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语篇”的叙述方式与结构

2018-02-12 03:51周萍
社会科学 2018年12期

周萍

摘 要: 在新闻网站中,新闻文本和后面的评论组成了一个特定的“超语篇”,这是“众声喧哗”的多个语篇,又是一个相对封闭而独立的结构。通过分析“源文本”(新闻文本)的叙述方式以及“流文本”(网民评论)的叙述结构,打破对西方媒体的刻板印象——媒体对受众的影响很大,媒体的观点容易引起网民相似的情感回应。从大量的语料来看,媒体的影响力依然存在,但是在网络社区中,网民常会在相互讨论、对话中形成新的共识,这些观点往往比媒体更为客观。进而,“超语篇”叙述方式和结构的分析,可以用于解析媒体和受众的“话题关联度”。

关键词: “超語篇”;叙述方式;叙述结构;话题关联度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8)12-0058-12

引 言

网络媒介中特有的“发文-跟帖”现象显示出一种群体性的“叙述(转述)-评论-讨论”过程,这一过程构成了典型的“超语篇”结构,这既是“众声喧哗”的多个语篇,又是一个相对封闭而独立的结构。在网络媒体中,典型的“超语篇”是“一种由不同说话者就同一主题分别实施不同言语行为(语篇),却又前后紧密相连,构成一个整体的、半开放性的言语结构” ① 。在新闻网站中,“超语篇”由“源文本”和“流文本”组成。“源文本”是新闻文本,是“超语篇”的起点,是“超语篇”其他组成部分的出发点、评论对象和基础。“流文本”是“源文本”后面的评论,在“源文本”的基础上展开评论、叙述。

整个“超语篇”,是一个众声喧哗的文本。“源文本”中有报道者的声音和转述他人的声音,“流文本”中有引用他人的声音,也有网民自己的声音。总体来说,“超语篇”的声音分为两类:一是原述;二是转述。“超语篇”就是在原述与转述这两种叙述方式中展开与深入的。那么,原述与转述如何区分?“超语篇”的叙述结构是怎样的?

朱丽娅·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在《符号学:解析符号学》一书中创造性地引入了“互文性”(Intertextualité)这个术语,她认为互文是“一篇文本中交叉出现的其他文本的表述。这里的互文与我们所说的转述类似。任何文本都是互文性文本,都是穿插了各种声音合成的文本。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互文性分析主要运用于文学领域。随着批评话语分析的兴起,互文性分析也大量运用在话语分析中,作为一种分析工具而存在。

邓隽曾指出,语言学角度考察的互文印迹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具有语义上的可论证性;另一类还具有语言形式上的可辨认性,如引语之前由言说动词等组成的引导语。有了印迹的限制,互文关系能够成为一种可以客观观察的现象 。Fairclough指出,互文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有界限标记和没有界限标记的。有界限标记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直接引语、间接引语和个别词的引用。没有界限标记的表现形式包括预设、否定、元话语及反语。辛斌曾从三个方面详细地说明了具体互文性:追溯消息来源、分析转述动词和转述方式 。

我们可以看出,前面三位学者在讨论互文的形式标记时,不约而同地探讨了引语,也就是转述言语具备可观察到的他人声音的标记。由此得出,原述与转述在“超语篇”中有着相对明确的形式标记,即转述言语具备可观察到的他人声音的标记,而原述言语则没有明确的形式标记。下面我们将对“超语篇”的叙述方式和叙述结构做具体分析,在案例方面主要选取德国明镜在线的语料。

一、“超语篇”的叙述方式

国家形象的修辞作为一种言语行为不仅仅意味着“我说”,也不仅仅意味着“我说,你听”,而是一个“我、你、他”三种行为主体说话-听话-监督、原述-转述、说话-回应一系列具体过程共同构成的。网络媒体的“超语篇”是该言语行为一系列过程的最终成型文本,通过对“超语篇”中叙述方式的分析,我们可以对国家形象修辞这一言语行为的过程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一个“源文本”包括两方面的声音:一个是对事件描述的声音,也就是报道者的声音;另一个声音是对言语描述的声音,也就是转述他人言语的声音。每一个“源文本”在这两方面的声音比例分配上是不同的。如中国的报纸上经常出现的有关国家领导人讲话的报道,在这样的报道中就是以转述他人言语的声音为主;在现场事故的报道中,往往是报道者自己的所见所闻的声音为主;而在德国媒体中,诸如“朝鲜核试验”这样的具有冲突性的国际报道,由于大部分记者不能亲自在实地采写新闻,这时候关于事件所说的话比事件本身更重要,各方态度、言语往往超过了报道者的声音。

