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清江时氏家族研究

2018-02-10 21:40崔小敬
关键词:清江墓志铭金华

崔小敬

(1.浙江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2.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省江南文化研究中心,浙江 金华 321004)*

兰溪清江时氏家族原藉开封,五代之乱后始占籍浙江兰溪,至南宋时成为当地望族,人才辈出。“婺之群室,以地系姓者,皆其闻家。清江之时,盖其一也。清江于婺为近郊,时氏之居,百年于此矣。”[1]188“清江”即清江里,据《光绪兰溪县志》卷一,清江里有二,一为“铜山乡清江里”,一为“横山乡清江里”,时氏所居当为前者。就现有资料看,时氏家族有较为详细文字记载的第一代为时汝功(德懋)、时汝翼(德辅)兄弟,二人之曾祖时则、祖父时理、父亲时焕及母亲曹氏则仅有姓名见诸文献。其下一代中时铸与吕祖谦同为隆兴元年癸未(1163)进士,这是时氏家族与吕氏家族数代因缘的开始,也是时氏走上理学与文学之路的开始。时氏子弟又通过吕祖谦与朱熹结识,朱吕二子均为时氏家族成员写下过墓志铭、墓表等传记性文字,是研究清江时氏的重要资料。朱吕之后,时氏子弟与朱吕后学“北山四先生”中的何基、王柏亦关系密切。《宋元学案》卷七十三“丽泽诸儒学案”列时氏二代三人:时澜、时沄及时少章,并称“时氏家学”,[2]《宋元学案补遗》卷七十三“丽泽诸儒学案补遗”除《宋元学案》中所列三人外,增补时铸、时鋹、时镐、时钥、时锜、时泾、时泉等七人。[3]4212而后世学者在梳理南宋婺州文学脉络时,也往往将时氏作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如元王袆《宋景濂文集序》谓:“古今文章作者众矣,未易悉数也。姑自吾婺而论之,宋南渡后东莱吕氏绍濂洛之统,以斯道自任,其学粹然一出于正;说斋唐氏则务为经世之术,以明帝王为治之要;龙川陈氏又修皇帝王霸之学,而以事功为可为。其学术不同,其见于文章亦各自成其家,而香溪范氏、所性时氏先后又间出,皆博极乎经史,为文温润缜练,复自成一家之言。”[4]“所性时氏”即时少章,详见后文。然而,清江时氏这样一个理学、文学世家,由于家族诸人的别集均已散佚,家传家谱等资料亦不知所踪,使得我们对这一家族的了解仅一鳞半爪,殊为可叹。笔者不揣鄙陋,谨裒集史籍中有关资料,按行辈考述如下,以文献有限,资料多者则多述,资料少者则少述,不求整齐划一。

一、时汝功、时汝翼辈

此为清江时氏见于文献之第一代,既是时氏迁居兰溪后家境由贫转丰的一代,也是时氏学术崛起前的准备阶段。

时汝功(1108—1175),字德懋,吕祖谦为其撰《金华时君德懋墓志铭》,谓:“君讳汝功,字德懋。曾祖则。祖理。考焕。君生而惇质,亡遨逸浮靡之习……已而,铸以命服拜堂下,贺者塞门,咸曰:‘此善人之报也。’久之,铸尉鄂之嘉鱼,戒板舆请君俱。君曰:‘吾幸有先人故田庐,朝姻暮戚,足以自娱。行矣!守汝身,庀汝职,无干官常,以为吾忧。’复曰:‘湖外俸入薄,吾且损伏腊调度,以佐汝费,其勿以衣食自累。’君之遇其子,它皆类此……其终也,享年六十有八。娶邵氏。三子:长曰鉴;次则铸,今为从政郎、新隆兴府南昌县丞;季曰镇。三女:长适邵澄,次适汪旦,季适邵庚。孙男曰澜、道、济、梁、潜。”[1]197

