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跑现代生态农业的八零后职业农民

2018-02-11 08:02全国十佳农民雷应国
江西农业 2018年24期
关键词:丰城市大户种粮

◆ 全国“十佳农民” 雷应国

雷应国,中共党员,出生于1981年7月,丰城市秀市镇雷坊村村民。1998年技校毕业回村,和全村农民一样,开始耕种着十几亩责任田。2006年,雷应国产生了承包外出农户的责任田,进行规模经营的新想法。到如今,他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创业,水田承包面积逐年增加,并创办佳和种植专业合作社形成集约化生产,由开始承包210亩水田发展到今年个人承租水田3480亩、合作社社员流转租赁水田种植面积达2.79万余亩的种粮大户;到今年11月止,该合作社已累计向国家交售35600余吨优质粮食。近几年,雷应国同志荣获了多项荣誉, 2010年12月被评为省劳动模范,2011年12月被评为全国种粮售粮大户、2012年10月当选省政治协商会委员, 2014年11月被评为全国杰出农村实用人才,2015年1月被评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2015年3月被评为江西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2016年1月当选全国十佳农民,2016年11月当选中国共产党江西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代表,2017年6月当选中共十九大代表,2018年1月荣获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劳动模范,2018年10月荣获江西省脱贫攻坚奉献奖,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华丽转型,成为领跑现代生态农业的八零后职业农民。

大显身手 打造现代农业规模经营模式

进入新世纪,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农民越来越多,在家留守种田的基本上就是“993861”部队,许多高排田、边远山里的冷浆田被撂荒。雷应国觉得太可惜。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去了山东、江苏、浙江等农村,在那里,他看到大部分农田实行田园化管理,机械化耕种,传统的耕种模式已被现代化的耕作模式所替代。他被眼前的田园景观所震撼,回到家就萌生了试一把江浙模式的念头。

2006年春,雷应国开始大显身手,走规模化种植水稻的道路,决心做一名新型职业农民。

当年,雷应国在龙山村承租了210亩农田种植水稻。这些水源保障低、肥力差、交通又不便的中低产田,经过雷应国的精耕细作,科学管理,第一季单产就达到450公斤/亩,有的达到700公斤/亩。一年下来,雷应国捞到了第一桶金,尝到了丰收的喜悦。

成功的尝试成为雷应国谋求发展的动力,2007年,雷应国承租的水田面积扩大到466亩,2008年种植面积达到1860亩,2018年种植面积3480多亩。雷应国在2008年被江西省农业厅评为省种粮大户,12月又荣获农业部颁发的全国粮食种植大户殊荣,成为秀市镇靠农业生产致富的领军人物。

农业要做大做强,必须走规模化、集约化、组团发展之路。获得多项荣誉的雷应国更进一步加强了政治学习,加强了与农业部门、农业专家的联系,强化了对国家农村政策的解读,现代农业理念激发了他大胆创新的劲头。2009年5月,雷应国组织周边乡镇61户种粮大户,成立了丰城市最大的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丰城市秀市佳和种植专业合作社,并担任该农民合作社的理事长,形成产业大军,打造“农业航母”,走上了新型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现合作社成员扩大到118户,2015年荣获了全国农民合作社加工示范单位。

先试先行 用新技术提升现代农业高效益

近年来,雷应国以一名现代新农民的胆识,先试先行,用新技术提升现代农业高效益。作为农民,雷应国在丰城第一个订购天气预报服务农业生产,第一个大面积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第一个使用飞机喷洒农药,第一个使用稻谷烘焙技术……

第一个订购天气预报服务农业生产。大面积耕种,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尤其重要,2006年开始,雷应国以每年500元的价格,向市气象部门订制了24小时电话专业查询气象服务。现在提起这项投资少而收获丰厚回报的创新,雷应国依然感慨不已。

2006年夏季,承包经营的第一年,雷应国从气象局得知将有持续10天的晴朗天气,抓住时机进行“双抢”。在市农机部门的帮助下,他请来了联合收割机,组织人马分别负责收割、运输、翻耕、插秧、晒谷、打包入库。壮观的景象,惊呆了周边的父老乡亲。

那时,收获的稻谷全部铺摊在露天晾晒。一天傍晚,丰城市上空乌云翻滚,雷声轰鸣。怎么办?短时间内将稻谷归仓要付出不菲的劳务费。雷应国又打电话向市气象局咨询,获悉并确定大雨并不会扩散到秀市镇。他大胆放弃了请人抢收稻谷的安排,节省了资金,也节省了时间。

