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瓦尔帕莱索

2018-02-14 09:39华小清
环球人文地理 2018年2期
关键词:南美智利太平洋

华小清

作为国家重要的政治中心,各国的国会大厦一般都设立在首都,但智利的国会是个例外,位于距离首都圣地亚哥城以西约120公里的海港城市——瓦尔帕莱索,这也成为智利政体的一大特别之处。

瓦尔帕莱索位于智利中部,原本只是一个小渔村,受益于得天独厚的港口位置,在地理大发现和淘金热盛行时期,它一跃成为南美太平洋沿岸的最大港口,吸引了大量德法移民来此定居,各种欧式建筑从此拔地而起,为瓦尔帕莱索日后成为彩色的“梦幻之城”奠定了基础。2003年,瓦尔帕莱索旧城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其实,这座风光无限的城市,前身不过是一个不知名的印第安人小村,就连城市的名字都是外来殖民者赋予的。那么,这个原本只有极少数房子和教堂的村庄,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和魅力,一崛而起成为智利的名片呢?

“太平洋珍珠”多灾多难的海港城市

翻开厚厚的瓦尔帕莱索历史文献,满眼尽是这座城市饱受重创的痕迹:地震、海啸、战争、海盗……这座城市历经磨难,伤痕累累,却又在不断的打击和毁灭中崛起、重建,以顽强的生命力赢得了世人的瞩目。

瓦尔帕莱索位于太平洋沿岸,是世界上地震多发地区之一。该城建在向海倾斜的陡峭山坡上,历史上多次遭遇强烈地震的袭击:1906年,瓦尔帕莱索发生8.4级大地震,城市的三分之二顷刻间变为废墟;1960年发生的9.5级地震,甚至诱发了20世纪最大的一场海啸……

除了各种不可预测的天灾,瓦尔帕莱索还饱受战争的侵扰。除了英国人、荷兰人和西班牙人曾先后攻占这座城市,智利也发生过数次内战。内战期间,瓦尔帕莱索沿着海湾滨水地带的商业区几乎毁于一旦。

战争不断袭扰瓦尔帕莱索,给当地人民带来沉重的伤痛,而殖民者的不断到来,却塑造和改变了这座城市。

16世纪,瓦尔帕索莱沦为西班牙人殖民地后,迅速成为欧洲船只在绕行南美洲南端前必然停靠的补给港。19世纪中叶,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掀起了一场淘金热,瓦尔帕莱索作为淘金客最重要的中转站之一,迎来了黄金时期。当时,这里不仅建起了拉丁美洲最古老的证券交易所,还有整个南美大陆第一家由志愿者组成的消防队和智利第一家公共图书馆,当地的第一份西班牙语报纸《瓦尔帕莱索导报》也在那时开始出版,至今仍在全世界发行,成为最古老的西班牙语报纸……这座小渔村似乎在一夜之间,就崛起成为辉煌一时的大城市,被人誉为“太平洋珍珠”。

这个天然良港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不仅给瓦尔帕莱索带来了繁荣的经济,还培养了智利强大的海军实力。

1879年,为了争夺硝石和鸟粪,智利与秘鲁、玻利维亚两国爆发了著名的南美太平洋战争。凭借精良的海上军事实力,智利海军步步为营,以少胜多,打败了秘鲁和玻利维亚联军。此后,作为战胜国的智利几乎垄断了全部的硝石资源,成为世界上唯一的天然硝石出口国。并且,凭借在战争中掠夺的领土,智利的国际地位大大提升,成为与阿根廷、巴西并立的南美强国。

这场战争的胜利被智利人详细地记录在瓦尔帕莱索的各种标志性建筑物中,比如在著名的索托马约尔广场,市民建立起众多海军英雄纪念碑,用来纪念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士,其中一座纪念碑的顶部是阿图罗·普拉特塑像。作为智利海军最杰出的人物,普拉特素有“海军第一英雄”之称,曾多次参加过大规模海上战争。在南美太平洋戰争中,普拉特率领木制军舰与秘鲁海军主力铁甲战舰殊死战斗,最后英勇献身。

如今,战争的硝云弹雨已成过往云烟,当年在战场上厮杀呐喊的海军将领们,安静地沉睡在海军纪念碑一侧的地下室里,似乎并不欢迎游人前去打扰。

智利的文化首都“上帝打翻颜料瓶的城市”

1914年,巴拿马运河开通,瓦尔帕莱索作为世界港口的地位逐渐消失,城市经济出现大衰退,商人和富豪们纷纷选择离开,好在许多艺术家留了下来,更多的作家、诗人和画家也纷至沓来,融入当地的风情。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瓦尔帕莱索最终拥有了作为智利文化中心的地位。

多年来,艺术家们前赴后继,在瓦尔帕莱索掀起了一场生机蓬勃的草根文化运动。他们建立基金会,恢复城市的主要文化遗产,积极改进旅游设施,并引入爵士乐、民族音乐和歌剧节。

2003年,在这些草根活动家的多方努力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于批准将瓦尔帕莱索老城区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同年,智利国民议会宣布瓦尔帕莱索成为智利的“文化首都”,智利文化部迁至此处。endprint

猜你喜欢
南美智利太平洋
南美小城
南美三大高海拔球场
欢迎回家
老顽童
复古又Chic南美插画家笔下不一样的女性力量
《环太平洋》第二部
“环太平洋—2016”军事演习开幕
震出来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