时汝功妻邵氏,吕祖俭曾为撰墓志铭,见吴师道《敬乡录》卷十一:“时氏居婺之清江,名汝功者字德懋,吕忠公铭其妻邵氏墓”,[5]372惜原文已佚。

时汝翼(1110—1174),字德辅,为时汝功之弟,吕祖谦为其撰《金华时君德辅墓志铭》,谓:“君讳汝翼,字德辅。为人庄整,寡言笑,重然诺……君没以淳熙元年七月二十五日,享年六十有五。明年十二月初七日,葬于循理乡九里原。曾祖则。祖理。考焕。娶邵氏。三子:镐、锜、錝。二女,邵晏、陈褒,其婿也。孙男七:沄、源、淇、演、溱、灋、潚。女长适陈之望,余尚幼。”[1]188

除吕祖谦为时汝翼撰墓志铭外,朱熹还于淳熙十年(1183)为时汝翼祠堂撰写了《慈教庵记》:“金华清江时镐及其弟某尝以书来曰:‘吾先人之葬,东莱先生既幸哀而铭之,以告于幽矣,惟是祠堂之奉既作而未名,将无以著先德于外者。敢请于子,何如?’予不及识时君,独观伯恭父之铭称其治家严整,而所以教子孙者甚笃,且尝以书为予言之。伯恭又非轻与人者,予是以知时君之为人,乃取晏平仲之言,名其所作曰‘慈教之庵’,而君之乡大夫潘公德鄜闻之以为然,则为之大书以揭焉。镐等既刻之石,而又以请曰:‘名庵而有以发乎先人之志,子则有赐于我矣。然无词以著其实,其于久远,惧泯没而不章也,愿吾子之遂志之,将与潘公之书并刻焉,以配吾师之言,而信吾父于后世,子之赐不愈大乎?’予不得辞,则又书本末如此以遗之。”[6]3767

时汝翼曾任大理评事,虞俦《时汝翼大理评事制》谓:“朕惟廷尉有评,实司议谳。凡四方之讼牍纷至,必躬阅之。狱之当否,罪之轻重,盖关决于此。惟明惟敏,乃克胜任,尔尚勉之。”[7]

时汝翼妻邵氏,封太安人,朱熹为其撰《太孺人邵氏墓表》,引叶适所撰行述等谓“夫人婺州金华县人。曾祖琼,祖悦,父之才。嫁其县清江时君汝翼。时君世昌乐,而魁尨沉厚。方腊之乱,寇燔略空,君一一自建置,尽绝其前人。夫人能左右以敏,无荒事焉。家既成,时君遂用法度严内外、文学训子孙,立信务与,称重乡闾。夫人奉承以恪,无逸志。时氏族良家巨,子孙竞于文,科举上其名,人皆尊爱时君以及夫人。时君没,夫人亦将老矣,具呼家人与为条约,亲写刻之屏,使合居有礼、缀食无专,以不忘时君之法……晚遭太上皇帝、皇后庆寿恩,得封太孺人,加赐冠帔。淳熙十年(1183)七月庚寅卒,年七十有一。三子:镐、锜、錝。二女,适刘晏,陈褒。孙沄、源、淇、演、溱、灋、潚、潭、澡、湂。孙女,其二适陈之望、汪叔贻,余尚幼。曾孙榘、、杲;女庄、葍”。[6]4181据吕祖谦《金华时君德辅墓志铭》,上文中的“刘晏”当为“邵晏”,时氏与邵氏有世代通婚之谊,时汝功妻、时汝翼妻、时澜妻等均出自邵氏,时汝功之女亦适邵氏。孙辈中“潭、澡、湂”三人不见于吕祖谦所作墓铭,当为时汝翼去世后方出生者。

二、时铸、时镐辈

随着时铸与一代大儒吕祖谦同中隆兴元年进士,二人由同年而谊兼师友,带动了大批时氏子弟从学于吕祖谦,时氏“金”字辈开始在时代舞台上崭露头角。据现有资料,分述如下:

时汝功之子,吕祖谦《金华时君德懋墓志铭》谓“三子,长曰鉴,次则铸,今为从政郎、新隆兴府南昌县丞;季曰镇”。

时鉴,时汝功之长子,生卒年不详。鉴,吕祖谦《金华时君德懋墓志铭》作“鉴”,陈宓《通判南堂时公墓志铭》及吴师道《礼部集》卷十一作“镒”,当以字形相近而讹,以“鉴”为是。时鉴后赠朝奉郎,卒于淳熙十三年(1186)左右;妻张氏,赠安人。[8]532

