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生态环境 昔日“荒山”成“金山”

2018-02-10 17:45
乡村科技 2018年25期
关键词:矿坑荒山农林

汝州:从“煤田”到“花海”的产业转型

一望无际的花田里,一段20米长的木桥上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音乐响起,桥上的人欢快地舞动双臂,开始有节奏的摇摆——2018年7月30日,在汝州市蟒川镇硕平花海,记者见到了这座在视频网站上点击量超过2亿人次、全国最火的“网红桥”。

流转荒山荒坡0.19万hm2,种植各类树木超过130万株,涵盖4个村1 000余户贫困人口……四年的披荆斩棘,昔日“煤老板”刘军正,这位靠煤炭、铝土矿起家的农民企业家倾心打造的现代农林生态花海田园综合体项目,已经初露真容。

由“黑”转“绿”万亩荒山披“新衣”

汝州矿产资源丰富,一度以煤炭经济为主要产业,数百家当地民营企业做上下游经营。然而随着资源枯竭和环境压力,这些靠煤起家的民营企业家纷纷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2014年10月,在矿产开采领域打拼20余年的刘军正几经深思之后,开始向农林综合开发产业转型。

该市蟒川镇的西部丘陵,被当地人称为“虎狼爬岭”,庄稼全靠“望天收”,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大片土地被抛荒。怎样让这片荒山恢复生机、变废为宝?刘军正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按现代农林综合开发园区的要求,全方位规划设计出了占地0.27万hm2,以各类树木、花卉、中草药等种植为基础,涵盖农业、林业、产品深加工、观光旅游业的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农林生态花海田园综合体项目。

四年耕耘,昔日的万亩荒山荒坡如今已成为花的世界、绿色的海洋。目前,刘军正的“花海”里种植各类景观树木、花卉0.15万hm2130万余株,还种植适合作为木本油料深加工的元宝枫50余万株,并在元宝枫林下套种中药材近266.67万hm2。

以花为媒拉长产业链条

6月中旬,在汝州市商务局组织的当地企业特色农产品展销会上,产自硕平花海的金丝皇菊、薰衣草香包等产品备受顾客青睐。

“今年只是试水阶段,产量不大,没想到销路还不错,一个季度有40万的销售额,这给了我们很大信心。以后,我们还有很多产品上市。”硕平花海总经理杨胜刚说。

“只要到了花期我就过来摘花,70元一天,干8个小时,活轻松,而且每天看着这些花儿,心情特别好……”正在地里播种百日菊的蟒川镇杨沟村60岁的贫困户孙文保说,这千亩花海里有两亩土地是他家的,流转出去后,他就来这务工,收入比种地划算得多。

“只有把荒山治理、建园区、发展旅游等产业统筹起来,才能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增收机会,让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摘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刘军正说。

新安:为200 hm2废弃矿坑披“绿衣”

一场大雨过后,洛阳香江万基铝业有限公司北冶镇马行沟采区植被恢复现场,成片的花椒树又长高了许多,随风摇曳,清香阵阵。

“这一片有66.67 hm2,花椒耐旱,适合在这矿渣地里长,四五年后还能摘果,一举两得!”负责人李文超对选择花椒作为废旧矿区植被恢复很有信心。

新安境内煤、铝、铁等储量丰富,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河南铝工业的主要原料基地。经全面摸排,需恢复治理矿坑96处200 hm2,矿山治理和生态修复任务艰巨。今年以来,该县在落实“规划见绿、见缝插绿、提质优绿、协力植绿”要求,持续推进全域绿化的基础上,把矿山修复作为生态建设的重点,补齐生态短板。7月中旬以来,该县又在全县范围内展开了矿山修复“百日攻坚”行动。

具体实施中,该县严格做到“四坚持”,即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将群众满意不满意矿山环境恢复作为治理好坏的标尺。矿坑所在村介入协调,群众全过程监督;坚持统一设计,统一规划,避免填了老坑,出现新坑;坚持与农村环境整治相结合,对道路周边乱堆、乱放的矿石、矿渣进行统一清理;坚持问题导向,对信访问题集中的矿坑、矿区集中精力进行整治。

该县石寺镇是资源大镇和工业重镇,域内矿藏资源丰富。今年2月份,该镇启动了孟庄生态修复工程,出动钩机、铲车等大型工程机械200余台次,先对深达数十米的四个矿坑进行回填,然后覆土80厘米,复耕土地33.33 hm2。对恢复的土地,采取立体栽植方法,栽植杨树、栾树、大叶女贞等生态树种10万余株,让昔日满目疮痍的矿山披上“绿衣”。

据了解,截至目前,该县日出动大型机械400余台,39处60余个矿坑正在恢复治理,治理面积超过100 hm2。其他矿坑正在恢复治理中,预计8月底废弃矿坑治理复垦工作可全部完成。

猜你喜欢
矿坑荒山农林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矿坑充水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分析
把荒山打造成4A景区
《天津农林科技》征稿启事
荒山的“根”——“牛玉琴”式的老人齐军祥
《天津农林科技》稿约
缪带弟:姐妹齐心 荒山生金
访小龙潭煤矿
矿坑
AC311A加装农林喷洒设备首飞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