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剂的制备》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

2018-02-14 02:28瞿桂香施帅李志方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23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信息化

瞿桂香 施帅 李志方

摘  要:该文提出了《发酵剂的制备》信息化教学设计,即以真实项目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实战能力”为本位,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关键词:发酵剂的制备;信息化;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23-0137-02

发酵剂是制作发酵乳制品的特定微生物培养物,内含一种或多种活性微生物,是发酸乳产品产酸和产香的基础和主要原因,发酸乳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发酵剂的品质、菌种类型及活力。因此,发酵剂的制备和添加是发酸乳加工的关键步骤,如何制备和添加发酵剂是乳品加工工必备的技能。

1 《发酵剂的制备》课程教学分析

1.1 内容 原料乳经标准化、均质、灭菌、冷却、接种、发酵、后熟制得发酵乳。接种所需的发酵剂的品质、菌种类型以及活力决定着发酵乳口味及品质。根据生产工艺和乳品加工工岗位要求,结合课程标准,选取“十二五”规划教材中项目四发酵乳的加工,任务一发酵剂的制备,学习地点智慧教室和乳品加工实训室。

1.2 学情 课程面向高职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二年级学生,由课前反馈可知,学生已学习过微生物培养的基本知识,能进行微生物接种操作;熟悉乳品加工中均质、灭菌等工艺,对发酵乳产生不同风味的原因感到好奇。崇尚新媒体技术,喜动手实践。结合往届学情分析和在岗企业员工反馈,发酵剂生产中无菌操作技术和发酵剂接种量的确定较难掌握。

1.3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以真实项目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实战能力”为本位设立了内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熟悉发酵剂制备的工艺流程,了解发酵剂的菌种类型及特性。能力目标:能根据生产需求确定发酵剂的接种量,能对发酵剂进行逐级扩大培养。素质目标:规范生产责任心,强化无菌操作意识。

1.4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发酵剂制备中的无菌操作教学难点是:发酵剂接种量的确定

2 教学策略

教学设计采用问题引导、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综合开发微课、3D动画,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利用发酵剂添加方案系统、仿真实操系统与实操练习相结合,“做中教,做中学”,实现教学目标。

3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准备知发酵剂,课内学习制发酵剂,课后提升评发酵剂,课内为2学时。教学过程设计流程图见图1。

3.1 课前准备 教师通过微信群发布预习任务单,学生利用课程平台,自主探究发酵剂的定义、种类等相关知识,完成预习测试,提交预习反馈。

3.2 课内学习

3.2.1 课程导入 学生从滋味、气味、组织状态品评牛奶和发酵乳的不同,并总结(发酵乳同牛奶相比酸爽、浓稠,口感更好),教师提出问题,是什么使牛奶成为发酵乳?引导出问题一。

3.2.1.1 问题一:发酵剂在发酵乳生产中的作用?学生观看3D动画,了解发酵剂在发酵乳发酵过程中的作用。发酵剂使乳中的乳糖转变为乳酸,带来“酸爽”;生成的乳酸使乳的pH降低,酪蛋白凝固,变“浓稠”;发酵剂菌种生长产生乙醛、丁二酮等芳香物质,给发酵乳带来“醇香”。小组讨论总结,并上传课程平台,教师点评后计入考核。发酵剂对发酵乳有如此重要的影响,那么如何制备发酵剂呢?引导出问题二。

3.2.1.2 问题二:如何制备发酵剂?学生观看发酵剂制备动画,直观了解乳品企业从菌种活化到生产发酵剂制备的整体流程。教师创设工作情境,引入真实项目,某乳品厂制备生产量2000L发酵乳、发酵终点滴定酸度为70°T,引导学生梳理出3个子任务:确定发酵剂菌种组成、确定发酵剂接种量、逐级扩大培养。

(1)子任务一:确定发酵剂菌种组成:学生品尝不同品牌成品发酵乳,感受口感差异(虽然这3种都是原味发酵乳但它们的味道不一样,这种更酸些,而这种的香味更好,这种更浓稠),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口感差异呢?学生观看发酵剂菌种类型微课,了解不同类型发酵剂菌种的特点及培养特性,结合自己喜好的口感在发酵剂添加方案系统中选择适合的菌种。(2)子任务二:确定发酵剂接种量:发酵剂接种量的确定是教学难点,也是发酵剂制备方案的核心,教师通过交互软件演示发酵剂接种量确定过程。先根据发酵乳实际生产量计算各级发酵剂预计最大制备量,制备时,将实测的发酵剂活力大小代入公式,自动得出实际接种量,使庞杂散乱的方案设计系统化、模块化,突破难点。学生利用交互软件反复练习,形成自己的发酵剂制备方案。(3)子任务三:逐级扩大培养:发酵剂逐级扩大培养制备,无菌操作技术要求高,但生产周期长,无法与教学同步。学生利用发酵剂制备仿真软件,模拟实操制备发酵剂,将发酵剂制备过程连续化,实操与教学同步化。教师后台分析学生操作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并规范操作。学生通过仿真系统反复练习,熟练掌握制备流程及无菌操作技术细节,突出重点。系统自动记录操作点,进行考核评价。

3.2.2 课内实操 发酵剂活力是评判发酵剂品质的重要标准,学生分别对几份母发酵剂进行活力测定。根据实测活力,选择符合要求的母发酵剂,确定制备中间发酵剂所需的接种量并接种培养。教师从旁指导,学生互拍操作视频,上传平台,同学互评,做中教,做中学,达到知行合一。

3.2.3 总结拓展 学生代表总结本次课学习内容,学生登录课程平台完成随堂测试,检测学习情况。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发酵剂制备过程中如何防止噬菌体污染?

3.3 课后提升 学生查阅课程平台资料,同企业专家、教师沟通交流,完成拓展问题;检测实操制备发酵剂活力,评定品质;品评小组合作生产的发酵乳,企业专家、教师、学生共同评价,计入考核。学生代表深入企业体验实际生产中发酵剂的制备和添加过程,工学结合。

4 教学总结

(1)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结合仿真实操系统、发酵剂添加方案系统等信息化手段,解决了教学内容连续化同实际生产周期长的矛盾,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结合实操,实现技能目标及素质目标;

(2)问题引导的教学模式同动画、微课等资源结合,将抽象理论知识形象化,实现知识目标;

(3)通过平台综合数据分析,学生最终掌握了发酵剂制备的流程及关键制备技术,能够制备出符合生产需求的合格发酵剂。

参考文献

[1]柏景岚.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解析-以高职组教学设计分赛项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6,12(826):43-45.

[2]王寅龙,李前进.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过程-方法及评价要点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06:15-18.

[3]郝彩琴,李軍,徐超.信息化教学模式下高职课程改革与探索——以药物分离与纯化技术课程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8,15:39-40.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信息化
“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分析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