第一个大面积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大胆创新,引进和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更让雷应国饱尝了科学种植的甜头。这些年来,他跑得最勤的是农业科研院(所),了解新农药、新品种,大胆试用推广。他每年都在农业部门的指导下,考察各个品种的表现和产量,为自己来年水稻种植、当地农业部门推广、农业科研单位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平台。他先后引进推广新农药品种4个、优质水稻新品种5个等。针对新品种,必须确定土壤结构,科学施肥,因此,他率先在全市种粮户中大面积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他请来农技人员,深入合作社田间地头,制定出科学的施肥配药方法,合理配置氮、磷、钾肥,手把手向合作社农民传技术、面对面讲解施肥方法,提高合作社社员的施肥技术。

第一个租用农用飞机喷洒农药。2009年7月,雷应国组织成立了丰城市唯一一家系统性专业化机防服务队,实行统防统治。近年来,在农业、农机部门的配合指导下,雷应国组建的佳和种植业专业合作社不断壮大水稻专业化防治队伍,大胆实践新技术、新装备。从第一个租用动力伞飞机实施水稻病虫害防治,到使用了加农炮等设备进行喷药,雷应国深受合作社农民欢迎。机防服务队5年来为合作社成员节约病虫害防治成本90多万元,实现粮食亩产增收30多公斤,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通过佳和种植专业合作社专业示范带动,丰城市已引进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加农炮和植保无人机等大型现代化喷药器械25台(套),应用于50多万亩稻田,实现了区内病虫防控处置率达100%,防治效率提高了5倍以上,化学农药用量减少20%以上。2015年,雷应国又引进“飞蛾诱捕器”新技术,实行稻田飞蛾诱捕。丰城秀市佳和种植专业合作社专业化机房服务队近几年连续被评为省优秀专业防治组织、省“十佳专业防治组织”。

第一个使用稻谷烘焙技术。种田大户最烦恼的就是稻谷的翻晒。之前,有不少种田大户将稻谷晒在公路上,既危险又夹杂沙石,影响出售;特别是遇上忽降暴雨,有时几千斤稻谷一转眼就被雨水冲走,一年内全镇农户因此损失的稻谷无法计算。2018年为止,雷应国自建了三幢粮仓,仓容达到1.8万吨,还添置了28台烘干机,日烘干量可达到600吨,为种粮大户提供服务,稻谷实行直接烘干入库,再也不用抢晴天请大量人力翻晒稻谷了。

第一个实行工厂化育秧。近几年,大量低产农田流转到了“佳和”。为了将低产田转化效益,在丰城市农业部门的指点下,雷应国理清思路,在创新上做文章。2011年3月,他筹资15万元,架建了22个育秧棚,购置了5台育秧机械设备,第一个实行工厂化育秧。在工厂化育秧、机插等新技术的帮助下,“佳和”2011年种植的700多亩机插田比传统式插秧田亩产平均增收5%。周边许多群众看到了这种新技术为种田所带来的效益后,都希望“佳和”能够帮助他们尝试这种生产方式。目前,已有25户农户与“佳和”签订了播种、育秧、机插的服务协议。

一人带一片 群众富 才是富

近几年来,佳和专业合作社带领帮扶当地620多农户走向科学种植,合作社提供了520个就业岗位,为120余户农户年人均增收近3000元。合作社还实行粮食及农药化肥统购统销经营、统一提供技术服务等,带领村民走上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2012年,雷应国还购置了数十万元的真空包装机,注册了江西粒粒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生产雷应国生态功能米、雷代表生态富硒米、雷应国生态米等产品,将水稻种植的利益最大化,实现了培、植、储、产、销等一条龙服务。

近年来,雷应国向镇敬老院赠送价值7000余元的优质大米,还为当地困难农户免费发放价值15000余元种子、农药,帮助38户困难户脱贫增收。目前,长期在“佳和”做季节工的农民工有100多人,这些农民工多数属于55岁以上的大龄人员,由于没有技术专长,只能在家务农,除了家里的固定收入外,每年还可以在“佳和”赚到5000-12000元不等的收入,充分实现了大龄人员的劳动价值。

猜你喜欢
丰城市大户种粮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画画就如种粮
于晓明
美丽乡村建设中古村落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江西丰城市湖塘乡湖塘村为例
船祸
于晓明
于晓明陶瓷艺术作品
技术营销要抓住种植大户的“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