时铸,字寿卿,时汝功之次子,生卒年不详。与吕祖谦同中隆兴元年癸未(1163)进士,曾任鄂之嘉鱼尉,后为从政郎隆兴府南昌县丞、国子监书库官。[1]197《宋元学案补遗》卷七十三“时先生铸时先生鋹合传”条下王梓材按:“东莱为时君德懋汝功墓志:三子,长即先生,时为从政郎南昌县丞;孙男四,其长为澜云。”[3]4212此处有误,按吕祖谦墓志,时铸乃时汝功次子,长子为时鉴。

时镇,时汝功之季子,生卒年不详。除吕祖谦《金华时君德懋墓志铭》中提及外,余无考。然另有名时鋹字长卿者,多见于记载,如时少章《书王木叔秘监文集后》:“往时东莱先生讲道金华,吾宗人尊老翕然从之。叔祖铸寿卿、鋹长卿实为之领袖,而寿卿与先生(吕祖谦)同为癸未进士,先生盖兄视之,而视长卿如弟”;吴师道《时所性文钞后题》:“名铸字寿卿者,公(吕祖谦)同年进士,与弟鋹长卿率其家群从子弟十数人悉从公游。”[9]250《宋元学案补遗》亦据此补遗为“时先生鋹”,疑时鋹即时镇,“鋹”与“镇”字形近似,或传刻讹误。

时汝翼之子,吕祖谦《金华时君德辅墓志铭》谓:“三子:镐、锜、錝。”

时镐,时汝翼之长子,生卒年不详。曾游于吕祖谦及朱熹之门,朱熹为其父母作《慈教庵记》《太孺人邵氏墓表》。时镐妻陈氏,名瑰,吕祖谦为撰《金华时沄母陈氏墓志铭》,谓:“夫人讳瑰,曾祖某。祖某。父某。男四女一,孙男二。时氏,金华右族。舅没姑老,夫人以冢妇传家,阖门千指无违言。每与其夫语,必曰:‘先舅无恙时,宾礼髦畯,课督其诸孙为如何。君主其外,我主其内,毋使一事减于旧,可也。’其子见里有藏书者,归有羡色,夫人出簪珥直数十万,俾为僦工费,且曰:‘吾家非穷空也,特欲汝曹异日见此书,不忘吾此意耳。’夫人没后,诸子为予诵之,辄涕下不能禁,庶几有成其志者。”[1]209据《敬乡录》,时镐曾任瓯宁县尉。[5]372

时錡,时汝翼之次子,生卒年不详。王崇炳《金华征献略》卷四吕祖谦条下则记东莱及门高第有时镐、时錡。《宋元学案补遗》卷七十三有“时先生锜”。

时錝,时汝翼之季子,生卒年不详。与时镇类似,除见于时汝翼墓志外,余无考。然另有时钥其人,陶元藻《全浙诗话》卷十五“吕祖谦”条列东莱及门高第有“时沄、时澜”及“时钥、时錡”,《宋元学案补遗》卷七十三亦列“时先生钥”,不知与时錝是一人二人,存疑待考。

三、时沄、时澜辈

时氏到时沄、时澜这一代,是其家族多年积累至真正崛起的一代,其中多人有学行及著述,与同时代的理学家也建立了广泛的交游网络,上承时铸、时镐而下启时少章,使清江时氏真正成为理学世家,并向文学世家转型。据吕祖谦墓志铭,时汝功有孙五:“澜、道、济、梁、潜”,时汝翼有孙七:“沄、源、淇、演、溱、灋、潚”。据现有资料,现分述如下:

