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现代苹果栽培模式要因地制宜(上)

2018-02-12 02:31赵丽娟焦世德
西北园艺(果树) 2018年4期
关键词:树盘大苗建园

赵丽娟 焦世德

2018年5月2—10日,我们到四川西昌的盐源,云南的石林、泸西、蒙自等地走访考察后,于6月4日又到山东威海市景翔果蔬专业合作社新建现代苹果矮化自根砧果园参观走访,感触颇深。经细致梳理,我们认为发展现代苹果栽培模式,必须因地制宜地建立相应栽培技术体系,不能死搬硬套。现结合各地考察情况,就苹果园建设中相关技术问题探讨如下。

1 是栽小苗好,还是栽大苗好?

现代苹果矮化栽培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投入回报期短,在很短时间内收回投资。利用脱毒自根砧大苗建园是世界上普遍采用而取得巨大成功的生产模式。栽植有分枝成花大苗是极早收回投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近几年,育苗单位碰到的最棘手的问题,就是栽植成活率问题。许多用苗单位及一些专家认为,成活率低是苗木过大造成的,提出应栽植小苗。从生产调查看,并不是“大苗”“小苗”的问题,而是栽培技术措施是否落实到位的问题。也就是说,栽大苗必须有相应的栽培技术体系支持。

2017年我们到新疆阿克苏考察,那里多数新建苹果园的栽植成活率在95%以上,尤其是带分枝大苗成活率非常高,达到97%以上。从山东小草沟育苗基地到新疆阿克苏,苗木运输距离超过4 100 km,而且阿克苏是干旱少雨的戈壁滩砂质土。为什么戈壁滩苗木成活率能够达到95%以上,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018年威海市景翔果蔬专业合作社从莱州大自然园艺科技有限公司引进矮短砧穗组合分枝大苗约83 000株,建园500亩,成活率达99%以上。数量如此之多,规模如此之大,成活率如此之高,关键就是落实了相关的配套技术。从管理现场来看,当年见花,预计第2年亩产量可达 2 000~2 500 kg,第 3年可达 4 000 kg以上。这个例子再次证明,成活率高低并不在于小苗大苗,而在于相应技术体系是否建立,关键技术措施能否落实到位。

调查显示,近几年许多园片就是因为有关“水”的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而造成成活率不高。以前生产上多用实生乔砧“三当苗”,成活率比较高,而现在主要是矮砧大苗,必须釆取与之相应的栽培技术体系才行。很多人认识不到这个问题,把建园成活率不高问题简单归结于苗木问题,不利于现代苹果产业发展。

2 是春季定植好,还是秋季定植好?

今春到四川西昌的盐源,云南的石林、泸西、蒙自等地实地走访考察,加深了对苗木栽植时期重要性的认识。因地制宜、适期栽植是提高苗木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到底是春季定植,还是秋季定植?栽植时期的确定必须因地制宜。综合全国苹果栽培区生产情况调查结果,应主要看当地冬季温度状况。

北方大多苹果栽培区冬季气温在0℃以下,春季栽植更有利于苗木安全越冬。苗木最好在保鲜库贮存,保鲜温度为0.5~1℃,空气相对湿度为95%~98%。其次,传统的土藏苗木假植,即便是苗木坐地越冬,也比再植抗逆性强,但栽植前必须落实清水浸泡技术措施。具体栽植时期以苗木发芽期为最好。

北方秋季栽植有安全越冬的问题。山东气候特点是冬春干旱,成龄苹果园冬季有“抽干”即“抽条”现象,何况是才定植的“小苗”?对此有人提出:可在封冻前将苗放倒培土,翌春扶起。从调查来看,对秋冬栽植的苗木进行“埋土”处理,有的年份埋在土里的部分保存良好,土外的部分则抽干,故秋栽要进行“全埋”。这样无疑加大了生产成本,费时费力,与其冬季分株培土远不如集中假植省工省力,经济有效。故秋栽不可取。

在云贵川高原苹果栽植区,我们实地调查后认为:凡冬季温度0℃以上,没有冻害的地区,秋季栽植成活率最好,最宜定植时间在11月上中旬。分析原因,可能有三:一是秋季温度下降,但土壤温度仍高,土温高于气温,极有利于根系生长。秋季形成好的根系,翌春升温后苗木能很好地生长发育。二是春季温度上升,往往气温高于地温。苗木栽上后气温高,蒸发量大,而根系发育缓慢,造成水分失调,势必影响成活。再就是春季往往大田用水量大,难以有效地保证建园用水。三是有利于苗木安全越冬。在冬季温度达到0℃以下的栽植区适宜春栽,冬季温度在0℃以上的栽植区则应秋栽,这样利于苗木安全越冬。

从生产调查来看,在高原苹果栽培区,秋季苗木栽植早晚对成活率影响较大,这一点应当引起重视。在四川、云南海拔1 900 m以上,冬季温度在0℃以上地区,还是栽植自根砧苹果大苗为宜。同样管理条件下,栽植时期是影响成活的关键因素。

3 是起垄栽植,还是开沟栽植?