在“源文本”中,记者转述某个人物或者机构的言语,也就是将一件过去的言语事件所具有的声音带到了当前“源文本”进行的语境之中,这样的“源文本”因此成为“双重声音”(Double Voice) ,被报道者和报道者这两个不同的声音在“源文本”中叠加了。在西方媒体诸如“朝鲜核试验”这样的“源文本”中,这是一个事关多方的复杂事件,涉及朝鲜、中国、美国、韩国等多个国家与组织,这种情况下报道者往往要将多个人物或者机构的话语有条理地组织到一个“源文本”中,这个叙述的总体就不仅是“双重”声音,而是“多重”声音(Polyphony) 。

报道者报道事件时是发出自己的声音,而转述他人言语时也常常能把自己的声音叠加其中。在一个“源文本”中,报道者的声音与转述言语的声音是不能完全分割开的,Leech和Short曾分析了四种转述引语,其中有一种是“言语行为叙事报道”(NRSA-narrative Report of Speech Acts)  。由于这种言语行为叙事报道完全是在报道者的掌控之下,我们把它归于报道者的声音。在转述言语中,报道者或多或少地都会将自己的观点、评价和意识形态渗透进去。同样,在报道者的言语中,也不会有纯粹的报道者的声音,他只是最大程度地参与新闻事件的言语建构。

一个“源文本”,特别是有关时政类新闻的报道,报道者通常广泛引用他人的话语,在编写一条消息时,记者不仅依赖口头话语,也大量参考书面话语,例如,报道、会议、声明、采访、新闻发布会、通讯稿、庭审,等等,我们可以说大多数新闻都是对以前的报道或者话语的修订或重写,有些新闻甚至是从上述信息来源剪贴拼凑而成,例如,Van Dijk发现,他从荷兰报纸搜集的一组新闻故事背后有12类消息来源 T. A. Van Dijk,  News as Discourse,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iones, 1988, p. 23.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新闻语篇的主要内容往往是记者听来的,在语言上,记者或者直接引用他人的话语,或者对他人的话语进行诠释,这样的结果是通篇必定交织着各种不同的声音。因此,各种不同的声音与报道者的声音并存,它们之间形成各种相互作用关系,展现各种不同的题材风格。

那么,如何区别报道者的声音与转述言语的声音呢?主要依靠转述言语的形式标记。在德语的“源文本”中,引语标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语法标记,如第一虚拟式;另一个是转述言语行为词汇,动词主要有sagen、mitteilen、melden等,介词诸如zufolgen、nach……meinung、aufgrund等。

黄敏在《事实报道与话语倾向》一文中提出,新闻中的引语主要有四类,包括直接引语、间接引语、自由间接引语和切取引语 。经过对语料的调查与分析,我们认为这樣的分类是科学的。直接引语是指报道者忠实地引述别人的原话,形式是“逐字逐句”;间接引语则是转述原话的命题内容,而不拘泥于其措辞;当进行言语转述时,没有转述言语的发出者和言语行为动词,仅仅是对言语进行有分析地转述,这就是自由间接引语,自由间接引语由于省去了言语描述的外层成分,把对言语的描述转化为对事实的描述,这样的言语转述过程中,报道者不是在报道新闻人物的言语,而是将言语所描述的事件直接作为一项事实呈现,如Jalbert所说,把一种“模糊的真”(Opaquely True)转化成为了一种“透明的真”(Transparently True) ;切取引语这类引语只直接引用人物或者机构话语中的一个词组或者是一个词,以突出或强调人物的某个观点或观点的某个方面。

那么在这四种引语模式中,引语和报道者的话语在多大程度上是界限分明的?引语在多大程度上表达了原初话语的功能意义?报道者对原初话语的控制和介入的程度有怎样的区别?根据对材料的分析研究,笔者认为这四种引语的转述者控制或者介入程度如下:

应该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转述者在不同转述引语上的介入程度有所区别,但是无论转述者采用上述的哪种形式,他都能够介入所转述的言语,即使是直接引语也不例外。而这四种转述引语在转述言语时的功能也不相同。直接引语和切取引语具有将话语前景化(Fronting)(突出)的效果,而其他引语在话语中起一种背景的功能,以使某些事件成为其他事件的背景。报道者通过选择、转换或者组合这些引语模式来组织文本,得以在新闻报道的语境中展现原初言语的语境,对每个人物的声音做出评价的同时表达自己的倾向性。

互联网的兴起使得传统媒介的单向性传播转变为双向性传播。传统媒体的时效性与互动性无法与网络媒体相媲美,与传统媒介相比,互联网的开放渠道能让受众用匿名、快捷的方式参与互联网上文本的建构。现今网络已经步入众声喧哗的时代,网民的力量与反应也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

在新闻网站的“超语篇”中,我们把新闻报道称之为“源文本”,网友评论为“流文本”。理论上说,所有“流文本”都是“源文本”发出来的,它们对“源文本”进行评论、阐述、补充。有些“流文本”是对“源文本”的直接回应,有些则是通过对前面出现的“流文本”进行回应,从而与“源文本”间接产生联系。

在“流文本”中,转述言语标记与“源文本”不同。因为就文本形成的目的来说,“源文本”与“流文本”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源文本”所有的话语都是由报道者组织起来的,它的形成是报道者在掌握新闻材料的基础上,围绕着同一目的有序地展开,是为了报道所发生的新闻事件,并且在遵循新闻客观性原则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态度与意识形态,对所掌握的材料进行加工。报道者在撰写“源文本”的过程中,没有对话的意识,也就是说报道者没有与转述言语行为主体和“流文本”的受众对话的主观能动性,他所做的基本上只是客观地报道一个新闻事件。即使报道者有对话的意识,在“源文本”中也是隐含不可见的。

而在“流文本”中,每一个网民评论形成一个语篇。网民的评论是对话的产物。与“源文本”对话,与他人评论对话,并且借助互联网中复制粘贴等技术的便捷性,可以很轻松地转述他人言语行为。所以,在“流文本”中的转述方式与源文本的转述方式有很大的不同,譬如,往往没有转述言语行为动词,消息来源与转述方式也有所不同。如在德国明镜在线网站中,“流文本”的转述引语在“流文本”中的比例很大,其中以直接引语为主,间接引语、切取引语和自由间接引语的比例非常小。直接引语的方式与“源文本”中有所不同,没有转述动词,而是直接采用复制粘贴的方式出现在评论中,形式上有外框与评论本身相区别。有直接复制“源文本”内容,也有直接复制他人评论内容。“流文本”是以对话为目的的文本,网民评论的目的就是针对他人观点发表看法并试图与他人对话。而间接引语、切取引语和自由间接引语往往是报道者操控转述言语的方式,报道者可以通过各种引语的运用来组织材料向着自己设想的方向发展。

二、“超语篇”的叙述结构

“超语篇”的叙述结构,我们主要考察“源文本”和“流文本”之间的叙述结构。有些“流文本”是对“源文本”的直接回应,有些则是通过对前面出现的“流文本”进行回应,从而与“源文本”间接产生联系。

我们根据“流文本”对“源文本”回应的方式把“超语篇”分成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流文本”直接回应“源文本”,对“源文本”的内容进行评论,这包括原述性评论和转述“源文本”的评论;第二层次是“流文本”回应其他“流文本”,对其他“流文本”的内容进行评论或者讨论,这包括转述他人评论的评论。

在第一层次结构中,“流文本”的评论直接对“源文本”进行回应,叙述结构相对简单,就是从一个评论文本到“源文本”,我们称为“单向结构”。

在第二层次结构中,“流文本”与“流文本”之间互动增多,叙述结构呈现多样性:

