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荆斩棘,孤者为王

2018-02-14 19:24苏尘惜
风流一代·青春 2017年6期
关键词:牢笼异乡人小城

苏尘惜

走吧走吧,人总要学会自己长大

2003年秋天刚来时,我慵懒地窝在汽车后座,从家乡小城前往省会城市杭州念高中。

车子疾驰着,将高速公路两边的景物一一抛在身后,我仿佛看见一座座大厦正迅疾地土崩瓦解着,而里面存放着我往昔的回忆,最后一幕,那么明亮闪烁着,如同窗外穿刺而来的阳光。

伙伴们在KTV的包厢里为我饯行,说是让我在功成名就后拉他们一把。明知是玩笑,我却满是心酸,再过些日子,这些熟悉的面孔将成为我脑海里的一张脸谱,或是手机里的一个号码,难受。恰好有人献曲,唱到“走吧走吧,人总要学会自己长大”,走吧走吧,我甩甩脑袋对自己说。

如果可以,我才不要经历这种盛大的离别。与挚爱的朋友告别,还要与父母分开生活,也不知过多久才能见他们一面。

我当然抗议过,但是没用,我妈总是有很多办法让我屈服。最管用的一招,是她说,如果你想一辈子平平庸庸待在小城,那就别去杭州读书了。

“平平庸庸”四个字,当时听起来特刺耳,那个年纪的人,总带着点傲娇,带着点叛逆,谁都觉得自己独一无二,与这个世界不一样。不就是异乡求学吗?有什么了不起,一次次地自我催眠,直到最后踏上征程。

到了杭州收费站时,我坐在车上,转头看向车后,看了很长一段时间。我妈问我后面有什么好看的,我说不出来,后面什么都没有,我只是在做告别,属于自己的告别仪式,彻底将那些眷恋抛下。

于我这么个背井离乡的人来说,眷恋无疑是毒药,侵蚀着我身体的每一寸地方。征程才刚刚开始,学会遗忘是第一项技能,将自己抛成空壳后,到新的地方,装上新的灵魂,认识新的人。

如泥泞般的新生活

一个人烧饭,一个人做家务,是我10岁就学会的技能;15岁那年,我又学会了一个人住近百平方米的房子。

那是同学父母眼里艳羡的学区房,走几步就可以到达校园,在我眼里,不过是间冰冷的屋子而已,还抵不过学生宿舍的一个床铺,至少有人情味。刚开始害怕的时候,打电话给我妈,但电话那端永远是忙不完的吆喝声,不是在仓库就是在麻将室。她有忙不完的工作和人际关系,以此奠定我优质生活的基础,却连一句“一个人住习惯吗”都没有问过。

我打给好友,小城的生活节奏总是终止在10点之前,她刚接起我的电话就哈欠连连,谈了些学习生活上的事,过会儿就慵懒地说:“想睡了!”然后轻轻挂断电话。此时的我,却亢奋不已,望着夜幕如瀑,脑海中不断勾勒着“脸谱”故事,成为我的娱乐项目之一。

在新的学校里,有人说我带方言口音的普通话很土,有人说我内衬的毛衣颜色难看得掉渣,还有人说我成绩好是因为作弊……他们说过很多,我忘得也差不多了,那些排斥没有恶意,只因我不是本地人而排斥,习惯使然。

知道自己不被喜欢,我只需稍微偏离他们的视线,看不见,自然就不会有议论,所有的课间休息,我总是低头看书、做作业。

无风,无波澜,我安静学习,友善为人,流言慢慢烟消云散,但我总是憋着,感到累。集体外出烧烤时,他们一群一群闹着,唯独我,像严肃的记录者,守在边上,逡巡着他们脸上的表情,解读着张合着的嘴型。当时特别怀念小城的我,欢笑悲伤都有人分享,不似如今这般孤家寡人。

“我们这有特别好的烤肉片,来尝尝?”有甜腻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回过神来发现是同桌,她手里正拿着串热腾腾的烤肉,往我嘴边凑来。

泥泞一般的新生活,挣扎时总是迷乱方向,越陷越深,以为前路一片黑暗,于是彻底放弃挣扎。事实上,只需多一点点的聆听和观察,就能发现有人守在身边,试图指引。从她手中接过烤串的同时,我笃定地说了声:“谢谢!”

