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癌中医辨治思路探析

2018-02-14 07:15赵宏波
江苏中医药 2018年2期
关键词:莪术肾癌健脾

赵宏波 刘 浩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北京100144; 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

肾癌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故又称为肾细胞癌,发病率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2%~3%,在泌尿生殖系肿瘤中仅次于膀胱癌位居第二[1],且近年来还有升高趋势。肾癌在中医典籍中无明确记载,但因其三大症状:腰痛、血尿、肿块,可归属于中医学“腰痛”“血尿”“积聚”等范畴。中医病位在肾、脾胃、肺、肝,病机多为虚实夹杂,正气不足,阴阳气血逆乱,气、血、痰、湿、瘀、浊积聚为毒,治疗以健脾益肾、补气养血、清利湿热、活血化瘀等为法[2-4]。

笔者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发现中医药治疗肾癌,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还应充分考虑肾癌患者不同阶段的病机特点,分期论治,更好地体现中医药的个体化优势,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最佳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1 以健脾益肾、祛瘀解毒、软坚散结为基本治疗方法

扶正同时,兼顾祛邪。祛邪以活血化瘀、解毒散结为主。例如:临床可选用鳖甲煎丸活血祛瘀、软坚散结;气滞血瘀者,可在失笑散、血府逐瘀汤的基础上加减化裁,配合行气之品,促进气血运行[6]。单味中药方面,也有很多选择,水蛭活血通络,归肝经,药效可达至阴之处,抗癌解毒[7];三棱、莪术、丹皮,活血破血,缓消软坚;牡蛎、海藻、昆布、鳖甲、穿山甲等,不仅散结,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白花蛇舌草、海藻、川芎能有效清除内毒素,解毒抗癌。

肾癌的形成以正气亏虚为基础,而正虚又以脾肾亏虚为主,其中肾元亏虚是肾癌的主要内因。病理状态下,脾肾亏虚日久,脏腑推动运化功能失调,气机不畅,气血津液逆乱,聚而形成痰瘀,痰瘀不化,发展成为癌毒肿块,故痰瘀毒互结是核心病机。

因此,治疗上基于“肾为五脏之主”的原则,以“补肾”为补他脏之根本,“固肾”则各脏安,临床上常用地黄丸类的补肾之品,配合益肾填髓药物,如:枸杞、寄生、黄精、淫羊藿、肉苁蓉、杜仲、女贞子、旱莲草等。此外,脾胃强弱也关系到肾之盛衰,因气血通过饮食化生,故补肾必健脾和胃,药用山药、炒白术、茯苓、薏苡仁、麦芽、鸡内金等。

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健脾补肾是肿瘤的基本治法。健脾补肾药物可以通过促进免疫器官发育、免疫细胞分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周期,诱导肿瘤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调节细胞因子,抑制肿瘤干细胞增殖,调节机体内分泌激素水平发挥作用[5]。

2 肾癌术后,以益气养血、祛瘀解毒为主

正气虚是肾癌的病机关键。临床早期发现肾癌,往往采取手术的治疗方式,而手术本身又会耗伤气血,因此术后患者多气短乏力、气虚血亏,治疗应积极给予益气活血、补肾健脾之品,扶助正气,以增强患者机体的抗邪能力。

与此同时,患者术后体内常遗留瘀血,与痰湿积聚,久之容易发展为热邪、毒邪,加之部分患者术前需要进行新辅助化疗,化疗药物同样会产生寒、热、瘀、毒,手术前后,各种毒邪相叠加,导致疾病缠绵难愈。总的归纳起来,主要是三种毒邪:原肿瘤未清除的余毒、手术前后之毒、新生的痰瘀热毒[8]。