第一,最基本的结构与第一层次相同,是“单向结构”。

第二,一条评论能引发多条跟贴情况,我们把这种结构称为“放射型结构”。

第三,一条评论能引发连续跟贴情况,如“流文本”中评论1可以引发评论15,评论15引发评论32,评论32引发评论38,我们把这种结构称为“链式结构”。

第四,网民评论之间互动增多时,会出现反复回应的情况,如“流文本”中网民A的评论得到网民B的回复,网民A又反过来对网民B的回复进行评论,这样可以循环往复,我们把这种结构称为“循环结构”。

我们认为,由“源文本”和“流文本”组成的“超语篇”是一个整体性的结构,“流文本”的评论直接或间接对“源文本”作出评论。由此把“超语篇”分成第一层次与第二层次结构。其中,第一层次中的叙述结构较为单一,第二层次的叙述结构有多种形态,具体如图6所示。

在“流文本”的推进过程中,随着网民频繁互动,互相回帖,这些具体的结构之间也出现互相交叉的情况,如链式结构中会嵌有循环结构,形成了网状的结构。

三、“超语篇”案例的叙述方式与结构分析

在明镜在线中,涉华“超语篇”里中欧贸易方面的“流文本”最多,最受网民关注。我们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文本进行分析。2015年7月27日,明镜网发布了一则新闻《贸易争端:中国与欧盟在太阳能产品的最低价格上达成一致(经济)》(Handelsstreit: China und EU einigen sich auf Mindestpreise für Solarprodukte) 。

(一)叙述方式分析

对于区别“源文本”中报道者声音与转述言语的声音,本文主要依靠形式上的标记,包括语法上的第一虚拟式和言语行为动词两种标记。如果没有用第一虚拟式和言语行为动词,那就是报道者的言语。

这个“源文本”共由31个句子组成,其中,有形式标记的引语有16句,占比52%。报道者的句子有15句。

从报道者的叙述来看,全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中欧签署协议的意义与内容;第二部分是中欧在光伏以及其他产品上的贸易摩擦;第三部分是此项协议对德国的负面影响。报道者的叙述模式是将言语所描述的事件直接作为事实呈现,基本是在描述此次贸易调节的事实情况,但并非所有报道者的声音都是以客观的面貌呈现。“源文本”中有形式标记的引语有16句,我们从消息来源、转述动词和转述方式三方面来分析。

1.消息来源

报道者在引述别人的言论、观点或意见时,通常要交代它们的来源。我们把消息来源分成三类:一是具体的消息来源;二是半具体的消息来源;三是模糊的消息来源。

在中欧光伏贸易这个“源文本”中,一共有16句引语,11个转述性言语行为。其中,具体的消息来源有4处,涵盖5个句子:

欧盟贸易专员Karel De Gucht (der EU-Handelskommissar Karel De Gucht)2次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Der Sprecher des chinesischen Handelsministeriums, Shen Dayang)

欧洲光伏制造商联盟主席Milan Nitzschke(EU-ProSun-Chef Milan Nitzschke)

半具体的消息来源有7处,涵盖11个句子:

官方通讯社新华社(die amtliche Nachrichtenagentur Xinhua)

外交人员(Diplomaten)

欧盟(EU-Kommission)2次

中国政府(Die chinesische Regierung)

欧洲行业协会欧洲光伏制造商联盟(dem europischen Branchenverband EU ProSun)

《商报》(Handelsblatt)

模糊消息来源的判断标准是没有言语行为的发出者,也没有言语行为动词,但是在语法形式上运用了第一虚拟式,报道者以此表明是客观转述他人话语。如下面这句在从句中使用了第一虚拟式:

在为期一周的拉锯战中,双方终于在欧盟进口中国太阳能产品最低价格上达成一致。(Nach einem wochenlangen Tauziehen einigten sich beide Seiten darauf, dass es Mindestpreise für Importe chinesischer Solarprodukte in die Unio geben solle.)

