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雏春季培育的工作重点

2018-02-13 09:02张颖
今日畜牧兽医 2018年11期
关键词:饮水器雏鹅周龄

张颖

(黑龙江省畜牧总站 150069)

育雏是指雏鹅0~4周龄阶段的饲养管理,是养鹅生产中的关键环节,饲养出成活率高、体质健壮的鹅雏,养鹅就成功了一半,再卖个好价钱就能获得好的经济效益。进入春季,随着种鹅开产、种蛋开始孵化,养鹅陆续开始了,北方春季气温低,且变化大、昼夜温差也大。这个季节育雏不同于夏季,管理上要注意以下五点。

1 注意温度

初生鹅雏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弱,直至3周龄才能适应外界气温的变化。由于北方春季室外温度低,因此,控制好温度对雏鹅生长发育尤为重要。一般育雏期的最初温度不得低于30℃,以后逐渐降低,直至到5~6周龄脱温。具体温度为:1~5日龄,30~28℃;6~10 日龄,28~25℃;11~15 日龄,25~22℃;16~21 日龄,22~20℃。注意温度不可忽高忽低,防止鹅雏感冒,或因温度低而挤压致死。此外温度控制需要灵活掌握,健雏温度稍低些,弱雏稍高些,晚间比白天稍高些;同时结合鹅雏表现来适时调节室内温度,如雏鹅表现远离热源,张口呼吸,两翅开张,频频饮水,即为温度过高。相反,如果雏鹅表现躯体蜷缩,互相挤压,发生集堆现象,说明温度低。饲养过程中,需要细心观察,看鹅施温,及时调整,为雏鹅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

2 注意湿度和通风

进行合理的通风。生产中往往注重保温而忽视通风,使舍内的湿度大,造成一种高温高湿的环境,雏鹅在这种环境下生活最易患感冒。因此,要注意控制舍内湿度,一般舍内相对湿度以60%~65%为宜。育雏舍要设有通气孔或气窗,在保证舍内正常温度的情况下,适当开窗通风,保持鹅舍内空气新鲜,但要注意的是在给舍内通风时避免贼风或穿堂风,不要让凉风直接吹到鹅身上,以防鹅感冒等。

3 注意密度

雏鹅饲养密度按照每平方米计算:1~7日龄25~20只,8~14日龄 20~15 只,16~21 日龄 15~10 只,22~30 日龄 10~6 只。 生产中有些养殖户为了提高育雏温度,增加饲养密度,提高房舍利用率,而造成舍内环境条件出现恶化,鹅雏发生啄癖,雏鹅均匀度降低,增加了鹅雏的死亡率;反之密度过小不利于保温,房舍利用率也降低。因此,要提供适宜的饲养密度,并随着日龄的增长,不断调节饲养密度,保证鹅雏的正常的活动和生长发育。

4 注意饲养管理

4.1 开口

每个围栏内放好料盘和饮水器。雏鹅出壳24h后,即可给其饮用24℃左右的温开水,连用3d,开口水可用0.02%的高锰酸钾溶液,以后还可在水里加些蔗糖或电解多维。

4.2 开食

雏鹅开口2~3h后即可开食。开食料用雏鹅专用配合饲料,也可用肉仔鸡配合饲料代替,同时添加一些切细的鲜嫩的青绿饲料来引诱雏鹅啄食,鹅雏开食后即可转入正常的饲养。第1周要少喂勤添,以雏鹅吃8成饱为宜。饲喂次数逐渐减少,1~10日龄每天喂7~8次,11~20日龄每天喂5~6次,20日龄以后每天喂4次。要保证雏鹅阶段饲料的相对稳定,提供雏鹅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

4.3 分群

按照强弱、大小进行分群饲养,每群鹅雏数量不宜过大,以100~200只为宜。对体小、体弱的鹅雏放到温度稍高的地方特殊看护。加强饲养,对病雏要进行隔离治疗。

4.4 放牧与放水

正常情况下,雏鹅饲养至15日龄后,在天气晴朗、气温适宜的日子可以放牧,21日龄后羽毛长齐、大毛也长出,可以开始放水。但是北方春季温度低,青草少,一般不进行放牧和放水,要在6月以后才开始放牧和放水。但是雏鹅在20日龄后,可以选择温暖的日子赶到运动场进行活动,以适应室外的温度,增强雏鹅的体质。

5 注意卫生与防疫

5.1 疾病防治

现在的养殖者一般都有“预防为主,防大于治”的意识,因为一旦发生传染病就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比较重视防疫工作。但对环境卫生方面重视程度还不够,往往忽视一些饲养管理操作而引发一些细菌疾病的发生,如大肠杆菌或几种细菌混合感染等,加之盲目重复的投药造成抗药性,使一些细菌很难被完全杀灭而长期存在于环境中,不但增加了养殖成本、降低了鹅雏成活率,造成了经济损失,也给以后的生产留下了隐患。因此,疾病防疫和环境卫生同样不容忽视,要加强每个环节的饲养管理,才能真正做到防病。

5.2 消毒处理

进鹅雏前,要对育雏舍、运动场和周围环境,以及设备、舍内围栏、饲槽、饮水器、饲养工具等进行彻底清洁、消毒。雏鹅饲养后,要每天打扫鹅舍内外卫生,每周对鹅舍内外及环境全面消毒1次,饮水器和饲槽间隔1d进行1次消毒措施。

5.3 疫苗免疫

雏鹅出壳1d颈部皮下注射小鹅瘟疫苗或小鹅瘟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7d后再注射1次;15日龄左右注射鹅副黏病毒和流感二联苗。注射疫苗前,可饲喂一些多维等防止鹅雏应激。要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保持环境清洁卫生,防止雏鹅白痢、伤寒、副伤寒以及大肠杆菌等细菌性疾病的发生,必要时可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黄芪多糖或微生物制剂等,来提高雏鹅抗病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猜你喜欢
饮水器雏鹅周龄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研究
雏鹅痛风“三步五防”更有效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浅谈雏鹅养殖关键技术措施
浅谈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雏鹅育雏前的准备工作与育雏方法
Water consumption and wastage of nursery pig with different drinkers at different water pressures in summer
育雏用具和设备早准备
不同饮水器保育猪用水总量及浪费水量对比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