治疗上,补虚方药主要以补气养血为主,临床常用补中益气汤、八珍汤、当归补血汤等,同时可加入鹿角胶、阿胶等血肉有情之品,促进患者体力恢复,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此外,针对术后邪毒,在扶正的同时,应少量加入祛邪抗肿瘤之品,如枳壳、陈皮、当归、川芎、赤芍、半夏、黄柏、苦参、萆薢、莪术、半枝莲、半边莲、白花蛇舌草等,起到行气活血、祛瘀解毒、清热燥湿的作用。其中,莪术行气破血、消积止痛,其提取物莪术醇对肾癌细胞尤其敏感,不但可以杀伤肿瘤细胞,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与分化,而且抑制肿瘤细胞核代谢及血管生成,临床上已受到广泛关注[9]。

总之,肾癌术后应用中药不仅有利于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而且远期疗效好,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10]。

3 肾癌进展转移,分脏腑辨治

临床观察发现肾癌最易转移肺和骨,一旦出现远端的转移,治疗常常较为棘手,而且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不到10%,患者多在2年内死亡。

3.1 肺转移 肾癌出现肺转移,多表现为多发、双侧肺结节,最常见于肺下叶。患者初期多见咳嗽、咳痰,甚至咳血,进一步发展则出现气短、乏力、喘憋等症状,临床多见气阴亏虚、痰湿蕴肺等证候,治疗可采用生脉散、百合固金汤、二陈汤、六君子汤等方药,再配合贝母、桔梗、杏仁、枇杷叶、瓜蒌、三七等药物止咳化痰,缓解症状。

3.2 骨转移 肾癌也常出现骨转移,肾生髓主骨,因此治疗上首先可给予补肾壮骨药物,如生熟地、山茱萸、枸杞、菟丝子、肉苁蓉等,同时配合虫类通络药物,如水蛭、全蝎、蜈蚣、地鳖虫等活血化积、通络止痛。另外,在辨证基础上,还可加用“三骨汤”(补骨脂、骨碎补、透骨草),抑制破骨细胞激活,减轻溶骨性破坏,缓解症状[11]。

4 中医药配合靶向、生物治疗,取长补短

4.1 靶向治疗并发症 靶向药物是肾癌确诊后临床治疗常用的药物之一,但是长期使用出现的药物副作用常给患者身心带来痛苦,此时配合中医药治疗具有一定优势。

首先是皮疹问题。轻度皮疹呈淡红色,分布稀疏,伴有轻度瘙痒,治以疏风透疹为主,用防风、薄荷、荆芥、升麻、葛根等药物;中度皮疹颜色较深,分布密集,色红或暗红,治疗常予五味消毒饮化裁,清热解毒、凉血消斑;重度皮疹甚至会出现皮疹破溃、流脓,治疗应在清热凉血、解毒基础上,加用黄芪、鹿角胶等补益之品,益气养血,透脓外出,促进溃疡面恢复。

其次是腹泻症状。轻度腹泻患者病位多在脾,治疗上多用参苓白术散、六君子丸等方健脾化湿、补脾益气;如经过积极治疗,患者症状仍无缓解,可在健脾基础上,加用补肾益气之品,如四神丸、金匮肾气丸、麦味地黄丸等,补脾益肾,固肠止泻,减少腹泻次数,缓解症状。

4.2 生物治疗并发症 还有很多患者选择在肾癌确诊后使用IL-2和IFN-α等生物治疗,进一步控制肿瘤。然而,部分患者在生物治疗过程中,对IL-2和IFN-α治疗常出现的副反应,如恶心、呕吐、关节痛、药物热、乏力等,难以耐受,最终不得以中断治疗。

中医认为,生物治疗出现的以上副反应,病机多为本虚标实,脾肾两虚,兼有痰瘀夹热。因此,治疗应在补肾健脾的基础上,联合化痰祛瘀、清热,同时因脾胃属中焦,还要兼顾中焦枢纽的运转、气机的升降,给予和胃降逆、泄浊化气之品,不但可以减轻甚至是消除不良反应,还可以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患者一般状态及KPS评分[12]。

