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2018-02-11 00:25韩江霞
乡村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示范县现代农业河南省

韩江霞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8)

在政策利好和市场发展机遇的刺激下,互联网向现代农业领域不断渗透,“互联网+现代农业”在大力促进河南省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呈现出了一些新问题。

1“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在“互联网+现代农业”政策指引下,河南省涉农电商企业逐渐增多,农村电商、淘宝村等应运而生。2016年,河南省新增国家级电商先进农村示范县6个、省级示范县25个,国家级和省级的示范县达到了48家。河南省建立了一大批互联网现代农业服务中心,与现代农业相关的网络店铺达到了11万家,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2 河南省“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

2.1“互联网+农业生产”

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经营单单依靠经验,不仅不能发挥劳动力和劳动资源的作用,而且容易造成环境破坏。目前,依据互联网发展起来的物联网和大数据在现代农业生产领域起着极大的作用。物联网包括控制器、传感器等,使物与物、人与物之间实现信息的通信和采集。大数据主要为现代农业提供相关的农业信息和海量数据。物联网和大数据对农作物进行监控,及时对有害因素发出预警,及时自动管控,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1]。

2.2“互联网+农产品消费”

“互联网+订单农业”是河南省“互联网+农产品消费”的有效且可行的模式。一方面,可以为农产品原产地的可追溯性和质量安全提供有效保障;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实现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标准化和精细化[2]。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可以将更多农产品终端消费者纳入消费群体中,并准确掌握他们对农产品消费的需求量,从而实现“互联网+农产品消费”。

2.3“互联网+农业服务”

“互联网+农村综合服务”是“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有效发展模式。随着农村互联网硬件和软件及平台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加之对年轻农村劳动力进行最新互联网农业知识的培训,农民对互联网的应用能力越来越强,农户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等移动互联网及时了解最新的现代农业信息[3]。同时,建设农村综合服务云平台,可以将更多的现代农业信息如农业补贴、农民培训等囊括其中。

3 河南省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的保障措施

3.1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在现代农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问题众多,如不受法律法规的保护和制约。因此,为保障“互联网+现代农业”的良性有机发展,有必要探讨该领域的立法需求和相关的法律研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同时,鼓励各地区颁布政策文件为“互联网+现代农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保障。

3.2 加快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现代农业电商人才短缺是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的状况,当务之急是培训和培养专业化的人才:加大农村地区网络覆盖率,加强和提升农民对农村电商的认识,对当地青年劳动力进行电商专题培训,手把手教导电商技能;加强对拥有互联网技术和知识的“新农人”进行技术指导,为他们提供最先进的管理理念、最前沿的农业信息、最有发展空间的农产品销售市场;引导“新农人”接受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创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4]。

3.3 营造创新发展环境

对于“互联网+现代农业”来说,良好的创新发展环境和氛围是其快速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助推剂。目前可以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树立“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典型,引进创新理念,从而有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的良性发展[5]。

[1]白冰洁,高美玲.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分析[J].南方农业,2016(24):114-115.

[2]郭瑞强.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河南农业经济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6):196-200.

[3]李敏.“互联网+农业”视域下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研究[J].创新科技,2015(6):17-19.

[4]谢东升.“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创新发展机制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16.

[5]杨继瑞,薛晓,汪锐.“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经营思维与创新路径[J].经济纵横,2016(1):78-81.

猜你喜欢
示范县现代农业河南省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清徐县成功创建2020年度全省“平安农机”示范县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山西省3地上榜“2020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