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遇到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2018-02-12 00:16张高娃
新一代 2017年21期
关键词: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危机困境

张高娃

摘 要:现在,95后已经成为大学校园生活的主体,甚至有些00后也已经成为了大学生。这批大学生与传统的大学生相比,成长经历和家庭环境较为复杂,进入大学后,面对新的生活环境、新的专业学习、新的人际关系,还有恋爱中的矛盾、考研的压力、就业的选择等问题,大学生感到困惑和迷茫。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干预,就会产生心理危机甚至心理疾病,严重的将会危及生命。本文在总结大学生常见心理危机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时遇到的困境,并对如何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提出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心理危机干预;困境;对策

心理危机的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卡普林(G.Caplin)于1954年提出。他认为,如果一个人遇到了困难,而其先前处理危机的能力和方式让他无法应对这种困难,这个人就会产生心理上的困扰,心理危机便是这种心理失衡状态及心理对外部的一种应激反应。当大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时,通常来说意味着大学生运用个人能力不足以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这时就需要借助辅导员的支持或专业人士的心理治疗来进行干预,帮助危机状态下的大学生度过危机,避免陷入更深的困境。因此,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干预有着十分钟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危机

(一)难以适应新环境

在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下,学生大多就近入学,在上大学前没有住校生活的经历。还有很多学生外出经历少,只对周边的环境比较熟悉,上大学很少会在家庭所在城市的,一般会换一个城市,有的会到离家很远的地方读书。从中学跨入大学,人生会面临一个转折,因此很多大学生刚踏入大学校门,生活环境、气候、风俗习惯、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等各方面,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在这个变化发生的时候,很多环境适应能力较差的学生会感觉到种种不适,如果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就容易产生难以排遣的烦恼。有的学生就会产生回家、逃离学校、逃避现实的念头。

(二)专业学习困难

很多学生大学录取的专业并不是他们当时最想读的第一志愿专业,所以对于现在学习的专业不感兴趣,从而产生抵触心理,导致学习没有积极性,找不到学习的意义,对于未来就业也很迷茫。另外,大学的学习方式与中学相比有很大不同,课程专业性更强,而且少了老师和家长的督促,更多的是要靠自主学习和进行大学生涯规划。一些学习能力差、自我管理能力欠佳的学生就会在学习上感觉力不从心,许多学习上的困难无法克服,进而产生自卑感、挫败感,从内心进行自我否定。长此以往,学习成绩难以保证,便会进一步加深自卑心理,产生心理危机。

(三)人际关系紧张

人际关系是否协调对于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影响很大。学生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更多的关注学习和成绩,各种补习班、兴趣班挤压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导致有些学生性格内向、心理较为封闭。上了大学之后,生活不只是埋头苦学,还有很多社团活动、实习实践活动,那些内向、孤僻的学生难以融入,就会产生心理危机。同时,人际关系矛盾有很大一部分表现为宿舍矛盾,宿舍成员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和生活习惯,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就难免产生摩擦,如果处理不好也会诱发心理危机。特别是在女生较多的师范院校,宿舍矛盾非常突出。

(四)恋爱失败的打击

近几年高校很多抑郁自杀的原因都来源于恋爱产生的矛盾,失恋占到绝大多数。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已经可以自由恋爱,但是大学生由于心智不成熟,社会阅历尚浅,恋爱经验不足,失恋很难避免也常有发生。大学生心理抗挫能力较弱,遭受失恋的打击后容易一蹶不振,对另一半的依赖过度导致学生认为生活失去了意义,产生心理危机。

二、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遇到的困境

(一)心理危机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在这个大环境下,95后大学生显现出很多与以往80后、90后大学生不同的问题,心理危机的种类和数量都在日益增加。究其原因,家庭环境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包括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单亲家庭的增多、家庭暴力等父母关系不融洽、父母忙于工作对子女关心不够等,都对学生的性格、为人处世方式产生了极大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不可逆的、难以从根本上消除的。大学生的心理危机一届比一届多,一届比一届严重。

(二)大学生的认知度和配合度不高

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薄弱,对心理危机的认知度不高。因此,很多大学生在实际产生心理危机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需要心理干预,固执地认为自己只是暂时遇到了点困难,状态不好,熬过这段时间就没事了。但经验告诉我们,如果学生意识不到自己的心理出了问题,往往就会产生更严重的心理危机,时间拖久了就容易走向抑郁,难以自拔。在当辅导员通过学生干部、心理委员或室友了解到学生的心理危机时,很多学生也不愿意配合,抵触与老师谈话,拒绝接受心理咨询,心理干预工作遇到困难。

(三)学生家长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当辅导员发现学生存在心理危机的情况时,会第一时间把了解到的情况反馈给家长,建议家长与学校配合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但有些家长由于缺乏心理健康知識,认为自己的孩子这些年在家里一直很正常,只是性格有些内向,问题没那么严重,不相信孩子有心理问题,没有必要小题大做。因此,不管辅导员怎么劝说,有些家长都不重视、不配合,对孩子的学习生活状态缺乏应有的关心。

(四)辅导员心理干预能力欠缺

据调查,只有一成不到的辅导员持有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只有半数的辅导员接受过系统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培训。辅导员心理干预能力欠缺给做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辅导员难以发现并界定心理危机,导致有些心理危机容易被忽视,耽误最佳的干预时机。对于拒绝接受专业心理咨询的学生,辅导员显得有心无力。

三、高校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的应对之策

(一)培养大学生自我干预意识

学校建立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着力培养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自我干预意识。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设心理危机干预课程,增进大学生对心理危机的了解,传授学生缓解压力、发泄不良情绪的方法,使学生学会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挫折。组织心理团辅活动,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加强心理咨询中心网站建设,畅通心理咨询预约渠道,及时发现和干预心理危机。

(二)建立家校联合干预机制

通过建立家长群、成立家委会等方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赢得家长的信任,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危机干预方法,建立心理危机家校联合干预机制。当辅导员发现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时,应在第一时间联系家长,把学生的情况如实告知,并将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建议反馈给家长,积极取得家长的配合。

(三)提高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能力

由于高校配备的心理咨询师数量极其有限,辅导员就成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的中坚力量。学校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定期组织辅导员参加系统、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培训,提升辅导员的心理危机知识和技能,掌握心理危机的发展规律,力争做到预防为主,干预为辅。开展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分享会,将好的干预经验进行共享和学习,提高辅导员的心理危机干预实操能力。但辅导员毕竟不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当心理危机较为严重、超出了辅导员的能力范围时,应及时将未击中的学生转接到心理咨询中心,建立并完善分级干预机制。

参考文献:

[1]荆月闵.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干预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石油大学,2008.

[2]严丽娜,周秀芳,张迎梅,周振华.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影响研究[J].成功(教育),2013,(02):274.

[3]朱焕.当代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法模式探讨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7):106-107

[4]丛艳敏.高校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13.

[5]李斌,邵蕊.家校合作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作用的调查研究[C].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危机困境
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快速反应机制研究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专业化干预
警卫官兵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
高校辅导员针对需要危机干预学生的帮助技巧
高校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培养研究
试论我国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构建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