时沄,字子沄,一字伯江,时镐之子,生卒年不详。吕祖谦门人,有学行,著《尚书周官余论》,未成而卒,友人私谥为夷介先生,吕祖俭曾为撰墓志铭,[5]372惜已佚。戴澱江《金华理学粹编》卷六记时子云(沄)谓:“子云讳沄,金华人。有学行,诸父昆季皆游东莱之门。家饶于财,筑室颜曰‘学古’,前植丹桂,后倚苍柏,与同人讲贯其中。一时名流如叶公正则、薛公士龙、戴公肖望等访道来婺者,莫不延款,声称翕然”,[10]乃综合了吴师道《敬乡录》与时少章《书王木叔秘监文集后》之相关记载。时沄亦曾游于朱熹之门,朱熹有《答时子沄》:“来喻满纸,深所未喻。必是当时于此见得太重,所以如此执著,放舍不下。今想未能遽然割弃,但请逐日那三五分功夫,将古今圣贤之言剖析义利处反复熟读,时时思省义理何自而来,利欲何从而有,二者于人孰亲孰疏、孰轻孰重,必不得已,孰取孰舍、孰缓孰急。初看时似无滋味,久之须自见得合剖判处,则自然放得下矣。舍此不务,纷纷多言,思前算后,展转缠缚,一生出不得。未论小小得失,政使一旦便登高科、跻显宦,又须别有思量擘画,终不暇向此途矣。试思之如何?向编《近思录》,欲入数段说科举坏人心术处,而伯恭不肯。今日乃知此个病根,从彼时便已栽种培养得在心田里了,令人痛恨也。”[6]2568此信陈来系于淳熙十年癸卯(1183),①当可信。

时沄又号逊斋,王柏《鲁斋集》有《跋时逊斋遗言》《跋朱子与时逊斋帖》《跋丽泽遗文录后》三文,前者谓:“予生晚,不及拜逊斋时公少年,识公之名字于考亭、丽泽二集中,后闻公之言行于公之子若孙。起敬之日已久,今始得拜观公启手足之遗戒。呜呼,是岂勉强者能之乎?死生固大事也,亦常事也。不以死生怵其中,垂绝而精爽不乱者,非平日有所养者不能。观其屏绝释老,治丧一依司马《书仪》,可谓得其正而毙者。于此可以验其学矣。勉二弟加意养老,悲哉孝爱之至情,实著罔极之恨于言表,使人泫然出涕。又公之跋若未满而实深与也,挈斋以其季之贤为公不亡,而未知其子若孙克世其家,而孙曾头角已崭然,流庆益未艾也。若公者,真可谓不亡者矣。”《跋朱子与时逊斋帖》即针对上文朱熹《答时子沄》而发:“昔紫阳之门,四方之士云集,不旋踵而倍其师说者亦有之,未有一再世之后而能守之而不变者也。科举之坏人心犹未若今日之甚,而朱子当时已谆谆言之,岂非逊斋后知自悟?必有以叮咛告戒其后人,所以东阿、遁泽俱废举业于少年,盖此帖有以启其秉彝好德之良心也。今之士者方攘窃紫阳之绪言以求进取之利者,纷纷皆是。观是帖而颡有泚者,犹庶几乎仁心之未亡也。”《跋丽泽遗文录后》针对时沄母陈氏脱簪市书事而发:“逊斋昔尝羡里之藏书,母夫人欣然出簪珥为致书费,曰:‘吾家非穷空,特欲汝曹异时见此,不忘吾此意。’东莱先生常志此语于墓。今观丽泽手书遗文,密札细字,粲然于缘督书局者几百年矣,岂非先生嘉其母子之志,以成人之美者乎?子子孙孙犹不可忘此意也。拜手敬观,书其后以归之。”[11]166-167