但是,我们在考察“源文本”时发现,这些第一虚拟式都出现在具体或者半具体消息来源的前后句,在语义上保持连贯,虽然被分割成多个句子,但是属于同一言语行为,是同一言语行为发出者的内容。

我们统计了消息来源的数量与分布情况,具体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中欧光伏贸易这一“源文本”中,报道者引用欧洲方面的转述性言语行为有9处,中国的有3处,欧洲是中国的3倍,占据了整个话语引述的三分之二,在引语数量上欧洲远远超过中国,这极大地增强了欧洲方面话语的分量,从而能使其观点得到充分地表达。相比之下,中方的话语力量微薄,几乎是孤军奋战。

在具体的消息来源中,中国政府有2处,欧盟组织有5处,这种引用政府或者是官方组织的转述言语在欧洲与中国消息源中占比都是最大的。在媒体话语的转述方面,中国与德国媒体各1条。与中国的消息源相比,欧洲的消息源更为丰富,多了2处欧洲商界的转述性言语行为。中国的3处消息源都来自政府与官方通讯社,而欧洲的消息源涵盖了官方机构、媒体以及商界,范围的扩大使得欧洲的言语行为涵盖了各方的意见与态度,而中国的企业在此处“被失声”,中国的言论在数量与消息源上都无法构成与欧洲言语行为相平衡的力量。

2.转述动词

转述动词是把引语和转述者连接起来的动词,它构成了转述引语最直接的语境,具有预示和支配其意义的功能。

這个“源文本”转述动词有10个,包括mitteilen(告知)、sprechen von(说)、sagen(说)、zitieren(引用)、erklren(宣布)、vorwerfen(指责)、lauten(内容是)、verweisen  auf(指出)、beklagen(控诉)、ablehnen(拒绝)。其中,sagen一词出现2次。

由于报道者在转述他人言语行为时,无法完全再现当时语境,所以转述动词有再现语境的作用。因此,选取什么样的动词对于读者对事件的想象以及对转述内容的理解都具有重要作用。他们会通过转述动词的感情色彩等方面的不同,来揣测事件的发展程度以及发表对整个事件的看法。而报道者在面对不同消息来源时,也会根据立场不同来选择不同的转述动词。

mitteilen(告知)、sprechen von(说)、sagen(说)、zitieren(引用)、erklren(宣布)、lauten(内容是)、verweisen auf(指出)是惯用的、标准的转述动词,这些词比较客观,不含有明显的观点倾向。其中,sagen相当于英语中的say和汉语中的“说”。在Cole & Shaw的调查中发现,使用say并对身势语(body language)不做任何描述的转述言语被认为是最可信、最精确、最客观、最冷静和最清楚的,不过也最单调乏味。文中感情色彩比较强烈的转述动词有3个,vorwerfen(指责)、beklagen(控诉)和ablehnen(拒绝)。

(1)欧盟指责中国太阳能企业倾销。(Die EU wirft chinesischen Solarherstellern Dumping vor.)

(2)中国政府控诉,欧洲葡萄酒能廉价售往他们国家。(Die chinesische Regierung beklagte, dass mit dieser Hilfe europischer Wein ihrem Land unter Preis angeboten werden knne.)

(3)据《商报》称,歐洲光伏制造商联盟拒绝接受和解建议。(ProSun lehnte dem “Handelsblatt” vom Donnerstag zufolge den Kompromissvorschlag ab.)

这几个转述动词的使用,读者们能感受到中国与欧洲在光伏贸易上剑拔弩张的紧张氛围,强化了中国与欧洲之间的贸易摩擦,在感情色彩上属于负面的转述动词。除了转述动词以外,还有的转述性言语行为用介词结构引出,包括nach Angaben von、laut、zufolge,后面加上表示消息源的宾语,组成介宾短语。这些介宾短语属于中性的转述标记,相当于汉语里的“据……说”。总的来说,文中的转述动词以中性转述动词为主,而且这些转述动词与介宾短语前后没有修饰性成分,体现了德国记者在报道该事件时较为注重客观地转述他人话语。

3.转述方式

“源文本”中的引语主要有四类,包括直接引语、间接引语、自由间接引语和切取引语。报道者通过选择、转换或者组合这些引语模式来组织文本,得以在新闻报道的语境中展现原初言语的语境,对每个人物的声音做出评价的同时表达自己的倾向性。

该“源文本”中,有16个引语,11个转述性言语行为,有的转述性言语行为中包含几个句子。

其中,直接引语有1个:

(1)“所以针对这个和解我们准备在欧洲法院提起诉讼。”欧洲光伏制造商联盟主席Milan Nitzschke对报纸说道。(“Wir bereiten deshalb eine Klage beim Europischen Gerichtshof gegen den Kompromiss vor”, hatte EU-ProSun-Chef Milan Nitzschke der Zeitung gesagt.)

