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2018-02-15 10:54安贤慧
建材与装饰 2018年26期
关键词:麻面模板钢筋

安贤慧

(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0)

1 概述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其结构设计理论和施工工艺已发展成熟,尤其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建筑工程机械的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也得到了不断改进和飞速发展。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整体性、可模性、耐久性和耐火性好,与钢结构相比具有节省钢材和成本低等优点,在建筑工程的使用中越来越广泛,尤其在高层、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更是彰显了其优势。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流程可以简单概括为:搭脚手架→支撑模板→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初凝后拆除侧模→混凝土强度达到90%(14~21d)后拆除底模及脚手架,只有在各个工艺流程中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程施工,才能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从而保证整个建筑物的施工质量。

2 钢筋混凝土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

钢筋混凝土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在工程中称之为质量通病,具体来说主要包括:蜂窝、麻面、孔洞、露筋、混凝土裂缝、施工缝夹层等,下面主要从这几方面阐述其发生的原因。

2.1 蜂窝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碎石多砂浆少,浇筑后的混凝土碎石之间没有砂浆填充而出现孔隙,形成犹如蜂窝状的孔洞,在工程中称之为蜂窝。产生蜂窝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1)搅拌站配置的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或水泥和碎石在计量过程中出现错误,或加水量不准确等均会造成碎石多砂浆少;

(2)搅拌混凝土的时间过短,导致混凝土拌合不均匀,和易性较差;

(3)浇注混凝土的过程中由于下料不当,导致混凝土离析;

(4)没有按照技术要求分层、分段浇筑混凝土,因下料过多而没有振捣密实,或振捣与下料配合不当;

(5)支撑模板强度不够,模板之间出现空隙,在浇筑混凝土时出现漏浆导致砂浆流失。

2.2 麻面

麻面主要是指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表面粗糙不平,出现犹如麻点的小坑。产生麻面的原因主要有:

(1)支撑模板出现空隙,造成跑浆,导致沿模板缝的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

(2)木模板未浇水充分润湿,浇筑混凝土前模板未刷隔离剂,导致在拆模时混凝土表层被粘掉,形成麻面;

(3)模板表面粘结有砂浆和混凝土屑等杂物,在支模前未清理或清理不干净,导致混凝土表面粗糙不平;

(4)振捣方法不合理,在振捣时没有使用人工捣固铲进行插模,导致靠近模板的混凝土不密实。

2.3 孔洞

混凝土结构构件局部没有混凝土,出现孔隙。产生孔洞的原因主要有:

(1)混凝土在钢筋密集处或预埋件处流通不畅通,振捣不密实;

(2)振捣时未按顺序进行,导致漏振;

(3)混凝土浇筑时严重跑浆;

(4)在浇筑时有硬块和杂物等掉入混凝土中;

(5)混凝土浇筑时一次下料过多,导致最底部的混凝土因振捣器达不到,出现漏振。

2.4 露筋

漏筋主要是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露在构件表面。产生漏筋的原因主要有:

(1)支模时垫块太小或漏放垫块,或混凝土浇筑时垫块移位等均会导致钢筋紧贴模板;

(2)对于断面较小的钢筋混泥土结构构件,由于钢筋过密,混凝土施工时大粒径的大碎石卡在钢筋上,导致局部部位浆液不能充满钢筋周围;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施工时产生离析,或模板支护不牢施工时严重漏浆;

(4)混凝土施工时,由于钢筋固定不牢而出现移位;

(5)混凝土保护层部分振捣不密实,或浇筑前模板湿润不够导致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多,或未达到拆模条件,拆模时混凝土结构缺棱掉角。

2.5 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具体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原材料因素

普通水泥由于水泥水化而引起的体积收缩而出现收缩裂缝,另外碎石和砂的含泥量超标、水泥用量过大等也会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

(2)设备因素

对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浇注完混凝土后,张拉设备的台座发生变形、位移和下沉,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纹。

(3)施工工艺因素

混凝土浇注时,振捣过程出现过振现象,致使混凝土表面粗细集料离析,靠近模板的混凝土表面细集料集中;

混凝土养护时,由于浇水不够导致水份蒸发过快,致使混凝土表面产生干缩裂缝。

(4)混凝土自身应力形成的裂缝。

混凝土结构表面收缩大,内部收缩小,致使结构表面的混凝土所产生的拉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便产生收缩裂缝;

混凝土受水泥水化放热、阳光照射、夜间降温等因素影响而出现冷热变化时,将发生收缩和膨胀,产生温度应力,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即产生裂缝。

2.6 施工缝夹层

如果施工缝处混凝土有缝隙,或夹有杂物,就会造成建筑物结构的整体性较差。产生施工缝夹层的原因主要有:

(1)在混凝土灌注前没有认真清理施工缝表面的杂物;灌注时,对临近施工缝处的混凝土捣实不够;

(2)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时需要分层分段进行施工,在分层分段处未认真检查清理掉入的杂物,再次灌注时杂物就会混入混凝土内,处造成施工缝夹层。

3 防治措施

3.1 原材料的选用

从选择原材料的方面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如选择水化热较小的水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裂缝;在水泥中掺入适量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的性能等。

3.2 配合比的选定

(1)配合比设定应遵循低水灰比、低用水量的原则;

(2)拌制混凝土时应严格按照既定的配合比进行,对拌合料的计量要准确,搅拌时要充分均匀。

3.3 模板工程

(1)模板的构造设计要合理,要避免模板间的变形不同而引起的混凝土裂缝;

(2)模板和支架要保证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防止在施工荷载的作用下造成模板变形过大甚至开裂;

(3)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拆模作业。如拆模时间过早,就会造成混凝土掉角或开裂;如拆模时间过晚,就会错过混凝土的水化热峰值,错过混凝土的最佳养护时机。

3.4 施工技术方面的控制

混凝土浇筑前应根据施工方案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对模板、支撑、钢筋和预埋件等认真检查,经隐蔽验收合格后,才可浇筑混凝土。

对于分段分层浇筑的混凝土,尽量不留和少留施工缝,并保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对于需要留施工缝的部位,再次浇筑混凝土时要对施工缝处的杂物清理干净。

混凝土振捣应按顺序进行,避免漏振和过振,尤其是对于钢筋较密处和保护层处的混凝土应加强振捣,在振捣时要注意振捣棒触碰到钢筋、模板、预埋件等。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观察支架、模板、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一旦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立即采取处理措施,处理完毕后方可继续施工。

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要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可在基础内预埋冷却水管,通入循环水,强制降低混凝土水化热产生的温度;浇筑完混凝土后要及时覆盖保温、保湿材料;可采用二次抹面工艺,减少表面收缩裂缝。

4 结语

建筑工程中影响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因素还有很多,本文只是阐述了在工作中最常见的几种质量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的建筑施工人员全面掌握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工程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精心施工,才可有效避免避免钢筋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通病,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1]郭浩然.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常见质量问题产生原因及其预防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8):176~177.

[2]李盘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阶段工程质量问题的预防及处理措施[D].太原理工大学,2009.

[3]李鹏.浅谈钢筋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与防治措施[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

猜你喜欢
麻面模板钢筋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D10mm热轧带肋钢筋五切分生产工艺开发
我把一吨废钢筋搬成了三吨
Estimation of irrigation requirements for drip-irrigated maize in a sub-humid climate
截钢筋
客运专线桥梁道床板烂根、麻面等质量通病的预防
这批没收钢筋该如何处置
浅谈道路工程中路基路面运用的病害治理对策
城市综改 可推广的模板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