时沄亦能诗,吴师道《敬乡录》卷十一录其《宿茭道驿》一首,收入《全宋诗》卷二七二九,此不赘。

时澜,字子澜,一字叔观,时鉴之子,时氏子弟名最著者,生于绍兴三十六年(1156),卒于嘉定十五年(1222)。陈宓《通判南堂时公墓志铭》述其生平经历最详:“嘉定十五年(1222)夏五月望,南堂时先生卒于官……公讳澜,字子澜。其先开封人,后徙居东阳。家世业儒。曾祖讳焕,妣曹氏。祖讳汝功,妣邵氏,封太安人。考讳镒,赠朝奉郎,妣张氏,赠安人。公生绍兴丙子(1156)岁,天姿卓绝,自束发承训严父。少长,东莱一见异之,试以文,援笔立书,才数语,东莱曰:‘足矣。’……登淳熙八年(1181)进士第,授迪功郎,监潭州南岳庙。刻意问学,不汲汲于禄。时故相周益公位西枢,以汲引人士为己任。闻公至,握手谈议,戒门以时纳。索索(笔者按:后“索”字衍)公文,至史论,称叹久之。乃言于三丞相,丞相愧公不来见,衔之。公曰:‘我之见否,何足为相君轩轾耶?’十三年,用高宗庆寿恩,转修职郎。东莱卒,朝奉公亦卒,公惧曰:‘既丧父师,为学力倍。’公半惟此时为危,乃益坚苦自持,居丧累然尽制。调温州天富盐官,郡侯雅敬公,檄摄郡文学……调邵武军泰宁尉。皇帝即祚,公上书言事,吕公祖俭特加敬叹。试教官,中之……改秩,知宁国府宁国县……自号南堂拙叟,积阶至朝散郎。配邵氏,先公三十二岁卒,赠安人。继室滕氏,封安人。子男四人:棻,乡贡进士;集,更名务,国学生;、秉皆习进士业。某为西宗僚时,尝见公诸子环立,倍(背)书为乐,长幼雍如也。女六人,适阮颖之、庄维之、何烃、祝开元、徐士荣、刘衡。先是女兄弟五人及女凡十一,皆公缩衣食为资以嫁士人,无失时。孙男二人,光、燮。冬十有二月乙酉,葬公于惠日乡九里原。有《南堂杂著》若干卷、《易讲义》若干卷、《左氏讲义》若干卷、《日录》若干卷、《日记》若干卷藏于家,盖本六经为法韩文云。”[8]532陈宓亦有《祭时通判澜》,并见《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卷一八。[8]493时澜之家世、遭际、品行、著述均见于墓志铭中,后世关于时澜各种传记或记载均出于此文。文中尚有数处可议,一是时氏家族后来迁居之地为兰溪、义乌,而非东阳;二是关于时澜之子,文中所述无时少章,而时少章为陈宓所作之《陈师复哀辞》中谓:“方陈君在睦宗院时,少章方龆年,陈君爱之,日置膝间,背书为乐,然望我良厚。时语先君:‘此子他日必显名’。”则陈宓必识时少章于幼时,不知墓志铭中何以无之,且时少章之名与时澜余子取名规则不类,不知是否如时集之更名时务一般为某子之改名,证据不足,姑存疑待考。

关于时澜的著述,除陈宓墓志铭中所列外,另有增补《东莱书说》,这也是时澜最著名的著述,此书本为吕祖谦所辑,然至《洛诰》未毕而逝,时澜以平时所闻于师者补完,此书自宋以后诸家目录均有著录,版本亦较多,此不赘述。时澜之集惜今已佚,其著述残存者无几,《全宋诗》卷二七二九收《从先生明哲道中呈伯广炳道》诗一首,《全宋文》卷七七六三收《尚书详解序》《增修东莱书说序》《祭周必大文》文三篇,为现在收录最全者。

时源,字子源,号果斋。先从学于吕祖谦,后从学于朱熹。王柏《鲁斋集》有《题果斋集后》:“童髽及侍果斋贤,白壁深埋二十年。师道倦为莲幕客,诗魂蜚伴雪堂仙。同游诸老无人在,所幸斯文有子传。读到徐卿珠玉句,抚膺三叹愧遗编。”[11]34从诗中看,时源曾为幕僚,有子能传其文。王柏另有《跋果斋时公帖》,谓:“公讳【阙】,字子源,自其先登丽泽之门,而公又师事朱子。有语录。昔我先姑生于临江校官之舍,后奉公之琴瑟,公亦分教临江,遂作冰玉堂。简帖往来固不可胜数,今止存四帖。”[11]183可见时源之妻为王柏之姑,故时氏与王氏来住甚密,其家有堂名冰玉,曾任临江教职。

时淇,字叔瞻,时镐之子,生卒年不详,吕祖谦门人,绍兴元年庚戌(1190)进士。[5]372

时泾,字仲渊,时镐之子,生卒年不详,吕祖谦门人,由太学中嘉泰二年壬戌(1202)进士,充浙东干办公事。吴师道《敬乡录》卷十一:“镐子泾,亦公门人,而铭无见者,或此时未生欤?……泾字仲渊,由太学中泰嘉壬戌进士,充浙东干办公事。”[5]372