间接引语有5个,如:

(2)根据欧盟委员会,大约有90家公司参与,这相当于在欧盟60%太阳能电池板所生产的电力。(Etwa 90 Firmen dürften sich laut EU-Kommission beteiligen, das entspreche 60 Prozent der in der EU durch Solarpanele erzeugten Leistung.)

(3)据欧洲行业协会欧洲光伏制造商联盟(EU Prosun)称,自2011年以来有超过30家企业关闭与破产,10000个工作岗位消失。(Seit 2011 habe es laut dem europischen Branchenverband EU ProSun mehr als 30 Werkschlieβungen und Insolvenzen gegeben, 10.000 Arbeitspltze seien verlorengegangen.)

间接引语与切取引语的组合有3个,如:

(4)在为期一周的拉锯战中,双方终于在欧盟进口中国太阳能产品最低价格上达成一致。欧洲贸易专员Karel De Gucht表示,这是“友好的解决”。(Nach einem wochenlangen Tauziehen einigten sich beide Seiten darauf, dass es Mindestpreise für Importe chinesischer Solarprodukte in die Unio geben solle. Das teilte der EU-Handelskommissar Karel De Gucht mit, er sprach von einer “freundschaftlichen Lsung”.)

(5)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北京表示,和解显示着“双方务实与灵活的态度”。(Der Sprecher des chinesischen Handelsministeriums, Shen Dayang, sagte in Peking: Der Kompromiss zeige die “pragmatische und flexible Haltung beider Seiten”.)

间接引语与自由间接引语的组合有2个,如:

(6)据《商报》称,欧洲光伏制造商联盟拒绝接受和解建议。协议中的最低价格与今天的价格处于同一水平线上。(ProSun lehnte dem “Handelsblatt” vom Donnerstag zufolge den Kompromissvorschlag ab. Die anvisierten Mindestpreise lgen auf dem gleichen Niveau wie die heutigen Preise.)

在这个“源文本”中,直接引语1个,间接引语及其组合有10个。直接引语是将所引述言语整体地再生产出来,是最具有客观性的新闻话语类型。报道者对欧洲光伏制造商联盟主席的话语,采用了直接引语的形式,既客观又突出地表明了该人物的态度与意见,这具有前景化的作用。

间接引语呈现的常常是报道者对原始的言语分析后加以阐述的结果。它比直接引语有更大的灵活性,能随意与切取引语和自由间接引语组合,同时又点出了言语源而赋予了引语以权威性,是报道者在引语中加入自己的观点以及意识形态最好的方法。在间接引语中加入切取引语,如“友好的解决”、“双方务实与灵活的态度”,这都是引用了中欧贸易协议签署之后双方外交人员的言语,一是起到了突显官方机构态度的作用,同时记者可以置身事外,拉开了记者自身与人物话语的距离。而间接引语与自由间接引语的组合这两个句子中,都是从间接引语滑向了自由间接引语,而自由间接引语“协议中的最低价格与今天的价格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经过自由间接引语的处理,成了新闻报道的背景,受众对它们的关注度一般来说会相应地降低。

這11个转述性言语行为中,中国方面的声音只有2个,而欧洲和德国方面的声音有9个,欧洲方面的言语不仅在数量上有压倒性的优势,而且在新闻的布局安排上,报道一开始就引述了欧洲贸易专员的言语,在最后压轴的段落又引述了欧洲光伏制造商联盟主席的原始言语,报道者在能给受众深刻印象的文本优势位置上都安排了欧洲方面的言语,使得中国的声音被最大地压缩,而欧洲方面观点深入人心。

我们可以发现,在新闻报道过程中,报道者常常会根据自己的观点,通过选择引语方式与数量对各方面的声音加以组合改造,使之成为自己希望展示给受众的一个文本,而这个文本并非是完全客观公允地叙述了原始的言语。