5 肾癌终末期的姑息治疗

对于肾癌终末期的患者,治疗主要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为目的。晚期患者常见的问题很多,如癌性发热、癌性疼痛、胸腹水、恶液质、血尿等,中医药也可进行积极干预,提高患者带瘤生存能力。

5.1 清热利湿 终末期肾癌患者病机更为复杂,虚实寒热互见,临床用药往往需要反复斟酌,谨慎用药。然而,我们经过临床观察发现,在错综复杂的症状中,常见湿热下注病机,因此临床治疗多加入清热利湿之品,如仙鹤草、凤尾草、大黄、土茯苓、黄柏、鱼腥草等,可以有效缓解局部症状。此外,我们多年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发现该药单用可以清热利湿,减轻患者痛苦,配合生物治疗使用则能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

5.2 固护胃气 清热利湿药物大多药性偏凉,反复使用容易伤及脾胃,引起胃痛、胃胀、消化不良等不适。治疗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固护脾胃,“得谷者昌”,能进饮食,方可化生气血,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基础。常用药物如:生麦芽、鸡内金、鸡矢藤、薏苡仁等。

6 中药外治,不可替代

中药外治法对于肾癌患者症状缓解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临床上,中医康抚辅以炒茴香热敷法对肾癌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疗效明显[13]。我们临床使用中药泡洗、中药熏治,配合康复治疗(微波、淋巴引流等),对于缓解患者肢体麻木、困重症状,改善睡眠,消除下肢水肿有明显疗效。中药外敷同样可以缓解患者癌性疼痛,减轻腹痛、腹胀等消化道症状,促进胃肠道蠕动;热奄包外敷温经散寒,活血止痛,也可以起到止痛消肿、除胀的功效。

总之,中药外治作为中医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使药物直达病所,发挥作用,且副作用小,无肝肾损害,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7 典型病例

王某,女,59岁,退休。2012年8月初诊。

主诉:反复腰酸、腰痛,伴有乏力1月余。患者于2012年7月体检时发现右肾占位,大小约4cm×3cm,在医院行右肾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右肾透明细胞癌,未侵及肾盂及肾被膜,输尿管、血管断端未见肿瘤。2012年7月术后行干扰素+白介素-2治疗1周期,但因患者不能耐受副作用而停止,遂寻求中医药治疗。刻下:腰酸腰痛,以右侧为甚,伴有乏力气短,容易劳累,活动后加重,大便干,小便次数多,纳可,眠差。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辨证:气血两虚,脾肾不足,瘀血阻滞。治法:益气养血,补肾健脾,活血祛瘀。处方:

当归18g,太子参12g,炒白术12g,白芍15g,赤芍15g,生地12g,茯苓15g,枸杞子12g,杜仲12g,牛膝12g,地龙12g,半枝莲15g,生牡蛎12g,仙鹤草15g,柏子仁15g,女贞子12g,旱莲草12g。

2014年8月复诊:2年来一直在门诊口服中药。患者自觉腰酸、腰痛较前好转,偶有发作,活动后加重,咳嗽、咳痰,痰多色白,大小便调,眠差。舌质暗红、苔白,脉沉细。查胸部增强CT发现右肺中叶小斑片影,结合病史,考虑肺转移。辨证:脾肾两虚,痰湿蕴肺,瘀毒阻滞。治法:补肾健脾,燥湿化痰,祛瘀解毒,软坚散结。处方:

枸杞子12g,鳖甲18g,杜仲12g,牛膝12g,半夏15g,陈皮12g,炒薏苡仁20g,地龙12g,浙贝母20g,生牡蛎12g,太子参12g,白术12g,柏子仁15g,女贞子12g,旱莲草12g,瓜蒌12g,桔梗10g,莪术10g。