四、时少章辈

清江时氏至时澜辈,在理学上已达高峰。时澜之子时少章则主要以文学著称,其他时氏子弟则多无资料存世。

时少章,字天彝,号所性,时澜之子。据吴师道《时所性文钞后题》引时少章自序“新天子即位之十九年,年四十有五”,新天子谓宋理宗,十九年即淳祐三年(1243),则时少章当生于庆元五年(1199),卒年不详。陈宓《通判南堂时公墓志铭》中虽无时少章之名,然据吴师道《时所性文钞后题》谓“少章字天彝,澜之季子”,时少章为时澜之子当无疑。据陈宓《通判南堂时公墓志铭》:“配邵氏,先公三十二岁卒”,则邵氏卒于绍熙元年(1190),时少章当为继室滕氏所生。其诗文事迹在《礼部集》《敬乡录》《宋史翼》《宋元学案》《宋诗纪事》《宋诗纪事补遗》及《金华先民传》《金华征献略》《金华贤达传》《金华文统》《金华诗粹》《金华文略》《婺贤文轨》《金华府志》《浙江通志》《两浙名贤录》等地方文献中都有载录,其中以《金华征献略》记述较详,征引如下:“时少章字天彝,号所性,金华人。天才绝出,博极群书,谈经多出新意,尤精史学。诗由盛唐而上追汉魏,文溯宋东都以前而逮古作者。由乡贡入太学,年六十始登宝祐癸丑(1253)进士。②初授丽水主薄,改婺州教授兼丽泽书院山长,又改南康军教授兼白鹿洞书院山长。用荐者擢史馆检阅,或忌其才高,劾以凌躐,未上而罢。授保宁军节度掌书记,仍奉祠而归。少章自负高才,登第思欲有树于世,既为忌者阻格,自伤不得志,而子女皆丧,郁郁不乐而卒。生平所著,《易》《诗》《书》《论语》《孟子》六十余卷,又有《论孟赘说》《易卦赞》、杂文、古歌诗数十篇,总为《所性稿》五十卷,《日记》十卷。三山郑懿称其清隽峭拔,自成一家,真一代瑰伟特绝之文。”[12]

时少章文集元时尚存,曾经吴师道整理,其《时所性文钞后题》谓:“少章字天彝,澜之季子。虽不及公(指吕祖谦)门,而习闻父兄已熟,又天才绝出,能推明阐大之,著撰为最多,乡先辈中杰然者也。某早闻先生长者称其文,极意访求,始于亲友陈氏得《所性稿》十卷。时子自序云:‘新天子即位之十九年,年四十有五’,盖淳祐癸卯(1243)也。其诗各以类从,谓是料简十分之一尔。次于金华游氏见《所性稿》,类分而无卷,其所作逮宝祐末,似是晚岁。全书欲假而不可,意尝慊然也。近从叶君审言得《所性丛稿》,起嘉定甲戌(1214),止淳祐壬子(1252),惟用编年,不复诠序,凡三十六卷,而第九卷至十六卷缺。幸获传钞,而又恨其不全,因念非得游氏本不能足之。间语叶君,君假以来,于是复为钞补,而总为目录记之,合诗文数千篇,为二十册,亦盛矣。其中有系于经史者,《易序赞》《诗》《论语孟子赘说》《读二汉史杂书》《战国策杂事篇》。若其《易》《诗》《书》《论孟大义》六十余卷,《春秋四志八表》《日记》二十余册,皆无所考,则今之所得,又特其细者而已。”[9]250可见,时少章之文集生前并未刊刻,其身后不久就已零落了。据吴师道所言,其稿在陈氏、游氏、叶氏处都有收藏,后经吴氏搜集整理才厘为二十册,定名为《时所性文钞》,为之刊刻。然此集不知传至何时又散佚了,诚为遗憾。

时少章现存作品以《全宋诗》《全宋文》收罗最富,前者收《鸣鸡行》(《敬乡录》卷十一作《鸡鸣行》)、《书事七首》《题园门》《大节堂碑引》等诗10首,后者收《遂性赋》《徵玄修赋》《清湲图后辞》《与袁广微侍郎书》《三槐诗集序》《书王木叔秘监文集后》《严州二先生祠堂记》《衢州修群贤祠记》《大节堂碑》《玉成斋铭》《陈师复哀辞》等文11篇。另《敬乡录》卷十一仅录诗题者有《田园归述怀》《冬狩行》《远别离》《夜行水际》》《北窗晚饮》《闲行》《书怀》《山花》《田园乐》《岁暮》《赤松道中》《春山登城》《上黄晚归》等13首。然笔者经查阅资料发现,阮元声《金华诗粹》中尚保存了上述诗中的4首,现抄录于后(括号内为原评语),以为补充:

