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2018-02-10 12:53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理论课应用型思政

叶 钦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近些年来,许多地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均从高等教育的普及性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并且为了能够与其他本科院校更好竞争、凸显自身特色,提出了全面培养应用性专业人才,大力推进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样的教育并不是建立在技术类的职业院校基础上,也不是依托于理论类的研究型教育,而是重点培养同时具备技术及科研精神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因此,为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各大院校纷纷展开了不同形式的教学改革,加大了实践教学力度,但同时却忽视了思政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造成其边缘化现象,最终导致许多大学生存在心理素质不强、职业素养较低、理想信念缺失等不足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针对这样的情况,加强思政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构建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是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1、实践教学是加强教学效果的关键要素

我国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提出:“想要真正理解并掌握认知与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就应始终秉承实践出真知的观点,要基于实践基础上全面推动理论的创新性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有效载体,更是实现思政教学目标的根本保障。因此,思政理论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必须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出实践教学的关键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格局。自十九大以来,世界各国发展形势发生了巨大转变,与此同时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理论课程的教学工作也提出了全新要求。尤其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及飞速发展,网络移动终端成为了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并且,部分地区高校当前对于思政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具体政策及制度并未真正得到落实,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仍旧存在许多问题,急需进行改革与创新。

2、实践教学是顺应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发展及教学质量始终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也是学术界热议的话题之一。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介于研究型高校与高等专科院校之间,办学目标通常制定的较为尴尬,因此,有关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问题成为了研究的核心。当前,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将会直接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众多院校,甚至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整体结构。教育部门在2015年末,颁发了《有关带领部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指导意见》,真正标志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及转型工作的全面实施。该项工作是系统化的复杂性工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课程,也同样面临着改革创新所提出的相关挑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目标有着显著的导向性、教学内容有着较强的实用性,教学方向明确、教学方法灵活,在这样的人才培养体系下,思政教育理论课程也应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教学质量。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探究

1、校内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模式

(1)课堂教学活动

思政教育理论课的课堂实践教学指的是在思政教师的引导下,带领学生参与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课堂实践教学活动有专题讨论、案例研究、演讲及影视资料展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激发高校大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思政理论课程的日常教学中,许多高校学生对于公开课程往往不够重视,并且由于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过于枯燥,理论性较强,使其在实际教学中面临诸多方面的挑战与压力,怎样利用有限的时间提高思政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是各大应用型本科院校长期以来的主要问题。根据教学过程当中的热点事件及大学生感兴趣相关话题,来开展思政理论课堂实践教学活动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方法。具体来说,思政教师在讲解某一社会热点话题时,可提前安排学生对该话题进行充足准备,搜索相关资料,准备好下节课需要演讲的内容,充分吸引广大学生的注意力,依据热点问题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并在课堂中自由发表个人想法与观点,彻底打破传统灌输式教学,真正激活课堂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实践教学活动中,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此外,思政教师也可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与理论课程内容有关的视频短片或是真实案例,充分运用丰富的影视资源,结合思政理论教学内容开展实践教学,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比如在讲解《中国近代史》中的“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时,针对内容里所提到的共产党成立,教师可为学生播放《建党伟业》的精彩片段,并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通过影片的形式,能够将文字性的知识转换成生动形象且较为直观的内容,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再如,当教师讲解法律基础知识时,可结合具体法律内容为学生播放社会真实违法案例,增强学生的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可从《今日说法》中挑选出相对应的故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遵纪守法的重要性,意识到法律的公平与公正,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力。

(2)校园实践活动

除了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外,在校园里也应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比如,思政部门可以与校内团委或是学生处等部门携手组织相关活动。这些互动应有机结合思政教育理论课程内容,比如针对社会公德方面的教学内容,高校可在全校范围内举办社会公德短片大赛、公德辩论赛等活动,并对比赛过程中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提高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层次的理解理论课程中的相关内容,切实体会到其中所蕴藏的精髓部分,进而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体现出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及文化素养。此外,高校也可举办主题性讲座,邀请社会著名教育专家及学者亲临院校进行专题演讲,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可能会由于资金上的不足,遇到许多困难,对此,就需要院校对校内资源加大培养与挖掘力度,组织优秀教职人员参加专业培训,这样不仅能够缓解资金上的压力,同时也能进一步提高自身资源的利用效率。比如在讲解《中国近代史》时,高校可邀请红色资源教育研究专家来校授课,为学生讲解真实的抗战事迹,弘扬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及爱国精神。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教师要积极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抢占思政网络教育主阵地。思政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微博及QQ等聊天软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也要动员全校教师共同创办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开通网络论坛,并成立专网络教学团队,负责回答学生的疑难问题。通过这样现代化的实践教学方式,能够更加符合当代90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进一步缩短师生距离,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强,同时也能切实提高思政教育的整体质量,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2、校外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模式

思政理论课程的校外实践教学可结合自身院校的实际情况,根据当地的相关资源,与地方共同联合创办实践教学基地。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育资金及办学规模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校外实践教学的开展上,就应结合院校特点,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区域的积极作用,定期组织学生到具有教育作用的场所参观与学习。由于教育资金的有限,并不能同时带领全部学生到校外进行实践,只能按照批次轮流前往。因此,参与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学生均由班级教师挑选决定,每一次前往的校外实践地点都应由院校思政部门精心规划、合理安排,确保所有学生都能按时完成具体教学任务。而学生在实践过后,教师应让学生根据自己参与校外实践活动的感受与学习到的内容提交实践论文,有条件的院校也可让学生根据实践教学的视频、图片课件等,为其他学生进行宣讲。学生在提交论文后,思政教师应对每篇论文认真审阅,评选出优秀文章给予相应的奖励,并在全校进行公开表扬。通过校外实践教学活动,能够充分开拓学生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不仅有利于学生将所学到的课本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从而全方位的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结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作为当代大学生融入社会、参与相关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能够便于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社会、提高对民生的关注度,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程中的重要理论知识。高校思政理论课程实践教学属于长期性的复杂工程,其责任重大,院校应提高对其的重视,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丰富资源及便利条件,思政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及方法,构建符合自身院校发展形势及特点的实践教学模式,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1]张百霞.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路径探析[J].新校园(上旬),2016,(10).

[2]周静波.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问题探究[J].时代教育,2016,(07).

[3]刘军.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J].武夷学院学报,2016,(07).

猜你喜欢
理论课应用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纷享销客:应用型公司生态梦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