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甘肃省独立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
——以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为例

2018-02-10 12:53胡国霞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基本原理双语马克思主义

胡国霞

(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甘肃 兰州 730101)

引言

在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任务,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这一课程的建设。独立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政课教学与公办高校相比有着自身的特点。独立院校的思政课教学能否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将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合格者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键在于能否结合自身的现状和特点,积极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及创新,切实有效地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找出一条符合独立院校实际的思政课教学之路。

甘肃省共有五所独立学院,成立于2000年前后,在校生人数5万余人(甘肃省教育厅数据)。独立院校作为甘肃省高等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然而,甘肃省独立院校办学历史短,党委党建工作较弱,思政课在独立院校教学中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众所周知,思政课教学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体现,肩负着捍卫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特殊教育使命。目前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尚未完全形成,独立院校的学生又因为办学宗旨和学生素质与一本二本学生的区别,更容易受到不正确思想的影响,所以更加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而思政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其教学现状和实效性更是不容忽视。

一、甘肃省独立院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新形势

1、国内外复杂的社会环境对独立院校思政课教学造成强烈冲击

独立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与所处的国内外社会环境有着密切关联。当前,国内外社会环境错综复杂,对独立院校思政课教学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和影响。主要表现有:其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贯彻至今已近四十年,正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期,其中不乏各种不平衡、不协调等的矛盾与问题。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也正在进行着深刻的变动与调整,利益诉求、思想观念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的特点。城市改造、占用土地、下岗失业、社会保障不完善、执法不公、以权谋私、滥用职权、行政不作为乱作为、个别国家工作人员的贪污腐败等问题使得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多发、高发的态势;其二,在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一体化、文化多元化趋势的影响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也会不断地变换形式,许多与社会主义相悖甚至是反对社会主义的政治观点、意识理念乃至行为方式等会被有意无意地带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社会上各种不良思潮和信息的蔓延,对独立院校师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意识理念造成强烈冲击。国内外复杂的社会环境最终势必会对独立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效果造成诸多影响。

2、受教者的新变化给独立院校思政课教学带来巨大挑战

在新兴的传播手段尤其是数字电视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媒体的影响下,独立院校的受教者所受到的影响更加全面化。在新媒体背景下,因独立院校的受教者接受信息的时空比以往更广泛、直接和快捷,而大学阶段又是受教者从青涩走向成熟、从校园到逐渐接触社会的关键时期,与新媒体所呈现的强烈的视觉动感、丰富的信息量、多样化的呈现途径相比,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思政课堂已很难适应受教者的思想认识、意识理念变化的规律,思政课教学若不思变其课堂的授课实效势必大打折扣。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独立院校思政课教学任务艰巨

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重大论断的提出是基于对中国国情的精准判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独立院校在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引领大学生勇做坚定者,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行动;大学生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人生理想,选择什么样的奋斗方向,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如何施展自己的抱负、竞展自身风采,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依然任务艰巨。

二、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双语教学改革及实践

进入新世纪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面临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思政课”的授课形式、考核方式与学生所学专业的契合,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专业语言”来学习和表达马克思主义理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将“思政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必胜难忘的优秀课程。

结合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为了促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与外国语言文学系学生所学专业的契合,自2013年10月以来,我们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双语教学改革及实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1)以推动“思政课”综合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问题为导向,以教育教学实效性为评价标准,研究应将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实践上,研究成果重在应用。

(2)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的新形式、新方法,创新教学艺术,构建理念科学、形式多样、成效显著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双语教学及考核模式。

2、教学改革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在研究中我们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双语教学改革”教改项目为引领,应用与实践探索为基础,开展了全面系统性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1)组建“学科交叉”的研究团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双语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团队成员分别是来自国际关系、外国语言文学(英语)、艺术设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伦理学等专业领域且有着多年一线教学经验的教师,实现了学科交叉和优势互补,为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双语教材编写提供了有力保障。

(2)编写“有针对性”的教材

研究团队在充分研究分析了我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教学实际以及外国语言文学系各专业学生专业实际的基础上,紧扣我国高校统一使用的“马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体系,反复推敲、筛选搜集到的资料,精心设计、编排,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双语教学的专门教材。

(3)强化“项目运作”的制度保障

制定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双语教学改革及实践项目组成员工作分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双语教学改革及实践项目组定期教研活动安排意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双语教学计划制定及实施意见》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双语教学讲义编写意见》,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开展和实施。

(4)注重“实践效果”的不断提升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针对存在的现象和问题,找出针对性的措施,注重实践效果的不断提升。比如,对于教材内容和体系中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做好记录,并在下一学年度进行修订完善;不断丰富授课过程中师生互动的形式、方式以提升授课实效等。

3、教学改革的创新点

(1)理念上的创新

提出了针对外国语言文学系英语专业学生,用双语(英汉)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新理念。

(2)教材上的创新

谨遵中宣部教育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等文件精神,编写了与我院外国语言文学系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契合的双语教学教材。

(3)课程考核形式上的创新

改变了过去教师出试卷学生答题的传统单一考核模式,采用让学生围绕课程内容用英语进行演讲、排演小品(或话剧)、拍摄微视频、微电影等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实现了让学生用自己的“专业语言”(英语)来表达马克思主义理论。

结语

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与育人效果,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发展长期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独立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将“思政课”教学质量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生命线,在认识上不断提高,在工作上全力推进,结合自身现状和特点,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路径以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吸引力和感召力,找出一条符合独立院校实际的“思政课”教学之路。

[1]师吉金,郑艳凤.思政课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从何而来[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06).

[2]黄晓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延伸性”教学模式探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7,(11).

猜你喜欢
基本原理双语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发展经济学基本原理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浅析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