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桥老街

2018-02-11 16:35
中国国家旅游 2018年2期
关键词:孔氏宗谱高淳

接地气儿的新角色

漆桥老街,是高淳所有老街中最古老的一条,离县城有十几公里。据说这里曾是孔子周游列国时开设杏坛之所,宋代后又成为孔氏族人聚居之地,被视为“江南邹鲁”。与淳溪老街的热闹相比,漆桥老街多了一份清幽,1800多年沧桑岁月,褪去了急切与浮躁,多了一份生活的笃实。

孔德潮是漆桥老街上的老住户,曾做过村小学的校长,搁在以前,要算是漆桥老街孔氏一族的族长。老爷子参与过族谱的修葺,家里有好几本族谱,比如光绪丙子年(1876年)的《江南高淳漆桥孔氏宗谱》、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的《江南高淳漆桥信四公房正八公支孔氏宗谱》,还有2009年新修的宗谱。

根据孔老爷子的说法,漆桥老街本不姓孔,而应该姓平。东汉年间,丞相平当为了逃避王莽之乱举家南下,跑到南陵隐居,建了一座木桥,涂上很重的丹漆,于是这里就被叫做“漆桥”。孔氏祖先是宋朝时迁徙至此,老街上有一口水井,井箍上不能看到一行字“大宋南迁阙里孔氏广源”,阙里就是山东曲阜,孔夫子的家乡。漆桥是孔子后裔在江南最重要的聚集地之一,康熙年间的《高淳县志》记载:“元,孔文昱,至圣五十四世孙,宋德祐末兵阻建康,兄文昇卜居溧阳福贤乡,昱居溧水游山乡(今天的高淳)。”从五十四世到如今的八十四世,孔氏一脉在漆桥繁衍生息了一千多年,族人计有七十二村、两万多人。孔氏祠堂位于现在老街上的小学,20世纪40年代,祠堂在战争中被烧毁,据族谱记载,那是一个“占地6210平方米,分为南北两部分”的大祠堂。

翻开漆桥老街的历史,闻到的是市井烟火的味道。如今老街上游客很少,往来的行人基本都是在这儿住了一辈子的老人。街边的店铺还做着传统的营生,走在街上可以听到打铁的铿锵、磨豆腐的咿呀、劈毛竹的清脆。一大早,闻到一股豆香,沿街的邻居们就要起床了,然后带着搪瓷茶杯到豆腐店打上一大杯豆浆,再割一篮子“胖豆腐”,回家滚鱼头。

孔老爷子带我来到一家木匠铺,店主是他的本家兄弟。店铺不大,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木工,凳子、椅子、马桶,还有篾匠编的竹篮。店主正在堂屋干活,做的是一个马桶。如今这物件不常见了,以前高淳人嫁闺女时,陪嫁中必须有一个木马桶,漆上一层亮晃晃的桐油,里面还要放一些红鸡蛋和几根万年青。做活的间隙,老人摊开手掌,从大拇指开始一个个地数:“老铁匠去年死了,老篾匠身体也越来越不行了,这些累活年轻人都不愿意做了。”

年轻人在这条街上扮演了新的角色。最近几年,漆桥老街加快了旅游开发的进度,当地政府把这条老街也纳入了“国际慢城”的旅游主题,街上零零星星地有了几家客栈,还开了一家专做“慢城饮食文化”的小店,年轻人喜欢的茶吧、书吧也多起来,其中有一个叫“老街坊”,是本地文学爱好者的聚集地,周末会举办沙龙,分享阅读体验,请高淳本土作家开讲座。以前搬去镇上做生意的年轻人正在慢慢回流,把生意又从集镇上迁回老街,不过归来都已是人到中年。政府大力推广文化旅游,除了重建孔氏祠堂,还在老街前头建了一座城门,应历史的景,取名“南陵关”。

Tips

国际慢城

“慢城”,是在“慢餐”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种新的城市模式,目前全球共有25个国家的145个城市被正式授予“国际慢城”的称号,中国有7个“慢城”,分别是江苏南京高淳桠溪、广东梅州雁洋镇、浙江温州文成县玉壶镇、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福利镇、安徽宣城市旌德县旌阳镇、山东曲阜“九仙山-石门山”片区和浙江衢州常山县,其中,高淳桠溪是中国的第一个“慢城”,也是中国“慢城”总部的所在地。

“慢城”的认定有几个标准,首先是人口不超过5万,其次,要以直观形式倡导“慢生活”理念,包括在公共设施和私人设施上张贴特有的“蜗牛”标识,城市街道上的廣告牌和霓虹灯要尽可能地少,汽车的时速不得超过20公里,同时还必须有一套环保的城市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猜你喜欢
孔氏宗谱高淳
孔氏南宗儒风不坠,文献渊薮集为一编
试论《高隆诸葛氏宗谱》的价值
深化“统、荐、联、树”四字诀 打造服务归国留学人员返乡创业高淳模式
高淳区人大常委会调研侨务“进三区”工作
《孔氏南宗文献丛书》出版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民国《姜山陈氏新祠宗谱》述介
存在感
明清时期洞庭秦氏家族研究——以《洞庭秦氏宗谱》为中心
泰兴市接收《倪氏宗谱》进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