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治未病”理论的延续性护理模式探讨

2018-02-11 23:15高水波
关键词:治未病延续性护理

尹 悦, 吴 鸿, 高水波, 袁 彬

(1.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中心实验室, 河南 郑州, 450002;2. 河南中医药大学, 河南 郑州, 450008)

延续护理早期是用于对提前出院的易感患者进行跟踪随访研究,随着现代护理的发展,延续性护理模式逐步成为护理研究领域的热点,该模式可使患者的健康在院内外均得到科学、持续的保证[1]。研究[2]发现延续性护理模式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及不良事件,能够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风险,这与祖国传统医学中“治未病”思想的认识具有一致性。“治未病”理论包含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等多方面内容,对患者预后防止疾病复发及治愈后遗症有重要指导作用。本研究主要通过探讨“治未病”理论在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二者间的区别、联系及“治未病”思想对该护理模式的指导意义。

1 “治未病”与延续性护理理论渊源及阐释

1.1 延续性护理理论渊源及阐释

1947年,美国联合委员会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提出“延续性护理”理念,研究者随后对其定义进行完善:延续性护理指是信息的延续、跨机构的延续、团队之间的延续、灵活性的延续、纵向的延续、关系或者个人的延续;即是强调时间、空间、服务方式、服务人员等的连续性,也被认为是将分离的卫生服务事件及患者的医疗需求加以连贯,其连接程度与服务人员的水平及患者个人背景有一致性[3]。我国护理学界认为延续性护理应包括医护人员参与的医院治疗阶段及出院后社区及家庭自我护理阶段的持续技术指导与随访管理[4]。护理学界普遍认为延续性护理可产生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疾病的复发等诸多优于普通护理模型的临床效果,故此在临床实际中推荐应用延续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

1.2 “治未病”理论渊源及阐释

目前众多医家认为“治未病”思想体现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段具体文字描述之中,即是现今我们常言之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思想的具体体现[2]。《周易》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即是古代避祸之防患于未然的思想。《淮南子·说山训》中所提及的“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即是临床先贤对治未病思想的认知和对医师水平高低评价的标准之一。治未病思想实质上是一种理念或者说是一种理论,其方法学意义远大于实际执行意义。“治未病”理论还可用于人们的各种日常生产生活的指导,比如应用习俗文化活动达到防病治病之目的,通过踩高跷、扭秧歌等习俗文化活动,即可使人精神愉悦、心旷神怡又可达增强体质的作用,又如香料枕芯、佩戴香囊等均是该方法学指导生产、生活的体现[5]。“治未病”理论最早来源于防患于未然的避祸思想,是先贤评价医术水平的高低的评价标准之一,近年来则应用于预防、诊疗、康复等医疗领域和防微杜渐的安全生产指导[6]。延续护理与“治未病”理论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是一种中西结合的新型护理理念,通过“治未病”理论所涵盖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三个诊疗层次的合理指导,进一步拓展延续性护理的实用价值。

2 延续性护理应用现状分析

延续性护理是西方医学结合临床护理实际需求提出的概念,现被护理界应用于各大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效应的观察和该模式实施路径的探讨之中[7-9]。延续性护理模受限于医院、地点、病种等条件,并没有统一的实施方式和评价标准,诸如有研究冠心病介入术后应用延续性护理对疾病转归的影响,有研究该护理模式在各类手术患者出院后生活及康复的应用效果等[10-12]。因此延续性护理服务尚有很大提升空间。延续性护理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起步相对早,应用病种相对广泛,发展较成熟。我国目前针对延续性护理模式的研究虽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在不断地探索和改进中也产生了自身独特的护理特点:不但强调患者住院期间护理工作的延续性还提出应当关注患者出院后护理工作对疾病康复的指导意义。该独特的护理特点即是“治未病”理论中“病后防复”预防思想在延续护理中的合理应用,其不仅体现了我国延续性护理模式的革新,也是对祖国医学的继承和发扬。此外,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延续性护理模式还融入了动态发展的思维模式,即是将现代的通信技术融入到延续性护理模式之中,如电话随访、基于网络平台的健康教育(网站平台宣传、微信群和QQ群的建立)、护士门诊的建立、护理中心的成立、患者联谊会的展开等,均体现了学术思想的动态发展[13]。

