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Ps效益评价理论在《土地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02-14 02:28吴明发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23期
关键词:教学组织教学方法

摘  要:为了提高《土地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对土地管理实践问题的分析能力,在借鉴BMPs效益评价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广东海洋大学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三能型”人才培养的实际,提出了“一、二、三阶梯法”的教学组织方法,并运用在广东海洋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管理学》的课程教学中,以期为同类院校同类专业该门课程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土地管理学;教学组织;BMPs效益评价理论;“一、二、三阶梯法”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23-0131-03

土地管理学即是介于土地科学和管理科学的一门交叉学科,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学科,主要研究土地管理的基本理论,相关法规的法理解释及其适用,行政、法律、经济和技术等管理手段在土地管理实践中的综合运用,以及如何分析和解决社会经济活动的各种土地问题,如何合理组织土地利用,以提高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1]。

《土地管理学》作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理论来解决实践土地管理过程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地管理的热点问题随之发生改变,土地管理的实践也跟着改变。因此,在《土地管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必须随着实践需求做出相应地调整,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近年来,高校教师对如何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展开了大量研究,例如,朱道林等认为土地管理学是土地科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土地科学研究域的重要内容,是研究土地科學中侧重土地公共属性、社会属性问题研究的领域[2]。廖元焰强调土地管理学科中高等测绘教育的不可或缺作用,认为土地管理专业即为现代土地测量学,并对如何提高测量教学提出见解[3]。冯新伟在梳理土地管理实践工作重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结合管理实践的《土地管理学》课程教学重点[4]。齐艳红等从师资力量、合作企业、学生就业取向、社会需求4个方面探讨了校企联合教学模式的可行性,认为《土地管理学》课程实施校企联合教学模式可行[5]。由此可见,不论是从课程的人才培养导向,还是课程的教学侧重,教师们授课的目标都是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一定的土地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为此,笔者结合广东海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尝试运用最佳管理实践(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BMPs)效益评价理论,应用于《土地管理学》课程教学中。

1 BMPs效益评价理论简介

最佳管理实践主要应用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中,是对流域水文、土壤侵蚀、生态及养分循环等自然过程产生有益于环境,以及保护流域水环境免受农业生产活动导致的污染的一系列措施。可以分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管理措施)2类,其中非工程措施是一些新管理措施的操作程序或现有管理措施的改进,如耕作管理、养分管理、景观管理等[6]。

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中,BMPs效益评价包括环境效益评价和经济效益评价2个方面。环境效益评价主要有定点观测和模型模拟2种方法。定点观测通过观测比较实施治理措施和未实施治理措施时的流域产出(泥沙、氮、磷等污染负荷)来评价措施有效性;利用模型模拟方法,在模型参数测定和验证的基础上,分别对未实施BMPs和实施BMPs的2种情景进行对照模拟,根据模拟结果评价措施的有效性,该方法是当前农业最佳管理措施和非点源污染控制研究中广泛采用的方法。经济效益评价包括BMPs成本(如建设费、维护费等)和农户实施BMPs后收益变化(经济收入的增加或减少)2个方面[7]。

BMPs效益评价的核心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定量化方法开展评价。依据广东海洋大学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三能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实际情况[8],借鉴该理论思路,在《土地管理学》教学过程中,可以从管理效果和实践效果2个方面建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评分法开展评价(如表1)。评价的结果反作用于《土地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推动修正评价指标及其分值,从而形成相对封闭的有效管理评价系统。

2 教学组织

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实现既定的课程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土地管理学》教学评价指标,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采用全过程教学的“一、二、三阶梯法”组织教学,即教学实施前的“一个讲在前面”,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二个过程参与”和教学实施后的“三个考核公示”。

