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全蚀病的危害和防治

2018-02-10 22:48李勤文
乡村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全蚀基部病株

李勤文

(周口市川汇区农林局,河南 周口 466000)

小麦全蚀病是影响小麦生产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主要危害小麦根部和茎基部,可造成小麦减产10%~70%,甚至绝收。小麦感病越早,产量损失越大。近年来,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一些地块有蔓延趋势,而且蔓延速度很快,一块地从零星发生到成片死亡只需约3 a,危害严重。

1 发病特征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典型的根病,一般病菌主要侵染小麦根部和茎基部。小麦幼苗时期,病原菌以侵染根和地下茎为主,使其腐烂变黑;地上小麦苗表现为基部叶片发黄、心叶卷曲,分蘖数减少,生长势弱,返青推迟,麦苗稀疏矮小,基部变黑严重,直至死亡。小麦拔节后,表现为在潮湿条件下,茎基部叶鞘内侧和茎秆出现肉眼可见的黑褐色菌丝,称为“黑脚”,这是全蚀病区最典型的特征。病株严重的生长缓慢、矮小,但染病晚的植株矮化不明显,发病的植株易枯萎、出现白穗。全蚀病高发期,田里植株会全部枯死。小麦抽穗灌浆期,病株出现“白穗”,病根变黑呈“黑脚”状,之后颜色加深呈“黑膏药”状,易于拔起,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这是成株期特有的现象。在小麦即将成熟时,全蚀病症状表现最为明显,主要体现在麦芒及麦穗发白,在干旱情况下,小麦的病株基部“黑脚”症状不太明显,病株也没有产生子囊壳。但是,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下,小麦落黄时期一般在病株叶鞘内侧及病株基部见突起的黑色颗粒状物。

2 传播方式

小麦全蚀病一般通过土壤、粪肥、种子、流水等渠道传播,多雨、高温、地势低洼麦田发病重。早播、冬季低温、成熟受干热风侵害以及土质疏松、瘠薄、碱性、有机质少,缺磷、缺氮的麦田发病均重。因为小麦全蚀病是一种重要的土传病害,施用含有病残体的生粪肥可导致病害传播,有时候在小麦田灌溉、翻土耕作等情况下也可使病菌在一定范围内传播扩散。对于种子传播,专家一直争论不断。一般意义上的“种子传播”,是指病残体通过种子间相互混杂发生的传播。这些病残体混入种子进入耕地可能引起病害发生。粪肥传播途经一般包括病菌随尘土、小麦秸秆、小麦茎秆、小麦麦糠等混入粪肥中,如果把这类物质还田或者没有经高温发酵沤制和高温杀毒就施入麦田,就可能把病菌带入麦田。

3 防治措施

3.1 重点保护无病区

对于无病区的小麦,严禁从病区调运物料,不用发病区的种植材料。严格化验、检测调进种子,严把种子质量关。建议对种子使用甲基硫菌灵浸种,时间控制在10 min以上为宜。

3.2 引进抗病性小麦品种

目前,国内高抗小麦全蚀病的小麦品种基本没有。但是试验证实,如果小麦分蘖力强、根系发达,那么这类品种相对比较耐病。另外,最近几年新培育的品种对小麦全蚀病有一定的抗性。

3.3 不要抢早,适当晚播

土温维持在12~20℃时,小麦全蚀病病菌最活跃。建议适当推迟播种期,土壤温度逐渐下降,病菌活性降低,能有效降低感染率。

3.4 深翻深耕,尽量轮作,减少连作

小麦全蚀病一旦发病,土壤表层就会遗留寄居病菌,如果对小麦田进行深翻深耕,就可以把病菌深埋入土层,有效阻止病菌传播。耕地轮作是控制小麦全蚀病的一种方式,作物轮作要因地制宜,要坚持2 a左右轮作一次。全蚀病零星轻微发病区加强轮作,可以抑制病害蔓延扩展;重病区做好轮作倒茬,可以减轻全蚀病的危害。

如果把玉米、大豆等秋季农作物与小麦进行一年连作或者多年连种,就会增加土壤中的病菌存留机会,提高全蚀病的发病率;如果进行隔茬轮作或与水旱田轮作,能够有效控制病情传播。

3.5 平衡施肥

土壤的营养成分对小麦全蚀病的发生有极大的影响,如土壤缺氮的田块全蚀病害发生严重,土壤含氮量高的田块全蚀病发生较轻,主要营养缺乏的地块全蚀病害发生较重。磷肥可以促进小麦苗期植株根系生长发育,钙镁锌等其他微量元素对小麦全蚀病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建议增加有机底肥用量,以提高有机质含量,建议1 hm2施用腐熟有机肥10万kg为宜。化肥施用要注意养分含量的配比,合理的氮、磷、钾配比可以有效防止病害蔓延。据统计,当土壤全氮含量为0.07%、速效磷含量为0.06%、有机质含量在1%以上时,全蚀病发展缓慢;速效磷含量低于0.01%时发病重。

3.6 合理灌溉,及时排水

水浇地小麦比旱地小麦全蚀病发生重;在冬麦区,暖冬早春多雨时,小麦全蚀病害较重。沙性土壤保肥水能力较差,全蚀病严重;黏土保肥水能力强,全蚀病害较轻。中性或者偏酸性土壤病害较轻,偏碱性土壤全蚀病害较重。因此,应注意小麦田的土壤含水量,合理进行灌溉,大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3.7 药剂防治

在苗期,667 m2用20~30 g禾果利或多菌灵500 g兑水喷雾茎基部。小麦拔节期,用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三挫酮乳油兑水喷浇小麦,一般防效在60%左右。小麦返青期,使用消蚀灵兑水灌根。另外,可用全蚀净或立克秀湿拌种剂拌种、闷种,然后晾干后播种。播种前可用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拌细土,耕作时均匀撒施。

3.8 就地灭除,减少菌源

对局部零散发病田块,尽量就地封闭,原地灭除。成熟后单收单打,零星病田可以提前连根拔除并带出田地焚烧,以尽量减少菌源。

猜你喜欢
全蚀基部病株
小麦全蚀病的危害与防治
云南省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大理试验点结果分析
小麦全蚀病的发生与防控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中国南北方禽流感病毒蛋白进化差异的探究
辣椒青枯病防治效果试验
小麦全蚀病药剂防治试验研究
海南三七根茎芽基部的组培快繁
小麦全蚀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苹果夏剪怎样转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