3 未病先防在延续性护理模式中的应用

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治未病”理论的指导下,内涵得到提升、护理工作范围加大、护理工作影响力加强。治未病思想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等三大领域,目前延续护理中常用的为后两种理念,而未病先防理念的应用较少。未病先防思想主要是认为在疾病或并发症尚未发生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阻断其发生或加重,这其中的措施包括生活作息调整、心理疏导以及药物干预。临床所应用的预见性护理即是未病先防理念的体现,其通过护理人员的预见性思维预测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确定护理重点,通过早期的有效防治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14-15]。虽然目前临床已经开展相关预见性护理在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研究,但未病先防理念在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无论是在涉猎的深度或是广度方面仍没有既病防变和病后防复深入。为进一步体现未病先防理念,护理人员可通过下到社区宣传、印发健康手册、应用网络平台等方式方法向大众普及生活调养、心理疏导等,以减少疾病或疾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住院率和再住院率。

4 小结

“治未病”思想已经影响到现今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产生活,将其引入护理工作当中,或者用此方法学来指导护理工作将会使护理服务变得更加的细致、全面和完善。护理工作细致而繁重,将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结晶应用到实际护理工作的指导上,可以在护理工作中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提高护理工作在大众中的认可度,使大众认识到护理服务并不只是扎针、输液而是全面的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倡导中医护理的优点并不是否定现有护理模式,而是要更加充实延续性护理内涵,使其在指导护理工作时能够更加完善、更加科学,进而以全面实现防病、治病、防治传变。

[1] 许美丽, 王申. 国内外延续性护理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4, 31(19): 28-30.

[2] 陈曦. 论“治未病”的核心观念[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9, 24(6): 701-703.

[3] DALFO PIBERNAT A, DALFO-BAQUE A, PELEGRINA RODR GUEZ F J. The effect of continuous nursing intervention guided by chronotherapeutics on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of older hypertensive patients in the community[J]. J Clin Nurs, 2015, 24(5-6): 880-881.

[4] CHENG M, CHENG SL, ZHANG Q, et al. The effect of continuous nursing intervention guided by chronotherapeutics on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of older hypertensive patients in the community[J]. J Clin Nurs, 2014, 23(15-16): 2247-2254.

[5] 叶明花, 蒋力生. 中医“治未病”意义阐论[J]. 中医杂志, 2017, 58(2): 170-172.

[6] 于晓彦, 汤少梁, 王高玲. 中医药“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发展现状及推广对策研究[J]. 江苏中医药, 2014, 46(11): 70-73.

[7] 刘曼, 刘晓亭, 董博, 等. 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影响的系统评价[J]. 护理学报, 2017, 24(1): 47-52.

[8] 楼秋英, 冯国和, 张邢炜, 等.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理状态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 中国护理管理, 2014, 14(1): 45-48.

[9] 唐湘, 张建林.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依从性的影响[J]. 华西医学, 2015, 30(8): 1511-1513.

[10] 申祥凤, 刘梦云. 延续性预防护理干预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冠心病患者的影响[J]. 现代实用医学, 2017, 29(3): 410-411.

[11] 袁惠萍, 李丽青, 何婉玲. 延续性护理对PCI术后冠心病患者护理效果与依从性研究[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 14(12): 50-52.

[12] 张岚岚.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临床护理杂志, 2013, 12(3): 37-38.

[13] 张红旭, 殷洪涛, 薛萍, 等. 我国延续性护理实施现状[J]. 护理研究, 2013, 27(32): 3705-3706.

[14] 郑文灵. 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重症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中的效果评价[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 9(19): 240-241.

[15] 王琳. 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重症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8, 16(1): 136-137.

猜你喜欢
治未病延续性护理
延续性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朱长刚:大医更要“治未病”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