自由是孤独的牢笼

独自生活,唯一的优点是自由,说得好听点,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2005年,电视上、广播里,甚至同学们的八卦里,都在谈论《超级女声》,大家都说要去报名参加,骚乱着的少女心里,当然有我。

报名之前的那几个晚上,我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那些叫嚣着梦想的广告词像蚂蚁一样啃噬着我。周五,我洗漱好就出了门,清晨的马路上很安静,偶尔有计程车疾驰而过,还有自行车发出叮铃铃的响声,晨练的老人们脸上是祥和的微笑,一切如常,可我却没了上学的心思。望着不远处的教学楼,我走向了另一个方向,坐上公交车,终点在西湖边。

那些压抑在心底的抑郁和不满一股脑地喷薄而出,没有父母照顾的日日夜夜,一味学习的每分每秒,我只知道父母口中的成功,就是积极向前,得到最好。可到底什么东西最好?有界定吗?对于有唱歌梦想的人来说,在舞台上完美展示自己才是最好。那我呢?我生活学习的意义在哪里?

真的需要思考吗?或者只是我厌倦了两点一线的孤独生活,想借着电视台节目的梦想号召寻求点刺激?我不知道,只是呆呆地坐着。

没有神奇地出现替我排解烦恼的陌生人,也没坑我的坏人,只有平静的湖水。粼粼波光反射着阳光,微微荡漾着,掀起极微小的波澜,宁静得好似世界的主场只有我。我不知自己坐了多久,深深地吸了口气,看了眼手表,发现自己已经在湖边傻傻地坐了一上午,回学校应该能赶上下午的课。

没想到的是,在学校里等待我的,竟然有多日未见的爸妈。我妈一见我就上来拧我胳膊,厉声训斥我荒唐。我没反驳,出奇安静地挨训,甚至还有点微小的幸福。是在那一刻明白过来,逃课出走,只不过想引起一场骚动,将两个小时车程外的爸妈召唤过来见面,尽管是潜意识的,但这才是真相。

失去了必要的约束,会觉得自由也是一座牢笼,孤独的牢笼。

学校附近的餐馆里,爸妈一个劲劝诫我要听话,能在杭州学习不容易,别冲动砸了自己的前途。是你们的前途吧?我在心里默默反驳,表面上却是顺从模样,撒娇着问他们,生意再忙,能两周抽出一天时间来看我吗?

是的,我学会了和解,与斗争的自己和解,与父母和解。

孤者為王

高考成绩公布那天,我守着电脑等韩剧更新,抛开所有学习的负担后,我只想做一只懒懒的宅虫,就算蛀空整个夏天我也甘愿,反正分数已经确定能上心仪的学校和热爱的专业,一切都成定局。

好友打来电话,只听到沙哑的抽泣声,应该是哭了一阵,还没缓过来。她说这三年的勤奋付出,竟连二本线都上不了,付不起高昂的三本学费只得选择复读一年,怎么办?好友倾诉了好久,才有缝隙让我插上一句话:“要不,我来你家?”

“别来,我妈肯定要问你的分数,一问我就死定了。”她这么一说,堵得我什么话都回不了,谈话戛然而止。

曾经是最亲密的朋友,不知不觉地在时间荒原里走散,就算能找回彼此,也不似当初,只因我成了她们眼中的异乡人。

我最初很讨厌成为异乡人,意味着在一个新的地方重新扎根生长,靠自己的力量,可当那力量渐渐充斥着我的生活后,才知可贵。

当过异乡人,才能体会有多少的眷恋蚀骨,有多少的困难挡路,还有那些排除万难誓要杀出条血路的狠劲。在故乡,退路太多,在异乡,no back。

好几年以后,我顺利大学毕业,进入全国知名媒体工作,有人问我最怀念读书时期的哪个阶段。我说高中时代,可用八个字概括———披荆斩棘,孤者为王。

这大概,是我这小半生,最宝贵的财富。

猜你喜欢
牢笼异乡人小城
边境小城马斯特里赫特
这座偏远小城,能成为年轻人的伊甸园吗
异乡人
致异乡人
南美小城
异乡人
逃出牢笼的袋鼠
A Case Study: The Strategy of Translating Metaphor and Alliteration
单独中的洞见
阿尔卑斯山中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