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鸡疫病的防治措施

2018-02-13 09:02康素娟
今日畜牧兽医 2018年11期
关键词:鸡病种鸡鸡场

康素娟

(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市畜牧水产局 062450)

近几年来,我国养鸡业不断发展壮大,国内大部分地区都普遍存在一定规模的养鸡场,对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助益。然而,伴随着鸡养殖业的发展与养殖规模的扩大,各类鸡疫病的发生频次与危害也逐年见长。特别是在一些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的养殖区域和养殖场内,鸡病发生种类增多,疫病的突发率也逐年攀升,由此导致鸡疫病的蔓延,损害鸡养殖的经济效益。

1 当前鸡病发生的情况

目前,在鸡养殖过程中,受饲料、饲养环境、管理技术等外在因素影响,易导致鸡群遭受不同病菌、病原体的侵袭,并进一步演化成为多种形式的鸡病。其中,一些症状轻微的鸡疫病,一般经过及时、有效地处理,便能够将其控制,但少部分感染严重的疾病,或者病原体毒害作用突出的疾病,则很容易在鸡群中快速地传播,并引发大规模的疫病传染,由此给鸡禽养殖带来严重损失。

2 鸡疫病暴发的总体表现

一般情况下,鸡病发生的主要症状包括:体温骤然升高,且通常可达41℃~42℃,采食量减少甚至不食,伴有间歇腹泻或者呕吐的现象,病禽或精神沉郁,或高度振奋不安,沉郁者多在昏睡状态中死亡,而振奋不安者多伴有鸡肉痉挛性收缩,口舌伸张,口流涎,步伐僵硬,运动失调,倒地抽搐,最后衰竭而死。此外,从近年来流行的鸡病发生情况上看,出现了少部分呈瘙痒状的发病情况。由此可见,鸡疫病的种类开始增多,疫病情况也愈加复杂,但总体上看,鸡病发生主要与气候、病原体等因素关联较大。对此,在鸡养殖过程中,要关注气候、病原体等的影响,同时依据鸡群具体发病情况,及时采取对应措施进行诊断与治疗,从而将鸡疫病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

3 鸡疫病暴发的限制因素分析

3.1 无法有效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标准养殖管理

受养殖成本、效益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养殖场在养殖过程中往往会选择一些劣质的饲料喂养鸡群,造成鸡群营养摄入不良,影响鸡群消化、免疫系统,进而致使其抵御疾病的能力变弱,容易受病原体侵袭。加之部分鸡场养殖圈舍过于狭小而养殖密度又偏大,对寄生虫等防治工作不力,更加剧了鸡群罹患各类疫病的风险性。

3.2 种鸡引进不合理

种鸡引进与应激效用一直以来都是鸡群构建过程中的一大关键问题,该问题不仅影响着鸡群的繁殖与分群,而且对鸡疫病的普查、筛选等工作也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对于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中,其种鸡引进工作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鸡群的最大生产潜力。然而,从当前鸡场的种鸡引进工作总体情况上看,其工作存在较大的不合理性,特别是对鸡群自我发展能力的忽略,导致鸡群中个体鸡只的抵抗能力减弱,从而给各类鸡疫病的暴发埋下隐患。

4 鸡疫病的防治措施探讨

4.1 做好鸡群免疫接种工作

对于不同规模、不同品种的规模鸡场,其免疫接种的工作也有所不同。具体而言,养殖场应当依据本场养殖规模、养殖品种以及当地流行病的种类等,科学进行免疫工作,同时严格按照疫苗免疫特性、免疫程序以及免疫时间间隔等进行科学接种。另外,为避免因免疫接种工作而引发鸡群产生不良应激反应,则在免疫接种之前,还需要对鸡场进行彻底的卫生消毒工作。

4.2 优良品种选育

为降低鸡群发生疫病的风险,可优先选择品质优良、具有较强抗性的鸡种作为重点繁育品种,以此提高鸡群整体的免疫能力,降低疫病发生概率。

4.3 科学饲养管理

防控鸡群疾病的首要因素在于科学的饲养与管理,对此,在饲养过程中,要合理搭配鸡群日粮,保证饮食结构合理、营养充足,从而有效抵御病菌等的侵害。

4.4 加强源头管理

此外,防治鸡疫病还要加强源头管理,特别是对于一些闲散养殖场,则更应当加强日常监管与指导,通过开展养殖技术培训与养殖经验宣传等手段,不断提高闲散养殖户的养殖水平与防疫意识。进一步完善地区鸡病监管制度,建立健全免疫制度、疫情报送制度、免疫档案制度、收运处理制度等,强化源头管理,科学防范疫病。

结语

总而言之,在鸡群养殖过程中,要结合养殖实际情况,科学进行鸡群免疫与疫病预防工作,同时加强对鸡群日常情况的跟踪与了解,及时掌握鸡群健康动态,确保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鸡疫病并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

猜你喜欢
鸡病种鸡鸡场
肉用种鸡育成阶段的养殖管理技术
种鸡转群注意这七点
种鸡休产期该咋管理
鱼腥草防治鸡病的方法
鸡病治疗过程中的难题及对策分析
鸡病主要流行特点与防治措施
如何搞好鸡场消毒和病毒病免疫接种
鸡病治疗过程中的难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首次进口曾祖代白羽肉种鸡
规模化鸡场生产成本构成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