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渡县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及应用

2018-02-13 12:16杜世兴
乡村科技 2018年8期
关键词:切块中耕机械化

杜世兴

(弥渡县红岩镇农业工作站,云南 弥渡 675600)

随着马铃薯作物种植面积的日益扩大,以传统人工种植、人工收获为主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因此,云南省弥渡县积极在全县推广与应用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

1 弥渡县马铃薯生产现状

弥渡县面积1 523.43 km2,辖6镇2乡、89个村(居)委会,农业人口30.1万人,耕地2.4万hm2,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弥渡县是全国菜篮子产品产业重点县,是国家农业部实施淡季蔬菜开发、南菜北运的基地县之一,同时也是云南省商品蔬菜基地县。马铃薯种植历史悠久,以冬早马铃薯为主,主要分布在红岩镇吉祥村、弥城镇龙泉村、双海社区以及寅街镇武邑村、河东村、大庄村、东风村和德苴乡塘子村等村委会。新品种(丽薯6号)推广种植面积达到0.2万hm2。

弥渡县与云南省马铃薯研究中心、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师范大学薯类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楚雄州农业科学院、大理州农科所和丽江农科所等科研院所保持经常的合作交流,不断引进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筛选良种进行推广。1995年,弥渡县成功筛选出马铃薯新品种会-2进行推广示范,平均产量由原来的1 363 kg/667 m2提高到了1 784 kg/667 m2,增产幅度达到了30.89%。2009年,筛选出马铃薯新品种丽薯6号,2010年扩大种植面积平均产量2117kg/667m2,比会-2平均产量2027kg/667m2增加90kg/667 m2,增产幅度为4.4%。2012年,丽薯6号、7号开始在弥渡县大面积推广替代会-2号,平均产量2.5t/667m2,总产量5万t,产值1.2亿元,已成为当地群众实现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

2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

2.1 播前准备

2.1.1 品种及种薯选择。首先,优选品种。应选择优质、高产、抗病的中晚熟品种,弥渡县以丽薯6号、合作88号为主。其次,精选种薯。选择表面光滑、无病残斑点的原种或一二级种薯,约150 kg/667 m2。最后,种薯处理。实施整薯播种时,整薯大小以50~70 g/个为宜。实施切块播种时,于播种前切块,切块不宜过大或过小,以10~20 g/块为宜。每个切块一定要带一两个芽眼。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切块作业中切到病薯或烂薯时,用5%高锰酸钾溶液或75%酒精浸泡1~2 min或进行擦洗消毒。如果切块放置时间过长,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消毒。切块完成后立即用甲基硫菌灵、农用链霉素加入滑石粉拌种后晾晒。

2.1.2 机械准备。马铃薯进行机械化作业之前,检查所有配备的作业机器和配套机,所有机器务必经过安全技术的检验,要求机器使用性能良好,液压悬挂结构操纵灵活,位置准确、可靠,保证作业安全和高效。

2.1.3 机械整地。选择地势较为平坦、具有一定规模面积、有利于机械化作业的地块种植。要求坡度不大于25°,所选择地块耕层深厚、结构良好、疏松透气、保水保肥且光照好,土地相对平整。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整地;深耕前施撒农家肥进行深耕翻压,播种前旋耕碎土、平整土地、疏松土壤。

整地要求如下:要求地面平整,高差不大于3~5 cm,表土软硬适中,深度均匀一致,田面无杂草、杂物;耕深30~35 cm,使农家肥料翻埋入土与土层混合;土地由于常年浅耕造成犁底层,要利用农机深松作业,打破犁底层现状,提高马铃薯单位面积的产量。整地后达到墒平土细、无杂物方可播种。

2.2 播种

2.2.1 播种时间。弥渡县马铃薯种植的最佳节令为每年的10月中旬至12月底。

2.2.2 种植密度。如何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得益于合理的种植密度。按照近几年马铃薯品种试验特性,结合农艺要求确定合适的播种量。行距100 cm,株距27~30 cm,播种4 440株/667 m2左右。需要注意的是,在地块两端,播种机调头时易出现种、肥外露或漏播现象,需人工补播补盖。

2.2.3 种植方式。采用聚播种、施肥、铺设滴灌带、覆膜为一体的马铃薯播种机进行播种。

2.3 中耕管理

2.3.1 中耕。松土、除草、追肥、培土等可在中耕作业中一次完成。作物生长期中耕作业次数以2次为宜,第1次中耕在出苗后目测出苗率达到50%且株高5~10 cm时进行,在株高生长至20~25 cm时进行第2次中耕。需要做到适时中耕,中耕松土深度、培土高度及厚度符合农艺要求,达到土壤疏松、土块细碎的要求;保证行距与播种行距一致,力求做到不伤苗、不铲苗。