田园归述怀

持筐摘禾黍,田瘦禾粒微。挈挈就水舂,短褐自扬箕。道逢失群鸟,向我悲且啼。中情不自白,张喙若含饥。闵然恻我心,倾筐聊餧之。妻孥出门望,暮挟空筐归。寒突无薪火,相看各怡怡。饥至不足言,但使心无违。(仁人之心)

夜行水际

夜凉星满川,微风动高荷。荷露一挥酒(笔者按:当为“洒”),遍水生圆涡。一气湛相入,遥遥接明河。徘徊重徘徊,奈此清景何。(夜景宛然)

春日登城③

崇隍转修林,飞彴度绝巘。登年感颓惫,抚节欣燕婉。桃蕾稍红茁,柳芽亦青卷。放鸢开绀碧,弄鹢溪清浅。何当具柴车,弥年此游衍。

冬狩行

北庭十月百兽肥,夜植虎落朝打围。倒榛伏棘一千里,叠鼓欲渡绳桥西。西风吹尘黯如雾,贺兰花骢踏风去。老麞钹交作儿啼,横飞一矢贯两麛。将军十指撮矢笑,四合周阹皆绝叫。牛酒过山酺尔曹,今年拔城如拔毛。(古色)④

除诗歌创作外,时少章的诗学理论亦极有特色,吴师道《吴礼部诗话》录时少章书《唐百家诗选》评语,誉为“深知唐人诗法者也”,评语中涉及薛稷、孟浩然、高适、岑参等多位唐代诗人,胡应麟亦称时少章“尝评唐百家诗,多切中语”,并迻录其文。[13]具体论述可参见许伯卿《南宋诗评家时少章考论》,⑤此不赘述。

时少章交游当亦甚富,然可考者不多。有资料存世者除上文所述父执辈陈宓外,主要还有郑士懿、何基、王柏、刘黻等。兹分述如下:

郑士懿,字从之,号定斋,生卒年不详,福建宁德人,有《定斋集》。郑士懿谓时少章诗“【清】⑥隽峭拔,自成一家,真一世瑰伟人,良不虚【下阙】”。[5]373郑士懿、时少章、王柏三者间均有交游,《鲁斋集》有《慰郑定斋》一书,中谓“某踽踽陋巷,几与世隔。春初剽闻执事丁太夫人之艰,非有的说。道路云邈,无从访问,又不敢率易轻喭,得罪庆门。孟夏望后,时天彝出示所惠书,始知其详,且悲且愧”。[11]242应为时少章拜访郑氏后又访王氏,为三人之沟通起到了信使作用。

何基(1188—1268),字子恭,号北山,学者称北山先生,婺州金华人。其集中有《老菊次时所性韵》一首:“独步东篱餮落菊,一幅乌纱漉浮玉。悠然谢客欲醉眠,懒拾枯枝炮脱粟。靖节先生骨已寒,回生何必须神丹。紫阳一字冠青史,名节恃此安如山。义熙一去知几变,金钿翠葆犹年年。我生因循颠已华,甚矣今年脱左车。嘲红弄丝少时态,岁晚相对惟寒花。雨荒深院黄金尽,谁谓颜色埋尘沙。高风雅致随遇见,檐外玉立横枝斜。”[14]则二人曾有步韵唱和之举。

王柏(1197—1274),字会之,婺州金华人,“北山四先生”之一。王柏有《宋史馆检阅所性先生时天彝父挽些》:“大专槃物兮,刚柔荡摩。五行杂糅兮,颛蒙孔多。陶一气之奇佹兮,奄宇宙之几何。握异采之陆离兮,蹇儃佪而逶迤。袭正轨之茂则兮,耻践迹而循科。御长辕而獵太空兮,摧九折之峨峨。孑不群而介立兮,众嚣嚣而肆呵。玄虬蹶泥兮,浸雄虹于颓波。陇廉孟娵之莫辨兮,世蒙瞀其层睋。神渺渺而上征兮,诉纬繣于太和。忽修灵之聿皇兮,任侏儒之傞傞。咎将谁执兮,岂天赋之未迈。落日下大野兮,慨高风之吟哦。羌若人之莫见兮,感生意于庭柯。卓丰词兮九里,亘千秋兮不磨。”[11]268