(二)叙述结构分析

“流文本”与“源文本”形成一个“超语篇”,根据“流文本”与“源文本”直接或间接产生语义上的关系,我们把具体“流文本”的关系分成两个层次:一些“流文本”直接对“源文本”的内容进行讨论与评价,这是第一层次结构关系;有些“流文本”与其他“流文本”形成互动,间接回应了“源文本”,这些“流文本”之间的关系是第二层次结构关系。我们在形式上予以区分,在评论中引用他人评论的就是第二层次结构关系,引用“源文本”或者是没有引语的则是第一层次结构关系。

该“流文本”共有786条网民评论,广告类的“噪音评论”数量为0。其中,65条是第一层次结构关系,对“源文本”作出评论;721条网民评论是第二层次结构关系,是对其他网民的评论进行回帖,发表自己的观点。第二层次结构关系占比较大。在第287条之后的“流文本”中,只有1条不是针对前面网民的评论,其余的都属于第二层次结构。也就是说,随着“流文本”规模的扩大,第二层次结构逐渐取代第一层次结构,成为网民之间相互讨论的文本。

在前100条网民评论中,第一层次结构有44条评论。这44条是直接对“源文本”展开评论。其中,10条引用“源文本”中的导语,然后展开评论,1条引用“源文本”正文中的语句,然后展开评论,其余33条没有引语标记,直接对“源文本”进行评论。叙述结构单一,都是“单向结构”。

前100条“流文本”中有56条是第二层次结构关系,也就是对前面网民评论的跟贴。第二层次有“单向结构”、“放射型结构”、“链式结构”和“循环结构”。整个“超语篇”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状结构。

1.单向结构:如评论9→评论52

评论9:c.heinemann

坦率地说,太阳能以及其他为满足能源需求而生产的可替代能源都不利于企业的能源产量,所以,私人电厂设备的价格人为地变高了,普通的工薪阶层买不起这样的设备,eon、rwe等公司必须降价,同时收入高能承受得起的人也不用为电力消费付钱了。

评论52:karl-felix

(回9楼)这是不对的。50元起您就能参与公民太阳能合作社。您用一辆好的自行车的价格就可以为您的屋顶、车库或者车棚安装上最高1千瓦每小时(kwh)的设备了。……所以没有合理的原因放弃自己的电力生产。仅仅“我不想要”对我来说不理性。

评论9认为太阳能发电太贵,评论52对此进行了反驳与阐述,认为太阳能发电并不贵。没有别的网民参与这二者的讨论,两者是“单向结构”。

2.放射型结构:如评论4→评论12,评论4→评论84

评论4:e_d_f

德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市场,促进光伏贸易是本世纪最大的愚蠢!

评论12:bob27.3.

(回4楼)没错,而且3000亿的核能源资助应该返还给电力消费者。

评论84:spiegelleser_12345

(回4楼)如果德国政府继续这样干的话,那会继续加大我们对石油、煤炭、天然气和核能的依赖。我们也是有可能不用依赖并且生产自己廉价的电力的。

评论12、84分别对评论4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形成“放射型结构”。

3.链式结构:如评论12→评论20→评论62→评论74

评论12:bob27.3.

(回4楼)没错,而且3000亿的核能源资助应该返还给电力消费者。

評论20:5Minute

(回12楼)但至少从那儿(核电站)有可靠的电力供应,不同于太阳能。

评论62:karl-felix

(回20楼)这是错的。您是在童话与传说的世界里吧。德国核反应堆30%的使用时间是静止的……这一点点核电力并不重要。

评论74:digitalesradiergummi

(回62楼)日本50个核反应堆都关闭了,可能还有一些还在运转。

这几条评论一个接着一个,形成了“链式结构”。

4.循环结构:如评论14→评论25→评论68

评论14:karl-felix

(回4楼)我同样认为,德国世界出口冠军不是必然的。要求取消光伏的资助/推广,无论如何大型电厂再扩大,小的消费者多几百万倍,中国在未来两年把光伏性能再提高5倍,这都随便吧!在德国,至少没人相信,没了光伏欧洲最大的经济体能有持久的能源供应。我赞同专业人士。

