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畜牧兽医舆情监测监管工作

2018-02-13 17:43刘福华
畜牧兽医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舆情畜牧业舆论

刘福华

(武威市凉州区武南镇畜牧兽医站,甘肃 武威 7333000)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新兴传播媒体的兴起,引发舆论格局变动,互联网挑战政府公信力。而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启群众的畜产品质量安全、下接畜牧业投入品安全,而中间的服务人员、从业人员则是贯穿与畜牧业发展全过程的骨干力量。加之现阶段人民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程度普遍较高,涉农舆情事件关注程度节节攀升,做好新形势下畜牧兽医舆情监测监管工作刻不容缓。

1 新形势下畜牧兽医网络舆情的关注点

1.1 动物疫情始终是舆论关注的焦点

“禽流感”、“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情影响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使畜产品流通停滞,养殖业效益下滑尤其是人民群众对于兽传人性动物疫病的惊慌心理,主导着舆论焦点的发展趋势。

1.2 “生态畜牧”的提法逐年上升

“生态畜牧”的提出为畜牧业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为当期畜牧业的发展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阶段畜牧业在向“生态畜牧”的转型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许多问题则成为了媒体和舆论讨论的热点。

1.3 畜禽污染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问题倍受关注

畜禽养殖业作为当前农村环境卫生污染的来源,是改变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和的重要源头,畜禽污染成为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过程中的“老、大、难”问题。而发生于2013年的黄浦江死猪事件更是将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推向了风口浪尖,引发了舆论高热,网民的图文爆料成为了主要的信息源。

1.4 畜产品安全事件成为了引爆网络舆论的导火索

在国内受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洋奶粉热点话题频出,乳品质量安全成为了全舆论的关注重点,国内乳品企业持续被舆论聚焦。“假牛肉”、“廋肉精”、“苏丹红”、“死猪肉”事件被媒体报道后更是成为了热点新闻,畜产品质量安全仍是备受舆论管制的焦点话题。

1.5 畜禽产品价格波动引发着市场大战

“辛辛苦苦赚三年、一赔回到解放前”成为畜禽价格波动时候养殖户的真实写照。畜禽价格忽高忽低,挫伤了养殖户的发展积极性,激发着养殖户对于市场调整引起价格大幅度波动的不满,成为当前舆情监测监管工作中的隐形推手。

2 造成畜牧兽医舆情监管难的原因

2.1 监管规范化程度函需进一步加强

网络舆情处于匿名性和虚拟性交织的状态,缺乏有效监管和规范 发言者无需考虑承担相应的后果和法律责任的问题,进而显得肆无忌惮。

2.2 信息真实性难以区分

部分网民很少质疑信息的真实性,也没有进行成熟的思辨,仅凭主观臆断对信息发表意见,带有严重的感情色彩,易导致真相的掩盖、言论的失实。

2.3 网络舆情传播的新特点

网络舆情传播快,范围广,聚集效应强,但可控性较差对在网络中四处粘贴攻击诋毁类的信息,只能被动采取堵截、删除等方式,防不胜防。

2.4 新兴网络舆情监管手段缺乏

对不利言论,主要采取删除了事,很少对事实进行澄清。有些问题早已解决,但反映问题的信息一直在网络中传播蔓延,仍可能引发新的不良影响。

2.5 对网络舆情掉以轻心

对网络舆情掉以轻心 大多数人认为网络仅仅是发泄情绪的途径,对网络舆情不愿闻也不愿管,怀着自生自灭的心态看待网络舆情,也是造成网络舆情难以实施有效监管的重要原因。

3 开展网络舆情工作的主要做法

3.1 主动学习,增进知识,拓宽知识面

畜牧兽医舆情应对不仅是应对媒体、网络本身的狭义问题,而是一个应对民意、民权、民生的广义问题。作为畜牧兽医工作者,必须努力提高对于新媒体及其影响的认识,创新工作方式,掌握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提高政民沟通的智慧与艺术,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需要。面对网络突发事件,要坚持解决问题与舆论引导同步进行,回应网络疑问要及时主动,真诚做到有错误要敢于道歉,有误解要积极澄清,纯粹情绪性的要以冷处理为主,积极、妥善面对网络舆论。

3.2 健全机制,主动作为,积极应对

预防媒体舆论炒作,工作履职扎实到位,监管无死角盲区,执法不徇私情,是有效控制舆情的根本。

3.2.1 形成互通有无的协调沟通体系 做到与新媒体及记者搭建快速协调沟通的平台,形成良性互动,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战;

3.2.2 充分发挥现有监管体系的作用 加强网络监测、实地调研和隐患排查,在日常的工作当中,每天抽1~2 h时间,采取人工搜索和技术软件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国重大新闻媒体如新浪、搜狐、网易等的博客、论坛、时评和本地网站的论坛、贴吧进行浏览查看,整理筛选有关于畜牧兽医方面的舆情信息,关注网名们的跟帖、跟评情况,掌握舆论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舆情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3.2.3 加强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 如遇突发群体性事件,一定要坚持“事故处置”与“舆情引导”并重的原则,抢占第一时间占领舆论制高点,在宣传部门的指导下及时发布准确、统一、权威的信息,为事件处置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尽量不给网络媒体炒作机会。

3.2.4 探索舆情大数据分析 建立提前发现“弱信号”的机制。重视舆情焦点、热点问题的积累梳理,对与出现的敏感字眼,第一时间引起工作人员的警觉,做好舆情信息发现在苗头、处理在萌芽、化解在一线。

3.3 关注舆情研判、实事求是的整理舆论信息

对出现的舆论热点,认真细致的做好分析研判,做到“不漏选、不重复、不过时”。尤其是在负面信息方面表明媒体关注程度和转载、跟帖数量。加工整理舆论信息。同时在向领导呈送舆情信息的时候保证舆论信息的原汁原味、形式的简明扼要、表达准确无误。切忌在加工整理过程中人为的误解、篡改、删节舆论信息内容,造成舆论热点问题的失实。

3.4 强化信息公开,突出正面宣传

信息公开透明是解决问题的第一要务,利用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政务信息公开平台,建立信息发布制度,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及时在门户网站及时公布重点、热点工作信息,不断提高利用网络舆论提升自身公信力的能力;运用党报党刊及主流媒体,以主流之声引导舆论,放大主流,缩小负面。

猜你喜欢
舆情畜牧业舆论
映像畜牧业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消费舆情
舆情
舆情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