刘黻(1217—1276),字声伯,号蒙川,温州乐清人,有《蒙川集》。集中有《寄时天彝》:“亭亭万木林,古柏集新翠。凌厉雪与霜,不凋自天粹。清庙嗟欲颓,谁堪栋梁器。之材百世珍,造物巧相遗。予抱忧国心,相逢喜忘寐。”[15]

与时少章同辈而有名字留存的,尚有时机,为时少章从弟,时少章《玉成斋铭》:“予从弟机名其斋曰‘玉成’,谓余为铭。”[16]

五、时遁泽及其他时氏子弟

时氏子弟自时少章后,资料较少,难以确考。唯王柏《鲁斋集》中多提及时氏子弟,其中较突出者为时充之(遁泽)。遁泽应为其字或号,名充之,少废举业,与王柏不仅诗文唱和较为频繁,且互赠豆粟屏风画卷等日常什物,王柏并作有《祭时遁泽墓文》,其中显示出二者极其亲密的关系。王柏对时遁泽评价极高,曾谓“遁泽瑚琏器”(《再和适庄韵》)或称其“泽翁”,就诗中看,时遁泽除继承家族文采外,亦擅画,《鲁斋集》中有多首题其画卷之作。

据时间与辈份推测,时遁泽应为时沄之孙,这从《鲁斋集》中多提及时沄也可以大致推断。现将《鲁斋集》中与时遁泽相关之诗录其标题及卷数,以备查考:《立斋游山不能偕次遁泽韵二首》(卷二)、《和遁泽武夷山石乳吟》(卷二)、《和遁泽惠豆栗韵》(卷二)、《和遁泽喜雨韵二首》(卷二)、《和遁泽初夏韵二首》(卷二)、《和遁泽雨中韵》(卷三)、《竹石屏歌谢遁泽》(卷三)、《题时遁泽画卷十首》(卷三)、《题泽翁小卷》(卷三)、《祭时遁泽墓文》(卷十九)。

除时遁泽外,时氏子弟见诸王柏集中的还有“东阿”及时在、时塏二人,东阿名仅见于《跋朱子与时逊斋帖》,谓受时沄影响,“东阿、遁泽俱废举业于少年”,具体情形不详。时在、时塏均为时氏后辈,王柏为之字。时在为时遁泽之从子,景定辛酉(1261)时遁泽为其行冠礼,王柏字之,作《时在字辞》;[11]51时塏为王柏“甥孙”,以上文所述王伯之姑嫁于时源而论,则时塏与时在当为同辈,王柏为之作《时哲夫字说》。[11]94另,《鲁斋集》中还有《挽时签判》一文,似亦应为清江时氏某人所作,但已知时氏诸人中并无明确担任过签判一职的,故存疑待考。另,武义曲湖巩氏巩湘第七女嫁太学生时懋,⑦而巩湘与吕祖谦有交往,巩湘之子巩岘、侄巩丰、巩嵘均为吕祖谦门人,疑此时懋亦应为清江时氏之子,存疑待考。

注释:

①参见陈来《朱子书信编年考证》(增订本),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第219页。

②“年六十始登宝祐癸丑进士”《宋元学案》作“年踰五十登宝祐进士”,实则时少章登进士时五十五岁,“年六十”非实指。

③《敬乡录》“日”作“山”,系误。

④前三首见《金华诗粹》卷三,第四首见卷五,《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集部第371册,第63-64页、第102页。第四首《冬狩行》亦见于厉鹗《宋诗纪事》卷九十六,注云出《金华诗粹》。

⑤见许伯卿《阴山学刊》2000年第2期,第33-40页。

⑥“清”字据他书补。

⑦见叶适《宋故中奉大夫直龙图阁提举亳州明道宫须城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巩公湘墓志铭》,《武川文钞》外集三,《重修金华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180册第871页。

猜你喜欢
清江墓志铭金华
张金华
张文胜《清江帆影》
岁朝清供
《尹源墓志铭》考释
墓志铭漫话
墓志铭
陈金华
清江引
蜘蛛王要“吃”蓝脸兔
鱼跃清江 广场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