评论25:ir2

(回14楼)是的,只要有补贴,光伏发电就会继续扩大。如果取消补贴,那么所有纸屋子就倒了……看看西班牙吧。

评论68:karl-felix

(回25楼)我认为,这不依赖补贴。电厂运营商、宝马、奥迪,等等,都以这样或者那样的形式来获取补贴。对他们来说便宜的组件安装成本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否是一个中国人、俄罗斯人或者德国人来安装根本无关紧要。这个行业相当国际化。

两位网民对光伏以及光伏补贴展开了反复讨论,形成“循环结构”。

由于该“流文本”评论多,规模大,网民之间互相讨论频繁,第二层次结构之间互相穿插,形成了更为复杂的网状结构。

图7 中欧贸易“流文本”中的网状结构

从“流文本”来看,前35条是对“源文本”的评论为主,主要是发帖,偶尔会有回帖;从36条开始网民评论以前面的“流文本”为主,偶尔有发帖;从68条开始,几乎全部是针对前面“流文本”展开的讨论,在第287条之后的“流文本”中,只有1条不是针对前面“流文本”展开的讨论,可以看出流文本有三个阶段:以“源文本”为背景进行评论,发帖为主——以“源文本”和他人评论为背景评论,发贴和回帖并行——以他人评论为主要背景进行评论,回帖为主。第三阶段的评论相互之间互动频繁。有的网民直接引用“源文本”参与评论,有的回复他人跟贴间接参与“源文本”与他人“流文本”的讨论,其中不少网民反复回帖、相互讨论。

我们发现,在不断深入的讨论中,很多网民的观点与“源文本”并不一致。在一个成熟的对话性社会中,基于相同的讨论规则(摆事实讲道理),提出观点,相互论辩,并能通过讨论获得新的共识,可以说这是对话社会的基本规范。这打破了我们对西方媒体的刻板印象——媒体对受众的影响很大,媒体的观点容易引起网民相似的情感回应。从大量的语料来看,媒体的影响力依然存在,但是在网络社区中,网民常会在相互讨论、对话中形成新的共识,这些观点往往比媒体更为客观。

余 论

新闻网络媒体中的“超语篇”是一个“众声喧哗”的文本。“源文本”中有报道者的声音和转述他人的声音,反映的是“我说,你听,你回应”的过程;“流文本”中有引用他人的声音,也有网民自己的声音,反映的是“你说,他回应”的过程。总体来说,“超语篇”的声音分为两类:一是原述;二是转述。“超语篇”就是在原述与转述这两种叙述方式中展开与深入的。

本文通过对“超语篇”叙述方式和结构的分析,认为这可以用于分析媒体和受众的“话题关联度”。“话题关联度”是指“流文本”的受众评论与媒体的“源文本”在总议题下各个分话题方面关联的程度。当“超语篇”叙述结构多样化时,网民间的互动增多,话题会趋向分散,“流文本”与“源文本”的“话题关联度”就可能会降低;当叙述结构单一时,特别是第一层次的“单向结构”较多时,网民间的互动较少,话题较为集中,“流文本”与“源文本”的“话题关联度”就会较高。而“话题关联度”是与特定的议题相关的,同一类议题的“超语篇”往往会有类似的“话题关联度”。这在我们具体的德国“超语篇”分析中得到了验证。而“话题关联度”可以用来考察媒体的公信力以及整个社会的“对话性”发育程度,笔者将另文详述。

The Narrative Style and Structure of “Trans-Text”

——An Analysis of German Website Texts

Zhou Ping

Abstract:  In the news website, a news text and the following netizens comments constitute a specific “Trans-Text”, which consists of “hubbub” multiple texts and is also relatively closed and independent. By analyzing the narrative style of the news text and the narrative structure of netizens comments, the stereotype of Western media was broken: the media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netizens, and can easily cause similar emotional responses from netizens. Through a large amount of texts, we find that the influence of the media still exists, but after mutual discussions, netizens often form a new consensus, which is often more objective than the media. Furthermore, the study of the narrative style and structure of “Trans-Text” can be used to analyze the “topic relevance” between the media and netizens.

Keywords:  “Trans-Text”; Narrative Style; Narrative Structure; Topic Relev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