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融入当代大学生教育研究

2018-02-10 12:53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长征理想信念红军

付 尚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 徐州 221116)

中国共产党及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斗争史,是一曲用理想信念、意志和鲜血谱写的生命壮歌,铸就了永不磨灭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辉象征,是我们宝贵的力量源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学习、运用和发扬长征精神,对教育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一、长征精神的时代内涵

1、坚定不移的革命理想主义信念

毛泽东在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会议上说:“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查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广大红军战士靠什么来战胜敌人、克服艰险?最主要的就是根植内心深处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对党和革命事业的忠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革命必胜的信念,始终激励着红军战士,这是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强大精神动力。坚定的理想信念鼓舞着红军战士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红军长征的每一个故事都书写着红军战士对理想信念的殷殷赤诚。

2、一往无前的艰苦奋斗精神

“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这句广为流传的话,折射了红军远征的苦难。海拔四千多米的川康雪山,千里沼泽、渺无人烟的川西草地,使无数红军战士长眠于此。据红军战士回忆描述,长征途中,野菜、草根、树皮,一切可以充饥的东西都吃了,他们唯一的目标就是想法活下来。靠着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红军战士勇往直前,征服了自然的极限,受到了国内外人民的高度赞扬。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反复强调要永远发扬长征精神,艰苦奋斗,他指出:“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风险,需要我们不断地发扬长征精神,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传统。”

3、实事求是的探索创新精神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和教条主义使中央红军濒临绝境,其实质是没有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黎平会议,毛泽东力主放弃汇合红二、红六军团,决定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自此以后,红军坚持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实行高度机动灵活的战术,敌变我变,声东击西,避实就虚,从被动转向主动,实现了伟大的转折。长征的胜利就是实事求是思想的实践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中灵活运用的生动体现。

4、顾大局守纪律的团结互助精神

红军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革命军队,这支革命军队的最大特征就是有严格的组织纪律,顾大局、守纪律、团结互助、个人利益服从整理利益,这些优良品质使红军战士汇聚了强大的战斗力在漫漫长征途中,残酷的斗争环境使红军将士之间相互关爱、同舟共济。长征中任红一军团第一团团长的杨得志在纪念长征50周年的大会上曾这样说:“长征中遇到了那么多艰难险阻,我们的装备条件是那么差,靠什么战胜困难、战胜敌人呢?靠我们红军紧密的团结,而这种团结又是建立在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基础上的。”

二、当代大学生接受长征精神教育的现实意义

1、当代大学生的局限

(1)理想信念缺乏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人类交往方式的深入发展,各种社会思潮进行交融、交锋。特别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实现国家利益,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传播媒介优势,不断宣扬所谓的“普世价值观”,开展意识形态的渗透,来削弱青年学生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另一方面,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思想活动愈发独立多样,也随着产生了多样的社会思潮,一些消极、错误的思想观点在深刻的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当代大学生更加注重个人利益和价值,致使对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之间密切共存关系认识不足,往往倾向于夸大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之间的对立和冲突,甚至忽略或者排斥社会理想的存在。

(2)集体观念淡薄

当代大学生多是“95”后,甚至是“00”后,通过教育发现大部分学生过度关注自我,喜欢从自我角度、自我标准去处理问题,很少考虑其他人的感受,不愿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喜欢独来独往,不愿与他人合作,缺乏基本的团结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网络空间的生活也愈发丰富和便捷,因此大学生每天沉浸在网络虚拟空间的时间也越来越长。长时间的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反而忽视了现实生活的交流,因此对身边的人和事漠不关心,集体观念也逐渐的淡薄。

(3)创新能力不强

长久以来,我们国家的教育是以传授知识为重任,从而轻视了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多以“填鸭式”的知识灌输为主,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传授知识也不能及时的与社会学科前沿结合。受国内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的因素影响,高校内胜任创新教育的专业教师也大为匮乏,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带来一定的局限。同时,由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基础弱、起步晚,相关政策法规有待完善,社会对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认识不足,学生不了解,家长不清晰,学校处于摸索阶段,导致学生创新能力较低。

(4)抗挫能力较低

逃课、沉迷网络、自暴自弃、彷徨等生活心理状态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内心的迷茫。脆弱的“心灵”背后折射出当代学生抗挫能力较低的尴尬局面。当代大学生成长在物质条件相对优越的时代,同时多是独生子女,多是处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过度关爱成长环境中,缺乏先天的生活挫折磨难。另一方面,由于个人的价值过度追求物质利益,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的支撑,致使学生不能进行高层次的自我净化和调整,影响了当代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持续发展。

2、长征精神对大学生成长的价值

(1)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奋斗体现,是个体内心世界的核心,是支撑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各种严峻考验的精神支柱。大学生正处于个体价值和三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加强和提升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取得革命斗争胜利的伟大壮举,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的生动历史教材。长征的经验表明,我们之所以能够取胜,革命理想主义信念是重要的精神食粮,这对大学生成长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红军将士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忠诚、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是当代大学生丰富的精神宝藏。当代大学生,也只有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秉承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信念,才能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为“两个百年”的目标实现贡献智慧和力量。

(2)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集体主义感

长征是一首团结协作的凯歌,红军战士间齐心协力、团结互助,在苦难和危难时刻,总是把方便和希望留给他人。长征的历史表明,紧密团结、顾全大局是革命胜利的保证。发扬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国家的发展和振兴,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新的形势下,集体主义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关键,长征中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是大学生导航灯塔,我们要积极利用长征精神教育大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培养集体荣誉感,把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的信念。