对于平种种植模式,在马铃薯出苗期中耕起垄,在花期前进行中耕、追肥、培土。视杂草生长情况,同时喷施药剂除草。对于露地垄种种植模式,在马铃薯花期前追肥培土,中耕机应具有良好的行间通过性能,追肥作业应无明显伤根,伤苗率小于3%,追肥深度6~10 cm,追肥部位在植株行侧10~20 cm。肥带宽度大于3 cm,无明显断条,施肥后覆盖严密,视杂草生长情况,同时喷施药剂除草。对于垄铺膜种植模式,在地下茎距膜面2 cm左右时进行上土压膜作业,覆土厚度以2~3 cm为宜。

2.3.2 病虫草害防控。根据马铃薯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按照植保要求选用药剂及用量,然后根据机械化高效植保技术操作规程进行防治作业。苗前喷施除草剂应在土壤湿度较大时进行,均匀喷洒,在地表形成一层药膜。苗后喷施除草剂在马铃薯3~5叶期进行,要求在行间近地面喷施,并在喷头处加防护罩以减少药剂漂移。马铃薯生育中后期病虫害防治,中耕作业时同步喷施除草剂,可有效减少田间杂草。播种后出苗前使用植保机械做好苗前除草工作,667 m2选用克无踪200 mL兑水25 kg喷雾。6—7月马铃薯花期重点做好晚疫病、虫害防治。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可667 m2选用75%丙森锌(安泰生)可湿性粉剂200 g、银法利60~70 mL兑水50 kg进行喷雾防治,7~10 d喷洒一次,共喷洒两三次。马铃薯主要虫害有蚜虫、瓢虫,用18%乐斯本1 000倍液、40%乐果1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2.3.3 灌溉。在作物生长期间,注意要在现蕾期和初花期及时灌水,盛花期更是不能缺水。采用大型移动式喷灌、同步膜下滴灌和垄作沟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装备,严格按照马铃薯生长期需水和需肥的规律,适时灌溉施肥,提倡应用一体化技术。需要注意的是,收获前20 d不宜灌水,以促进马铃薯外皮老化。

2.4 收获

2.4.1 割秧(打秧)。割秧通常在收获前10 d左右进行,先用作业机器割掉全部薯秧。割秧可以促进薯皮变硬、变厚和老化,有效减少收获时对马铃薯的破损,同时防止收获时薯秧缠绕在作业机器上造成作业不畅。通过机器打碎的薯秧,依然留在田间供土地吸收。技术要求是灭秧后依然可露出土地垄型,保持垄型完整,做到不伤垄;茎叶杂草去除率大于等于80%,切碎长度小于等于15 cm,割茬高度小于等于15 cm。

2.4.2 收获。割秧后7~10 d可以收获。马铃薯收获机一般由机架、掘土铲、振动筛和托轮组成,马铃薯收获机与拖拉机成三点悬挂连接。通过试验选择振动式马铃薯收获机,可减小工作阻力和机械故障率,减小机组作业转弯半径。作业质量要求:马铃薯收获机明薯率大于等于97%,埋薯率小于等于3%,损失率小于等于2%,掘土深度大于等于15 cm。

2.4.3 残膜回收。收获后要尽可能把地块里的残留废膜清理收拾干净。

3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应用在弥渡县还不成熟,依然处于试验推广的起步阶段。而且由于资金方面的投入不足,引进的作业机器性能不够先进,推广面积不大。

3.1 资金问题

马铃薯的生产过程对于机械适应性不比其他作物,机械价格过高,导致农机户投资生产的难度加大,大大限制了机械化生产的发展。

3.2 技术问题

目前,弥渡县引进的机具生产性能比较差,机器可靠性较低,生产效率并不高,机器故障多,漏薯、伤薯等比率较高,分离不好,明薯率低。

3.3 体制问题

马铃薯在弥渡县的生产以户为单位,地块比较分散,种植面积小,大片连片种植少,还未形成具有规模化、集团化、生产化的经营模式,难以推广机械化作业。

4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建议

首先,建议加大农业部门的资金投入力度,实现资金导向;集体资金扶持种植,争取扶贫立项;采取银行贷款和农机户投资为主的投资多元化形式,探索股份制经营。通过采取多种投资鼓励机制,鼓励和支持农机户购买机具。其次,引进适合马铃薯生产要求的机械。加快机械发展,提高农户种植效率,提高农户种植热情,加大种植面积。再次,建立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示范区,积极采用先进机械和先进技术,以点带面,以小带大,辐射全县,推动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最后,合理规划,统一经营生产,分户管理,实行统分结合、集中连片种植,有利于机械化生产作业。

5 结语

虽然现如今弥渡县在马铃薯机械化生产上刚刚起步,但是相信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弥渡县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水平将会得到大幅度提升,从而为促进弥渡县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切块中耕机械化
比萨切块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油菜如何中耕培土防冻
费乌瑞它切块与整薯播栽的性状和产量
中耕深松蓄水保墒技术
中耕深松蓄水保墒技术
西兰花切块去芯机构设计与试验
浅谈如何做好大姚核桃中耕管理工作
南北差异大到你想象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