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畜牧养殖技术分析
——以生猪养殖为例

2018-02-14 01:44马美芬
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14期
关键词:断奶猪群猪舍

马美芬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丰镇市畜牧局动物卫生监督所,乌兰察布 012199)

0 引言

在广大基层地区,由于受到资金与技术等诸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虽然生猪养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但散养户占据主导地位的局面没有得到改善,如何更加科学合理的养殖生猪,关系到整个地区的动物养殖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探讨生猪养殖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1 合理调整种群结构

1.1 妥善优化种群结构

科学选择种猪、优化种群结构,是提高生猪养殖效益的关键措施。养殖户应该坚持自繁自育、全进全出的原则。在进行仔猪出栏销售中,可以利用生猪市场销售低迷的现状,或者繁殖任务较轻的情况下,购进优良种猪冻精,开展广泛杂交,逐渐改善本养殖场生猪品种的生产性能。在推进过程中要做好疫病防范工作,要从正规渠道购进,避免疫病在养殖场内传播。同时,养殖户还应该注意及时淘汰劣质种猪,将遗传性能较差、生产率较低、产仔率较低、生长较为缓慢的能繁母猪及时淘汰,减少资源浪费,提高饲料利用率[1]。结合该养殖场的生产实际,通过引进种猪冻精,淘汰生产效率较低的能繁母猪,进一步对生猪种群结构进行优化,当生猪市场价格上升时,养殖场能够快速投入生产。

1.2 适时出栏

结合多年的生产经验,内三杂、内四杂、DLY等品系的生猪最适宜的出栏体重约为110 kg,错过最佳出栏日期,会使生猪体内脂肪大量堆积、瘦肉率下降,影响生猪的猪肉品质。同时,在今后养殖中还会导致养殖成本进一步增加,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待生猪市场开始回暖时,应以降低养殖场生产成本为目的,做到适时出栏,确保生猪养殖效益最大化。

2 做好饲养管理工作

生猪在不同生长阶段有着不同的饲养管理任务,饲养技术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要结合不同生猪的生长阶段,为其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确保饲料营养价值全面,该研究主要对哺乳期仔猪、断奶期仔猪和育肥期仔猪的饲养管理工作进行论述。

2.1 哺乳期仔猪

第一,仔猪出生后,要及时使用干净的纱布,将口鼻和全身的黏液擦干,去除胎膜,增加新生仔猪的活力。仔猪出现假死时,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救治。第二,仔猪出生1 h内,要保证仔猪及时吃上初乳,母猪分娩后3 d分泌的乳汁为初乳,初乳中富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母源抗体。对于不能自主吃乳的哺乳仔猪,应该做好人工哺乳工作,使哺乳仔猪通过吃乳获得被动免疫,加速胎粪排出,促进消化道完善。第三,哺乳仔猪出生3 d后,每头猪注射200 mg铁制剂,预防贫血发生。出生3 d后和断奶时,每头猪注射0.1%的亚硒酸钠溶液1 mL,防止仔猪僵猪和断奶后水肿病与白肌病的发生,同时也能显著提高仔猪的抵抗能力。第四,产房要保持干燥清洁,产房内只要存在小猪,就不能使用清水冲洗[2]。1~3日龄,仔猪产房温度应该维持在30~32 ℃;4~10日龄的哺乳仔猪,产房温度控制在28~30 ℃;11~30日龄的仔猪,产房温度控制在26~28 ℃。

2.2 断奶仔猪

仔猪从断奶至75日龄,这段时期被称为断奶仔猪,又被称为保育猪,这个阶段是仔猪生长的关键阶段,它直接决定育肥上市的时间,若要获得良好的生产性能,必须从营养、环境、疾病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控制。断奶仔猪养殖中,要严格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这样能够有效防止疾病在猪群中传播。断奶过程多采用一次性断乳法,在断奶前7 d,要逐渐减少乳汁投喂量,增加饲料投喂量,通常在5 d内完成断奶工作。断奶仔猪在转群前,要对空栏进行彻底的冲洗和消毒,空栏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 d。仔猪断奶后,为有效减少应激,饲料应该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通常7 d左右的时间逐渐过渡到断奶仔猪饲料。仔猪断奶前2 d要密切观察仔猪的生长情况,避免因为消化不良而引起腹泻。仔猪逐渐适应断奶后,要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则,每次添料3~4次。结合猪群生长情况,要根据猪群生长大小强弱,做好科学的分群工作,保持圈舍分群合理,密度适当,要及时将患病猪隔离饲养。日常要保证圈舍卫生良好,做好猪群调教工作,训练猪群吃饭、睡觉、排便三定位,注意做好猪舍温度和湿度控制[3]。在断奶第1周,饲料中可以适当添加一些抗应激药物,同时还应该适当添加一些抗生素类药物,预防腹泻发生。断奶7 d后,使用伊维菌素和阿维菌素等驱虫药物进行体表、体内寄生虫的驱虫工作。

2.3 育肥猪

育肥猪饲养管理的重点是要做好饲料的供给工作。生猪在育肥阶段,通常采用干粉饲料饲喂,每天饲喂3~4次,采食量不限。同时还要严格控制好猪舍的温度和湿度,湿度控制在50%~70%,温度要结合季节和天气变化情况综合确定,控制在16~21 ℃。日常要确保猪舍通风良好,当育肥猪体重达到90~100 kg时,要及时做好疫病检查工作,经过全面检疫获得检疫证明后,就可以运输到屠宰场,屠宰检疫达标后上市销售[4]。

3 做好猪疫病防控

3.1 紧抓基础免疫

养殖场要结合自身猪群发病史与周围疫病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免疫程序。每年春秋两季,要定期对猪群进行集中免疫注射,预防特大疫病,确保免疫率100%。同时针对某些动物疾病,在疫病流行高峰期,还要做好疫苗免疫补种工作。

3.2 做好消毒管理工作

严格消毒管理,制定完善的消毒制度,是确保猪场疫病爆发的重要举措。要结合养殖场疫病的流行特点和流行趋势,科学地选择消毒剂,并确保消毒剂轮换使用,避免病原产生耐药性。猪舍内部通常可以使用百毒杀、季铵盐类消毒剂进行消毒,猪舍外不可以使用烧碱溶液、生石灰溶液进行消毒。保育舍消毒,应该先清洗清扫,然后使用福尔马林熏蒸,最后选择烧碱、过氧乙酸等消毒剂进行全面消毒[5]。猪群发病后要立即隔离,并将病情上报当地兽医单位,由兽医进行全面诊断,明确病原后,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防控。将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禁止上市销售。

4 结束语

基层畜牧养殖技术是畜牧养殖产业发展的关键,在实现生猪养殖经济收益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大力发展基层畜牧养殖技术、合理调整种群结构、强化饲养管理工作,同时做好疫病防控工作,实现生猪养殖的良好经济收益,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断奶猪群猪舍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仔猪断奶前阉割好处多
冬季猪舍有啥讲究
防控猪群免疫抑制的技术措施
应用HyD在仔猪断奶早期可提高维生素D的效价
阳光猪舍与普通猪舍育肥对比试验分析
新型帐篷式猪舍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