。复苏的葡萄酒行业更年轻、更理性、更具有活力。

论坛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院长房玉林针对我国酿酒葡萄生产模式、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重点介绍。他表示,首先酿酒葡萄的品种和酒种区域化仍需加强并细化;其次我国酿酒葡萄栽培技术系统相对落后,劳动生产效率低,葡萄园生产成本高,难以持续;再其次我国现在酿酒葡萄的生产割裂了“葡萄—葡萄酒—市场”的产业链条,使原料生产者和葡萄酒生产者形成利益冲突。针对酿酒葡萄如何更好地提高生产效率,房玉林表示,现在的关键是生产系统的定向化,把酿酒葡萄和鲜食葡萄生产系统彻底分家,实现酿酒葡萄简约化、标准化、机械化生产,实现酿酒葡萄高效生产,可持续发展。

拜耳整合优势资源提供综合性服务

“拜耳作物科学在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均有丰富的酿酒葡萄服务经验。我们一方面希望借助此次论坛能够和国内的葡萄酒行业重要利益相关者充分交流酿酒葡萄的种植、经营等各方面的经验,另一方面也希望借此机会与重要的酿酒葡萄客户达成具有一定高度的合作伙伴关系。”拜耳作物科学亚太区园艺作物总监Franck Ledoux表示,“推动整个行业生态的发展仅靠拜耳一方的努力是不够的,我们希望搭建一个综合性的平台,通过平台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并联合行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推进整个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健康发展。”

针对拜耳公司在酿酒葡萄上的整体管理方案及核心产品的优势,拜耳作物科学苹果与葡萄作物经理田共曦介绍说:“拜耳会针对不同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现在我们做的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个标准示范园和本土化的整体解决方案开发,希望帮助不同地区的农户建立不同的方案,帮他们去实现真正的盈利。未来希望找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共同制造出属于中国自己的、有根有魂的葡萄酒。”田共曦讲到,拜耳作物解决方案其实不仅仅提供产品,对于合作伙伴拜耳还会提供技术培训,也会有相应的作物专家支持帮助农户解决实地遇到的问题。

产业发展需要聚焦品牌经营

会上,有业内专家表示,在种植技术上,国内的酿酒葡萄种植技术水平偏低,既指在种植过程中的机械化程度偏低,也指农药利用率偏低。在市场营销方面,国内葡萄酒品牌众多却只有两三个品牌占据大部分市场,大多数的酒庄在市场营销方面欠考虑,对挖掘客户需求和差异化品牌定位研究不够。虽然我国同国外知名葡萄酒生产国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中国的葡萄酒市场发展前景依旧充满希望。

有业内专家表示,首先,中国几大重要产区的地理条件有能力生产出高品质的葡萄酒。近年来,来自贺兰山、香格里拉等产区的中高档葡萄酒在国际上都引起了一定程度的轰动。其次,中国的消费人群基数足够庞大,市场容量可观。

“消费趋势的改变,将有利于助推葡萄酒产业的转型升级。”尚嘉品鉴(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洪剑分析说。我国葡萄酒市场正日趋扩大,消费者对于红酒的认可度也会越来越高。“市场是抢来的,未来是创造出来的。”关于如何打造成功的葡萄酒品牌,北京福来品牌营销顾问机构首席顾问娄向鹏分析认为,我国的葡萄酒产业存在着三大困局:一是知名度高,消费度低;二是产品混杂,品牌意识薄弱;三是低价亏钱,高价卖不动。“未来20年,世界看中国,中国看农业,农业看品牌。”娄向鹏表示,品牌是企业战略的抓手,当前中国葡萄酒产业的三大突破点是从资源思维到市场思维的转变,从价格思维到价值思维的转变,从产品经营到品牌经营的转变。

猜你喜欢
作物科学酿酒葡萄酒
研究生作物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上半年酿酒产业产、销、利均增长
为什么酵母菌既能做面包也能酿酒?
更 正
葡萄酒的产区品牌
浙江大学作物科学研究所简介
十款葡萄酒与十块石头
中美作物科学专业本科教育对比观察
法国葡萄酒何以誉满天下
酿酒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