2015年8月复诊:患者偶发腰酸,伴有双下肢浮肿,尿频、尿急,大便干,纳差,眠差,偶有咳嗽、少痰。舌质暗红、苔薄黄,舌根苔厚,脉沉细。肌酐:87μmol/L。复查胸部增强CT发现右肺中叶小斑片影较前略有增大,未见淋巴结肿大。辨证:脾肾两虚,湿热下注,瘀毒阻滞。治法:补肾健脾,清热利湿,祛瘀解毒,和胃。处方:

牛膝15g,山药15g,枸杞子12g,猪苓15g,浙贝母20g,莪术12g,地龙12g,枇杷叶15g,竹茹15g,丹参15g,石菖蒲12g,郁金15g,仙鹤草15g,败酱草15g,虎杖12g,鸡内金15g,生麦芽15g,土茯苓18g,苦参15g。

2016年1月复诊:患者一般状态可,未诉明显不适。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沉细。肌酐:95μmol/L。复查胸部CT较之前无显著变化。一直随访至今,患者病情平稳。

按语:肾癌基本病机多属脾肾两虚。患者疾病初起,行手术治疗后,症见腰酸、腰痛、乏力、气短,结合舌脉,一派虚象,临床表现与基本病机相符,加之手术后元气大伤,肾损更甚,气血不足,还兼有瘀血,因此治疗上给予益气养血、补肾健脾、活血祛瘀之法,祛瘀之品,还兼有祛邪、抗肿瘤之功效,适合长期使用。2年后,患者出现肺部小斑片影,考虑存在肺转移,症见咳嗽、痰多、舌暗苔白,属痰湿阻肺证。痰瘀互结,更容易形成结节,因此治疗应在原有基础药物上,加用燥湿化痰、软坚散结之品,使药物直达病灶,散肿散结,同时注意健脾燥湿、化痰祛瘀,消除形成结节之邪毒。1年后,患者出现腰酸、水肿、尿频、尿急症状,舌暗苔黄根厚,脉沉细,病久出现湿热下注证,因此在扶正祛邪的同时,加用清利下焦湿热之品,保护肾脏。

[1] 孙燕,石远凯.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575.

[2] 刘睿,邓跃毅.肾癌术后的中医药治疗体会[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9,10(7):629.

[3] 周微红,奚颖.周维顺治疗肾癌经验[J].江西中医药,2012,43(2):12.

[4] 崔虎军.中医药治疗肾癌浅探[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3):39.

[5] 周蕾,阮广欣.健脾补肾法治疗恶性肿瘤研究进展[J].中外医疗,2015,34(27):194.

[6] 冯艺兰,蓝兰,赵晶,等.论活血化瘀法治疗恶性肿瘤[J].四川中医,2017,35(1):30.

[7] 李英英,贾晓玮,郭立中.周仲瑛教授辨治肾癌转移1例[J].吉林中医药,2011,31(9):903.

[8] 张凯,朱永士,马楠,等.肾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应用中药联合干扰素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8):672.

[9] 姜苗,郭晶,陈文强.莪术醇体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4,33(8):623.

[10] 汪益民,屈维龙,尤志新,等.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早期肾癌保肾术后远期疗效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12):2810.

[11] 邓博,贾立群,高福云,等.三骨汤对骨转移癌OPG和RANKL表达的调节作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9):1390.

[12] 张辰岑,尤建良.微调五号方治疗中晚期肾癌患者的临床研究[J].黑龙江医药,2014,27(6):1385.

[13] 曾白兰.中医康抚辅以炒茴香热敷法在肾癌根治手术后护理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8):256.

猜你喜欢
莪术肾癌健脾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加工炮制过程对温莪术活血化瘀功效的影响
广西莪术乙酸乙酯部位的抗血栓作用
三棱-莪术有效组分配伍液对慢性盆腔炎大鼠盆腔粘连的影响
UFLC-Q-TOF-MS法分析蓬莪术有效成分
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肾癌期间引发高血压的分析
自噬与肾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