2.1 一个讲在前面 在正式授课前,即教学实施前的第1堂课,从上课纪律、教学要求、文献阅读、教学安排和教学考核几个方面和同学们讲在前面。

2.1.1 明确上课纪律 一是公开主讲教师个人信息,包括电话、邮箱、QQ、微信等,让同学们对授课教师有充分的了解;同时要求班长、学习委员向授课教师提供电话、邮箱、QQ、微信等,为师生课程学习互动建立交流通道。二是公开纪律要求,明确上课讲话,旷课、迟到、早退和请假的纪律惩处标准;要求班委的纪律检查委员每堂课做好课堂纪律记录,下课时交由任课教师签名确认。三是重视课堂行为规范,即上课时衣着要得体,迟到时要从前门进教室并且喊报告,上课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回答和讨论问题要传播正能量,手机要静音特别是未经允许不可以拍视频等。如果违反学生行为规范,教师有权及时制止,直至请学生离开课堂且以旷课论处。

2.1.2 明确教学要求 一是上课认真做好笔记,教学结束后检查笔记记录情况,并按百分制记入成绩,做为课堂笔记的考核依据,且做为期末考试的主要题库。二是认真准备和积极参加课堂讨论,成绩按百分制记入到课堂回答问题的考核中。三是阅读课后主要参考文献,其内容是主题探究和案例判断的主要素材来源。

2.1.3 引导文献阅读 文献分类主要有书籍类、期刊类、规程类、网站类。书籍类主要包括其他土地管理及其相关教材,必读的有朱道林主编的2016年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土地管理学》(第二版),王万茂主编的2010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土地资源管理学》(第二版),张正峰主编的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土地资源管理学》。期刊类主要推荐刊登专业前沿性内容的刊物,必读的有《中国土地科学》、《中国土地》、《地理学报》、《自然资源学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规程类主要推荐《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农用地估价规程》。网站类首推教材配套——华中农业大学张安录教授建设的《土地管理学》国家精品课程网站,其次是国土资源部、中国土地学会、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中国土地网、中国土地市场网。

2.1.4 公开教学安排 公开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教学大纲包括课程概况、课程简介、课程性质、教学目标、理论教学内容及其每一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实践教学内容及安排、课程考核要求和课外阅读参考资料。教学计划是把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细化到第个学时第节课的上课时间;教案是体现教学计划中每节课授课的详细内容。三者从概括到具体,层层递进,互为补充。

2.1.5 公开教学考核 对教学效果评价指标进行详解,管理分70分、实践分30分。在管理分中,期末考试占50分,分别从基本知识、较难知识和综合知识3个方面出试题,目的是既让同学们掌握基本知识,又拉开成绩差距,确保勤奋的学生考出好成绩;出勤考核10分,从旷课、迟到、早退和请假4个方面考查。即旷课1次扣10分,随机抽检旷课3次全班通报,旷课四次以及取消考试资格,终结考核为0分;迟到和早退1次分别扣5分;正式请假即履行完整的请假手续者不扣分,否者以旷课论处。课堂考核10分,从课堂纪律、回答问题和课堂笔记3个方面考查。在课堂上讲话影响周围同学学习的,第1次给予警告,第2次以迟到论处,第3次以旷课论处;随机抽查回答问题,视回答情况给予0~10加分,主动回答问题者加分翻倍;从课堂笔记的完备度量化分数,以百分制计算,占课堂考核比重的0.3。在实践分中,主题探究案和案例判断各为15分。主题探究以论文形式考查;案例判断分成案例组织和案例分析,分别为40和60分。以小组形式研讨案例,由组长确定分工,教师只对案例的结果进行考核,考核分在80分以上,则组长在考核分上再奖励10分(最高100分),反之组长则在考核分上扣减10分(最低0分)。

2.2 二个过程参与 “二个过程参与”指课堂主题探究参与和案例分析参与。根据该门课程的内容体系以及先修的《管理学》、《土地资源学》、《地籍管理学》和《土地經济学》的课程内容,确定授课的重点在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和土地市场管理3大部分。结合授课时的土地管理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课程主题探究和案例分析的学习任务。

