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常见疾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2018-02-14 09:04张保平
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16期
关键词:生物性羊病寄生虫

张保平

(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畜牧局马坊镇兽医站,吕梁 033100)

0 引言

畜牧业的迅猛发展为羊养殖产业提供客观的发展条件,羊养殖逐渐呈现规模化特征,无论是在羊只数量、质量还是养殖规范性方面都有很大进步,促进羊养殖户收益增加同时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除认识到羊养殖产业良好发展状态外,也应认识到当前羊养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开展有效的策略分析。羊疾病是影响羊养殖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羊养殖产业发展中,应正视自身在羊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有效分析其原因。

1 羊疾病发生原因

1.1 生物性因素

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寄生虫以及真菌都是生物性因素的主要构成部分,通常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都是由上述生物性因素引起。通常羊传染病的主要发病原因是微生物入侵,其具有传播速度快的特点,能迅速造成羊群染病并死亡,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另外,病毒入侵羊体引起的传染病包括羊传染性脓包病、口蹄疫、羊痘等,而细菌入侵羊体时通常会引发炭疽病、破伤风、羊肠毒血病等,导致出现寄生虫病的主要原因是寄生虫入侵,与病毒、细菌不同的地方在于寄生虫病会对羊只体内的营养成分成分有所吸收,造成养殖贫血、营养不良等问题,影响羊只健康成长和发育。

1.2 非生物性因素

1.2.1 饲养环境不卫生

很多规模化养殖场不重视羊养殖环境管理,在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疏忽,造成羊圈卫生条件不达标,导致大量细菌滋生,养殖管理现状对羊疾病预防及为不利,一些羊圈内的粪便通常2周打扫一次,使羊圈内的病菌数量超标。此外,在病死羊处理方面管理不当,很多病死羊采取浅埋处理,缺乏严格的消毒处理,造成羊疾病蔓延风险增大。

1.2.2 饲养管理工作不到位

饲料管理是预防羊疾病的主要方式,但是实际养殖中,部分养殖场出现饲料随意堆放的问题,在饮用水管理方面也不合格。饲养水大多来源于河水,水污染问题成为影响饮水质量的因素,饲料变质和水源污染问题都是造成羊养殖质量下降、羊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另外,由于饲养科学性较差,不重视营养的搭配,进而降低羊身体的免疫能力。

1.2.3 检疫工作重视程度不高

养殖场在引进外来羊只时,需要在羊只进场前进行检疫,避免羊只疾病带入养殖场,但是养殖场缺乏对检疫工作的重视,很多引进羊只直接进入养殖场,为羊只疾病感染埋下隐患。

2 预防措施

2.1 加强日常管理

羊养殖场的日常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养殖户为节省资金,在养殖中不愿意将过多资金投入到养殖场的环境改善方面。相关研究显示,日常管理工作有利于消灭疾病传染源,可以有效防止羊传染病的发生,因此应在日常养殖中强化饲养管理。

2.2 加强日常消毒

消毒属于羊养殖场的日常管理工作之一,通常扑杀病羊后,要及时对使用的工具进行消毒处理,包括场地消毒,但是在实际养殖场消毒工作中,大多养殖场易忽视这部分内容,埋下病毒传播隐患。日常消毒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注意药物均匀喷洒。

2.3 加大羊病预防管理力度

羊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耗时较久,并且工作量大,需要地方以及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给予支持和指导。因此,政府主管部门需要有效保证资源配置,为羊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指导,并制定长期计划,在制度方面为羊疾病控制提供保障。

2.4 加强羊病教育宣传和监督执法力度

活体羊流通环节和产地检疫的监督不力也是引发羊病大范围爆发和扩散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需要结合政府支持,加大地方羊疾病预防和控制方法宣传,并强化监督执法工作,保证病羊隔离和处理。

3 治疗对策

3.1 羊普通疾病治疗

普通羊疾病设计的范围较广,通常分为内科疾病、外科疾病和产科疾病3类,结合羊养殖实践可知,导致出现普通羊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养殖和营养代谢失衡等问题。如在内科疾病常见的肠胃炎,发病羊会出现精神萎靡不振、食欲降低、腹泻等症状,通常发现患病羊后应给予及时治疗,避免延误病情造成羊只死亡。在疾病治疗时通常需让患病羊口服浓度为0.5%的痢菌净液50~100 mL,采用静脉注射浓度为5%的葡萄糖500 mL,灌服8~15 g止泻克痢粉[1]。

3.2 羊传染病治疗

细菌、支原体、病原菌生物支原体是造成羊传染病的主要原因,如果出现感染问题,病菌和细菌会不断繁殖,之后会出现毒素和病毒因子释放,如果不合理治疗疾病会造成羊机体的损伤。羊传染病的大规模爆发易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2],因此,羊传染病应引起养殖户的高度重视。如常见的传染性胸膜肺炎,该疾病具有急性传染特征,直接传染和间接传染都是该疾病的传染方式,患病羊的疾病感染症状主要是体温升高和呼吸障碍。临床上主要采用的治疗方法为0.5 g九一四、5%的葡萄糖溶液,静脉注射,加2 g红霉素,每5 d服用1次红霉素[3]。

3.3 羊寄生虫疾病治疗

蛔虫、螨虫和线虫是常见的羊寄生虫疾病类型,该疾病在发病中呈现群发性和季节性的显著特征,并且严重危害羊只健康,寄生虫在羊体内吸收营养并产生毒素,很容易造成羊只营养不良、贫血等症状,严重时会造成器官损伤,最终造成羊只死亡[4]。温暖、潮湿的养殖环境中也易爆发肝片吸虫病,并且一经病发对其他寄生虫疾病有诱发作用。在临床疾病治疗上通常采用口服硝氯酚的方法,结合不同羊只的体重情况调整药物用量,通常为3~4 mg/kg[5]。

4 结束语

随着羊养殖规模的扩大,羊疾病发生率也在不断上升,并且疾病呈现爆发性、集中性特征,为疾病防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兽医难以在疾病诊断方面作出及时、有效的判断,影响病情控制工作。目前在羊养殖产业发展中,需要集中分析常见羊疾病发生的原因和应对措施,将损失降到最小。在羊病预防措施方面,应该加强饲养管理,综合运用多种诊断方式对羊进行疾病检测,并且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对策。

猜你喜欢
生物性羊病寄生虫
使用三法巧查羊病
新加坡Green Mark标准的亲生物性指标研究:基于气候响应视角
海洋中“最难缠”的寄生虫:藤壶
试论淡水养殖常见生物性病害与防治技术
白话寄生虫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杂志稿约
秋冬常见羊病的预防和治疗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大学英语基层组织建设研究
浅析羊病治疗中存在的误区与解决措施
浅谈羊病流行趋势与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