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法结合涂抹法治疗初生仔猪混合感染型皮肤病

2018-02-13 17:43郝小东
畜牧兽医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疥螨病涂药疥螨

郝小东

(甘肃省天祝县旦马乡畜牧兽医站, 甘肃 天祝 733200)

2017年3月,某养殖户养殖的母猪所产仔猪产后发生混合感染型皮肤病,发病仔猪共5窝45只,经过治疗,治愈42只,死亡3只,治愈率93%。仔猪皮肤呈现发红,溃烂,结痂过程,经过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仔猪皮肤病为葡萄球菌和疥螨混合感染引起。用注射药物和皮肤涂抹药物的方法治疗此混合感染,得到很好疗效。

1 病原

仔猪感染疥螨引起疥螨病,疥螨寄生于仔猪皮肤内引起的以皮肤炎和瘙痒为特征的皮肤病。常引起仔猪皮肤发炎、发痒、脱毛、结痂、肥厚,仔猪由于瘙痒到处摩擦引起其他病菌感染。葡萄球菌感染仔猪引起仔猪的葡萄球菌病,表现为仔猪渗出性皮炎,多发性关节炎。在母猪粗放饲养条件下,或是仔猪产后环境不良,二病常以混合感染形式存在。由于猪的免疫力差异常可引起全窝仔猪发病。

疥螨,寄生在猪皮肤深层,虫体大小为0.2~0.5 mm,呈淡黄色龟状,其口器为咀嚼型,其在宿主表皮内挖凿隧道,以皮肤组织和淋巴液为食,在皮肤隧道内发育繁殖。其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若虫、成虫四个阶段,全部发育过程都在宿主体内完成。其离开宿主体后可存活3周以上。疥螨通过直接接触或者是间接接触感染。当环境不良如阴暗、潮湿、不卫生及营养不良时促进疥螨病的发生。

葡萄球菌在健康动物的皮肤、呼吸道、结膜粘膜等都广泛存在,引起仔猪葡萄球菌病的病原是猪葡萄球菌。当饲养环境发生变化时或猪存有免疫抑制因素如转群、断奶、混群饲养方式突然改变、通风不良、免疫抑制性疾病等因素时导致本病的发生。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其在管理粗放时更易发生。本病对10 d内初生仔猪呈高死亡率,可达80%。环境卫生差的粗放型饲养方式发病率可达10%。仔猪出生时可通过母猪的生殖道感染,当环境变化时特别是仔猪的皮肤受损伤时更易发生本病。葡萄球菌对磺胺类、青霉素、金霉素、土霉素等抗生素敏感,但易产生耐药性。

2 临床症状

初生仔猪一般在产后第2 d发病,皮肤先发红,如染了红色一般,尤其在肩甲、背部非常明显。在眼睛周围、耳廓、面颊、肛门周围、下腹壁无毛处皮肤出现红斑、红片。继而皮肤破溃,渗出淡清色浆液性黏液。后皮肤干燥形成棕褐色、黑褐色坚硬厚痂皮,并呈横纹龟裂状,如果强行剥离痂皮,会露出红色多汁的创面,创面可深达0.5 cm,创面附着有带血的浆液或脓性分泌物,触摸患猪皮肤温度升高,被毛粗乱,渗出物和被毛粘连,食欲不振,脱水,严重者死亡。耐过猪皮肤逐渐修复,经过30~50 d后厚痂脱落。大月龄的仔猪或育成猪也可发病,但病变轻微,大多无全身症状,可自行康复,但发育迟缓,出栏延迟。患猪有时关节增大,肿胀,化脓,跛行,全身时,呈败血症变化。

3 诊断

结合仔猪临床症状及产后发病特点,用实验室检查方法确诊。

3.1 取材检查螨虫

用刀刃刮取患部与健康部交接部皮肤,痂皮直到稍微出血,把刮取皮屑置于载玻片上,滴加50%甘油水溶液,在低倍镜下观察可发现螨虫体。

3.2 检查葡萄球菌存在

将皮屑病料制成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发现有短链状或葡萄串状排列的圆形、卵圆形革兰氏阳性球菌。

4 治疗

对母猪和仔猪用伊维菌素一次性皮下注射300 μg/kg.同时对仔猪用阿莫西林钠,恩诺沙星混合肌肉注射,1 次/d,连用5~7 d。或10 %磺胺间甲氧嘧啶1 mL∕头,2次/d,连用5 ~7 d。待皮肤结痂后用阿莫西林,伊维菌素各等分加入凡士林或鸡油混合均匀,患处涂抹,连用5~7 d。或用青霉素80 万IU,敌百虫5 g、链霉素100万IU,将固体药品压成细末状和鸡油混合均匀,全身涂抹,连用5~7 d。

5 预防

本病的发生与母猪的饲养管理和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预防控制本病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5.1 母猪驱虫

经常给母猪驱虫,尤其在产前20 d驱虫1~2次,清除母猪身体表面的疥螨病,防止疥螨病传染到仔猪,引起仔猪皮肤糜烂瘙痒,摩擦破溃引发葡萄球菌病。

5.2 清洁环境及用具

清洁环境卫生,保持圈舍干燥,定时消毒杀虫,产前产后用2%氢氧化钠溶液彻底消毒圈舍。用0.5%双甲脒溶液或1%螨净溶液彻底喷洒圈舍及用具。

5.3 防止仔猪皮肤损伤

检查圈舍围栏、地面、墙壁、食槽等用具,清除不平表面和尖锐物体,改变圈舍的粗糙表面。防止仔猪因为活动、玩耍、打斗而造成的皮肤损伤,给葡萄球菌感染造成机会。

5.4 环境控制

控制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本病在圈舍封闭时容易发生,当舍内氨气浓度和湿度高时,仔猪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本病,因此应加强圈舍通风。加强光照。

5.5 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给母猪和断奶仔猪饲料里加锌和维生素A、维生素D,可有效预防因应激造成的猪只抵抗力下降,发生葡萄球菌病。

5.6 仔猪管理

产后仔猪注射10%长效土霉素1 mL/只。加强对仔猪身体损伤的保护,在断尾、剪牙,注射,断奶、转群时,认真做好消毒,尤其在剪牙时,要剪的彻底,防止仔猪互相啃咬时,划伤皮肤。

6 小结

葡萄球菌病在仔猪主要表现为仔猪的渗出性皮炎症状,疥螨病主要也表现仔猪的皮肤损害症状。二病常以混合感染症状出现。与母猪的饲养管理和环境的控制密切相关,因此,防治本病也要从母猪的饲养管理和控制圈舍环境方面着手。混合感染对初生仔猪的危害大,病程长、死亡率高,治疗的重点在于及早发现,采用全身治疗和外敷涂药的方法治疗。体外涂药时要把握时机,在皮肤溃烂时禁忌涂药,结痂后才能涂药。对断奶仔猪治疗的重点在于加强饲养管理,结合外敷涂药的方法,尽快恢复皮肤的新生。

总之,仔猪葡萄球菌病和疥螨病的混合感染是一种可控制的仔猪常见病,应该说,对于混合感染预防的作用要大于治疗的意义。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本病的特点综合防治。

猜你喜欢
疥螨病涂药疥螨
如何做好规模化猪场疥螨病清除
猪疥螨病的诊断和防控
牛疥螨病防治
犬疥螨病的诊治
羊疥螨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和防治
山羊疥螨病的诊治
扶他林软膏并非想用就用
浅谈藏医《四部医典》外涂药的开发价值
斑蝥酊治疗神经性皮炎
猪疥螨病的流行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