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方法研究

2018-02-11 06:31练莉邓江萍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心肺教师应中学生

练莉,邓江萍

(广东省新兴中药学校,广东云浮 527400)

结合现有数据来看,心源性猝死已经逐渐发展成现代社会最为常见的院前死亡原因之一,而如果能针对这些患者第一时间实施心肺复苏(CPR),那么患者抢救成功的几率将得到大幅提升。对于本文所讨论的问题来说,中学生自身对于危急状况的处理能力相对较差,也更容易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受到伤害,因此,针对中学生展开急救知识及技能上的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展开自救与互救[1]。另一方面,从培训率等数据上来说,云浮市中学2016年89家学校近3万人,2018年23家学校近7,000多人,这样的数据显然难以达到急救技能培训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本文主要针对中学生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方法进行探究。

1 对中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必要性

1.1 弥补急救站在应对院前急救多样化过程中存在的缺陷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院前急救工作的展开也更具多样性,具体环境的不同、救助对象的不同都将对急救工作的实施方案产生影响,急救站由于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在这一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对特殊人群进行急救知识培训,这样的缺陷将很好地得到弥补,进而提升急救工作展开的适应性。

1.2 提升相关急救知识的普及范围 相比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来说,急救知识及其相关理念在我国的普及率是比较低的,而这样的状况也导致了紧急状况发生时,民众自主无法展开救助,只能等待医护人员,严重情况下就会延误最佳的抢救时机。针对这样的问题,对中学生进行全面的培训之后,学生就可以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周边的家人和朋友,最终达到提升急救知识普及范围的目的[2]。

1.3 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CPR技能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急救知识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社会上的一部分企业及公益组织也联合医疗机构开展了针对CPR技能的培训,但由于受训人员、教育方法、受训时间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一类培训过程的开展一直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中学生将能更迅速地掌握和熟练CPR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具体操作,并能更好地做到学以致用,确保教育资源投入的有效性。

2 我国中学生心肺复苏培训现状

2.1 没有接受过心肺复苏培训的人数相对较多 对中学生进行心肺复苏培训需要大量专业人员、医疗设备等的支持,而由于这些因素的限制,这一培训课程在我国中学的普及率并不高,乡镇中学对于此类培训的重视程度则要更低一些。另一方面,由于中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及学校都面临着升学考试的压力,部分学校管理人员错误地认为CPR培训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出现随意占用培训时间等情况。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我国仍有很大一部分中学生不能按照要求接受CPR技能培训。

2.2 接受培训后的合格率相对较低 在掌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学生能否在危急状况时将所学到的内容应用起来是衡量CPR技能培训效果的关键。对于这一点来说,错误的操作方法不但不能达到急救目的,同时还有可能对被救助者造成二次伤害,因此,学校必须针对学生对CPR的掌握状况进行考核。在这一过程中,接受过培训的学生中仍有一部分难以完全掌握CPR的正确操作方法。培训方法不当是导致此类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本文将在后续内容中对具体的培训方法进行详细论述。

3 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方法

3.1 授课与操作练习相结合 在这一培训模式之下,培训教师应首先对心肺复苏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影像、图片等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大量的理论教学很有可能导致学生对后续的教学内容失去兴趣,而熟悉相关理论则是确保学生能有效掌握CPR技术的关键。对于这一点,教师应结合网络上的教学视频、图片等内容来完成这一过程,确保中学生能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中来。其次,在操作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视作课堂上的主体,并对学生操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由于学生在理解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中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必然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确保所有学生都能有效掌握CPR技能,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并根据学生练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做进一步讲解[3]。

通过这一培训方法的应用,大部分中学生都能有效掌握CPR相关的理论和操作办法,但同时,由于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参与度相对较低,学生的主体性难以得到充分体现,相应的,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最终导致学生在紧急状况发生时难以有效应用CPR技术进行救助。参与式培训法将能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3.2 结合参与式教学法进行培训 通过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中学生对于CPR的掌握程度将能得到有效提升,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培训人员应结合以下几点内容来完成相关的教学内容:(1)利用PPT演示课件完成理论教学。相比较于口头传授的形式来说,PPT演示课件将能更直观的对相关理论和技术进行展示,同时,通过FLASH动画、背景音乐等的应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更好地得到激发,进而达到深入理解CPR相关理论的教学目标,为后续实践操作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通过情境模拟进行操作练习。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中,学生大都是利用模拟人来进行练习的,而这样的环境与实际需要进行CPR救助的环境有着巨大的差别,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能正确地进行操作,但在实际的紧急状况下却很有可能因为紧张、恐惧等情绪而出现失误。针对这样的问题,培训人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溺水、昏厥等情境,并要求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下采取急救措施。通过长期的这种形式的锻炼,学生对于CPR技术的熟练程度自然能得到大幅度地提升,进而在实际生活中也能有效地将这一急救技术利用起来[4]。

3.3 通过复训来巩固学生对CPR技术的掌握状况 结合现有数据来看,对初次接受CPR技术培训后的中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并在3个月后进行测试,将这一阶段的测试成绩与最初的测试成绩进行对比发现,中学生在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操作方法熟练度等方面都已经出现了明显下降。12个月后再次进行测试发现,接受过训练的学生的测试成绩与从未接受过培训的学生的测试成绩之间的差异已经非常小。为了避免这样的状况出现,学校应在学生初次接受培训6个月之后进行复训,并结合教育游戏等方法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CPR技术的掌握程度,以此来确保不会出现教育资源浪费的现象[5]。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针对CPR技术培训的重要性以及中学CPR技术培训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主要通过授课与操作练习相结合、参与式培训法、及时展开复训工作三点内容对这一培训过程中具体的培训方法进行了论述。总的来说,中学生CPR技能培训的展开解决了急救科普培训过程中存在的管理混乱、培训内容不系统、培训技术不规范以及培训方式落后等问题,对于本文所介绍的云浮地区来说,这一工作的开展能辅助当地更好更快地建立起完善的急救培训体系。

猜你喜欢
心肺教师应中学生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心肺血管病杂志》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浅议优秀器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