(3)有利于增强大学生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长征的胜利就是实事求是思想的实践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中灵活运用的生动体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科学的、广泛存在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新的问题、新的情况层出不穷,需要我们要及时做出变化。长征精神给当代大学生的启示就是要实事求是,不能靠经验主义认识和解决问题,而是应该深入研究分析问题,把认识和解决问题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现如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不断更新,世界深刻变化,创新作为拉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对学生个人的成长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也愈发重要。大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度和驾驭能力较强,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塑造的关键时期,积极利用长征精神教育和培养大学生,引导大学生全面正确认识长征精神的素质教育能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4)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抗压耐挫力

长征是红军战士艰苦奋斗的壮丽史诗,长征的历史昭示我们,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只有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才能与困难抗争,才能继续前行。长征精神能够给人以无穷的力量,激励着广大学生奋发图强。长征精神能够鼓动人和感染人,给学生以乐观积极的精神。长征精神能够激发人和感召人,给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念。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青年一代学生生活的物质条件富裕,娱乐生活多姿多彩,缺乏基本的砺练,更应该发扬长征精神,像老红军那样艰苦奋斗,一往无前,锤炼面对生活挫折的毅力和坚忍不拔的勇气。

三、将长征精神融入当代大学生教育研究

1、发挥好高校宣传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1)使长征历史、长征精神走进课堂、走进学生内心。

课堂是当代大学生教育的主渠道,要深刻领悟长征精神,就要抓住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长征精神学习领悟的关键,首先就是要全面了解长征的历史事迹,因此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强化长征历史事迹的讲述。教师可以通过将长征中涌现出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如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激战腊子口等大气磅礴的事例,来激励和感召当代大学生。通过讲述长征那段革命历史,让大学生感受到红军战士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作出的英勇牺牲,进而升华他们的情感、触动他们的心灵,坚定他们的信念,引导他们主动将红军战士的光辉事迹作为鞭策自己行动的指南。在教育手段和方式上,要充分利用好新媒体图文并茂的优势,来感染学生,开发教学资源,创新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接受习性来开展长征精神教育。另一方面,在客观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可以邀请老红军或者是引用红军访谈的形式来现身说法,让大学生真实感受到红军战士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那种坚定的革命主义信仰。

(2)加强校园红色媒体建设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丰富和完善,移动互联网塑造的社会生活形态进一步加强,在校大学生已然成为网络常驻者。网络交友、购物、教育、娱乐等便捷功能,使当代大学生对互联网的依赖越来越强,因此,互联网在潜移默化中也深刻影响到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想理念、价值观念。高校教育工作者,更应主动占领网络阵地,积极利用网络手段来开展长征精神教育,如学校的红色教育网站,开设“长征精神”的专题模块,建立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等新媒体平台。制作长征历史资料网络微视频、开展网络公开课、积极进行长征精神的培育和传播。对于红色媒体建设,要迎合学生的阅读习惯,同时又要注重内容的真实性、生动性、思想性和教育性,通过高质量的长征精神教育素材来增加网络的吸引力、点击量,使网络红色文化逐步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于校园环境、基础设施以及文化景观等物质载体之上,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价值追求和行为习惯等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高校长征精神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环节。首先对于校园的基础建设,可以以红军长征为主题建立英雄雕塑、广场以及标志性建筑或景观,并经常性集中学生在这开展各种文化活动,让学生潜移默化中接受长征的精神洗礼。其次对于校园活动,积极开展长征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如长征歌咏比赛、老红军长征报告会、长征电影展映、长征诗词研究,让大学生学习有关长征的历史和长征精神。同时,加强党团组织以及理论社团开展相关活动,养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良好习惯,使广大学生骨干通过自己的模范行为来带动更多同学学习、践行长征精神。

2、营造好弘扬长征精神社会氛围

社会氛围是大学生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培育的土壤。2016年7月18日,习近平在宁夏西吉县将台堡参观时说:“我们要不断结合新的实际传承好、弘扬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要持续接力、长期进行,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传承好和弘扬好长征精神,就需要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首先,应该始终保持主流价值观的舆论导向。随着网络媒体的广泛使用,网民可以随时随地不受局限的发出个人声音,因此会有一些比较主观、消极或者是有危害的信息在网络流传,特别是网络意见领袖,他们对于舆论的发生发酵影响较大。因此需要加强对网络空间的监管,净化网络环境,积极弘扬长征精神,营造主流价值观。其次,要营造弘扬长征精神的社会氛围,积极利用长征具有历史意义的时间点,广泛开展各类纪念活动,在社会营造尊重长征历史英雄人物、学习长征精神的热烈氛围,同时要加强弘扬长征精神的宣传窗口、标志性建筑的建设,使当代大学生在充满正能量的社会氛围中成长,自觉遵循并践行核心价值观念。

3、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内化长征精神

社会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了解社会,认识国情,锻炼毅力、培养品格。长征精神的教育培养更应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结合。高校可以积极组织开展重走长征路、寻访长征红军、参观红军长征纪念地、研究红军长征事迹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当代大学生亲身投入到长征当年战争生活中,形象的感受当年长征红军战士团结合作、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通过观看当年的红军长征战士保存下的物品展览,去感受红军长征途中那段艰苦岁月,感受老红军们那种坚定的革命主义理想信念。另外可以利用校园活动,开展长征精神教育活动,通过灵活多样的实践教育活动,来提升长征精神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江泽民.在今年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解放军报,1996-10-23.

[3]陈宇,袁本忠.长征精神万岁[M]:黄河出版社,1997.

[4][5]黄宏.长征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鲍中义.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D].贵州大学,2008.

猜你喜欢
长征理想信念红军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少寨红军桥
十送红军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再唱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