无论哪种栽植方式,都应当以“让树体吃好喝足,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为标准。近年我们到过很多地方,看过很多园子,对此体会颇深。

从是否能够浇灌的角度,苹果栽植区可分为灌溉区和非灌溉区。现在苹果栽培范围已扩展到非浇灌区。黄土高原苹果园分为黄河灌溉区和非灌溉区。黄河非灌溉区与南方的江苏、云川高原等地非灌溉区有所不同,江苏等南方非灌溉区是降雨量足够,根本不用人工灌溉,人工要做的是排水防涝,所以树盘或树行有必要稍高一点,也就是起垄。而黄土高原非浇灌区是降雨量不够,又没有水浇条件,只能靠天吃水。这一点与山东也是不同的。所以,黄土高原区不是要起垄,而是要开沟,即树盘或树行低于地平面,也就是沟栽。大西北非浇灌区新建苹果园关键是保活,用机械开直径和深度各60 cm的穴,栽苗浇水后覆膜,使树穴平面低于地面,以利于积聚降雨,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栽培方式。2016年我们到山西阳泉去考察,发现那里也缺水,自然降雨不够,连人用水也是靠地窖贮存,他们的苹果栽植沟就是低于地平面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凡在自然降雨不足而又没有水浇条件的地方建苹果园,必须沟栽,栽植行树盘(穴)的平面必须低于地面,这样才能保湿,并充分利用自然降雨。

新疆地区宜开沟定植,并不是因为灌溉条件差,而是因为异常干燥,如温宿县全年降雨量不足100 mm,尽管灌溉条件好,但蒸发量大。阿克苏不缺水,水源丰富,果园均有滴灌设施,但蒸发量太大,宜开沟栽植,以减少蒸发量。

山东产区冬春秋干旱,夏季多雨,可采用“台畦覆盖+行间生草”的土壤管理模式。“台畦覆盖”就是以树行为中心,起垄形成宽1.5~2 m的台畦树盘,通过起垄做畦形成树盘的地面要明显高于行间地面,二者高度差一般在10~20 cm,旱薄地、保水能力差可稍低,肥沃地、水浇条件好可稍高。建园后树盘即台畦实行覆盖,行间生草。这种土壤管理模式的好处是:①能增加树盘熟土的厚度,充分利用熟土,肥分高,有利于树体生长发育。②由于树盘地面高于行间地面,雨季能够及时排涝。这与意大利、美国等苹果主产区有所不同。③台畦上是进行肥水管理的区域,在台畦上及时进行肥水管理。④在台畦上进行覆盖,防止根系集中区温湿度变化过大。以前我们在覆草上存在一个误区,要求覆草要厚,目的是增加有机质,现在看来不全面。覆草固然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但它最重要的作用是防止根系温湿度变化过大,使表层根系更好地生长发育。所以雨季草不能覆盖过厚。⑤行间果园生草,给树体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现代化果园最基本的条件。

目前生产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沿树行起垄较窄,树行高而突起成为树行之间的畦背,在行间或树行两侧较低,作为水沟浇水,水量小,树吸不到水,水量大,又会造成大水漫灌,对树体生长发育不利。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因为盲目学习外国经验,死搬硬套。外国的果园是肥水一体化,在垄上顺着树行有一条滴水管,施肥浇水靠这条管。我们的许多果园连滴灌都没有,更不用说肥水一体化。这样一来就出现一个问题:垄起得越高,两边浇水的水沟就越低,施肥浇水效果也就越差。

猜你喜欢
树盘大苗建园
蓝莓建园技术
苹果建园技术
更正
桑树快速丰产建园技术
提高油松大苗栽植成活率的探讨
母亲“送礼”
山地梨园如何进行土壤改良
树盘撒施并深翻方式施用土壤调理剂能提高桃产量与品质
早辣椒大苗避雨栽培技术试验研究与应用总结
山地柑桔建园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