2.2.1 主题探究 主题探究的题材很广泛,可以是土地权属管理中的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土地利用管理中的耕地保护的困境与解困、土地市场管理中的农地流转和农村建设用地流转的制度改革问题。2014年1月中央1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第20条专门提出“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提出“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征地制度改革是当前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三块地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作为大学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认真学习耕地保护的科学知识,针对当前耕地保护的困难开展主题研讨极具意义。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2014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提出坚持一切从国情和农村实际出发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农地流转的实践内容非常丰富,暴露的问题很多,主题学习的意义重大。

2.2.2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可以聚焦在土地权属管理中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确认与流转管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确认与流转管理,土地权属纠纷的调处。比如侵犯他人土地承包经营权,破坏国家耕地保护制度的案例。例如,2013年4月,村民胡某因儿子结婚需建新房。经过申请,村委会在村里的统一规划区内为他划定了宅基地,但胡某嫌位置偏僻,迟迟未建。同年底,胡某在本村村民尤某的承包地中“相中”了理想的建房位置,便不顾承包人的阻拦,毁掉尤某的核桃树苗9棵,强行开挖、碾压地基,占地面积达300m2。无奈之下,尤某申请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制止胡某的违法行为,赔偿自己的损失。国土资源局在查清事实后,认为胡某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土地使用权,遂依据《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作出处理决定,责令胡某停止侵害,并在决定生效后后10d内恢复耕地原貌,并按评估价格赔偿尤某的果树损失。同学们可以从中思考分析:国土资源局作出处理决定是否正确?这是一起怎样的土地案件?胡某应当承担什么类型的法律责任?依据是什么?等等。

2.3 三个考核公示 “三个考核公示”是指终结考核题型公示、平时考核和实践考核分数公示。课程结束时,当场宣布终结考核题型及数量和分值,以及终结考核时间,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课程结束后,公开平时考核(包括出勤考核和课堂考核)分数及其详细记录与计算过程,实践考核(包括主题探究和案例判断)分数及其详细记录与考核标准。学校正式放假前,完成考试成绩和平时考核成绩、实践(实验)考核成绩按比例系数(0.5∶0.2∶0.3)输入到学生成绩查询系统中,供同学们公开查询。若同学们对终结考核成绩有异议,可以按学校考试成绩书面查询办法,查询卷面成绩和试题标准答案与评分标准,确保做到课程考核结果公开、公平、公正。

3 结语

运用BMPs效益评价理论,结合广东海洋大学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三能型”人才培养的实际,提出采用“一、二、三阶梯法”组织教学,并运用在广东海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管理学》的课程教学中。结果表明,BMPs效益评价理论指导下的“一、二、三阶梯法”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基础上掌握土地管理的新知识,提高了学生们对实践问题的思考与分析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和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们在考研和就业面试中对土地管理新政策和实践问题的应对能力,从而提高学生们的面试成绩。

参考文献

[1]陆红生.土地管理学总论(第2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10.

[2]朱道林,张立新,杜挺.论土地管理学的学科内涵与研究范式[J].中国土地科学,1997,31(9):7-14.

[3]廖元焰.高等测绘教育在土地管理学科的现状与发展[J].测绘信息与工程,1999,(1):31-34.

[4]冯新伟.结合管理实践的《土地管理学》课程教学重点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22(6):113-114.

[5]齐艳红,王兰霞,张守忠,等.土地管理学校企联合教学可行性分析[J].山西建筑,2015,41(10):227-228.

[6]Utler G.B.,Srivastava P..An Alabama BMP Database for Evaluating Water Quality Impacts of Alternative Management Practices[J].Applied Engineering in Agriculture,2007,23 (6): 727-736.

[7]杨林章,冯彦房,施卫明,等.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21(1):96-101.

[8]吴明发.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三能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15):150-152.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教学组织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谈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技巧
如何提高女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会计学本科专业审计模拟实验课程的教学设计与组织
唱响教学三部曲,打造高效课堂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