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缓倾内层状边坡失稳模式研究

2018-02-15 14:32杨佳佳
建材与装饰 2018年14期
关键词:卸荷节理岩性

杨佳佳

1 引言

缓倾内层状边坡主要分布在川东、重庆、滇西、贵州等地方,以侏罗纪、白垩纪为主,并含有少量第三纪地层。一般由红色砂岩、砂泥岩、粉砂岩、砂质页岩和泥岩等交互组成,岩层产状平缓,倾角多集中在0~20°。程强[1~2]介绍了红层软岩主要为红层中的泥岩、页岩、粉砂质泥岩等泥质岩,具有弱透水性、较强亲水性,易于在水的作用下软化,脱水状态时易收缩崩解,岩性较弱的特点。

2 工程地质条件

2.1 地形地貌

研究区最高高程在陡斜坡山顶为667m,最低高程在前河河谷为278m,其相对高差约389m,属于剥蚀-侵蚀中低山峡谷地貌类型,溪沟纵横交叉,河谷深切,岸坡地形坡度陡峭,坡度均在60°以上。

2.2 地层岩性

出露地层为第四系残坡积层(Q4dl+ell)、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分述如下:

(1)第四系残坡积层(Q4dl+el):主要分布于河岸斜坡上部表层,厚度0~1.5m,黄褐、褐红色粉质粘土及崩落堆积层,粉质粘土;崩落堆积层主要在斜坡下部堆积,结构较松散,厚为0~3m。

(2)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分布于整个研究区,暗紫色夹紫灰、绿灰色细粒砂岩与暗紫、紫红色泥岩不等厚互层,砂岩多呈厚层状及巨厚层状。

2.3 边坡概况

经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旺隆边坡整体呈砂泥岩互层,软硬岩相间分布,坡向50°,岩层产状195°∠4°,发育两组节理裂隙,一组陡倾节理近平行于坡向,J1:45°∠72°,J2:130°∠80°。边坡底部靠公路边有一些泥岩风化堆积体,见风化球现象,上部较厚砂岩见坠落、拉裂、掉块现象,表层的耕植土已发生滑动变形现象。

3 影响因素分析

该边坡的变形破坏特征是由地形地貌、岩土体特征、卸荷风化、降雨等多因素相互作用的成果。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结构特征等是内在条件;风化、降雨、开挖卸荷是主要外在因素。

3.1 内在条件

(1)岩性组合:为厚层砂岩与薄层泥岩不等厚互层产出。这种特殊的“软硬岩相间、互层”的组合结构由于岩体间的差异风化,使软质泥岩部分产生剥落,上部硬质砂岩底部失去支撑而悬空,其次由于泥岩因压缩变形而在砂岩顶部产生集中拉应力,使坡表面形成倾坡外的卸荷裂隙,在降雨、地下水入渗等外界因素下诱发岩体失稳。

(2)坡体结构:缓倾内斜坡结构,岩层产状较平缓,一般倾角为5~10°,砂岩相对厚度较大,为20~150cm,泥岩相对厚度较小,为5~10m。构造裂隙和卸荷裂隙较发育,两组节理裂隙切割块体,加剧了岩体的破碎程度。

3.2 外在因素

(1)降雨

研究区平均降雨量为1286.8mm,且集中在5~9月,边坡常常在暴雨或连续降雨的促发下出现急剧变形。由于边坡陡倾裂隙发育,雨季来临时,集中的降雨会沿着已有节理裂隙面渗入岩体,不仅冲刷坡体、使其处在饱水状态而降低岩土体强度,也使下滑力增大。

(2)差异风化

风化作用在缓倾坡内层状边坡表现非常明显。斜坡为砂泥岩软硬互层的组合结构,因岩性不同表现为不同的风化特点。风化作用主要沿已有结构面、层间剪切带等进行。由于差异风化,使砂岩风化较慢,泥岩风化较快,在雨水侵蚀下碎裂并风化成土,剥落于坡脚处。

4 形成机理分析

缓倾内边坡岩层倾角较小,常常认为边坡整体稳定性较好。当在地下水、降雨和气温等风化因子作用下,岩层面或夹层逐渐被软化甚至泥化而形成软弱面和泥化夹层,随之结构面的变形模量逐渐降低,直到岩体底部软夹层变形模量过于低而引发较大的压缩变形后,突出岩体将从较稳定的缓倾内结构过渡到较不稳定的缓倾外结构(缓倾边坡小危岩体形成与发展标志),并在降雨、地震和开挖卸荷等诱发下,进一步发生转动崩落或沿夹层面而滑移崩落。其失稳破坏模式可概化为倾倒一崩落。具体分析如下:

(1)公路修建过程中因开挖卸荷产生了临空面,坡体发生应力重分布和应力集中现象,再加上岩体表面节理裂隙发育,且主要以垂直和陡倾节理裂隙为主,节理裂隙的走向主要有两个方向,即45°方向和130°方向,这两个方向上的节理裂隙呈“X”型共轭交叉,有利于切割分解岩体。

(2)随着陡倾裂缝沿着结构面的扩展,两种岩性不同的岩石抗风化能力不同,在岩体表层形成明显的差异风化,泥岩风化速率快,发生崩解剥落,堆积于坡脚处,使上部砂岩悬空而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拉裂变形、掉块现象。

(3)两种岩性的软硬程度不同,下部是较软泥岩、上部是较厚砂岩,在自重作用下发生压缩~倾倒破坏。且泥岩相对砂岩为隔水层,地表水沿着节理裂缝渗流,在泥岩层发生堵塞淤积,产生浮托力和水压力,近水平的坡体逐渐发展为平推式滑坡。

5 结论

(1)通过详细野外调查,查明边坡发育的地质背景条件。阐述边坡的基本特征、变形破坏特征等,旺隆边坡是贵州红层地区缓倾内上硬下软型高陡坡+开挖卸荷控制的典型边坡,边坡内在条件是砂泥岩不等厚互层的岩性组合、上硬下软缓倾内的坡体结构,差异风化和水的作用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2)根据现有的变形破坏特征判断其形成机理为:开挖卸荷→陡立裂缝沿结构面扩展→软岩风化剥落→硬岩拉裂、坠落(倾倒)、局部掉块(小破坏)→水体沿节理裂隙下渗→坡体沿下伏软岩蠕滑→整体剪出(大破坏)。

[1]程 强,周永江,等.近水平红层开挖边坡变形破坏特征[J].岩土力学,2004,25(8).

[2]程强.红层软岩开挖边坡致灾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8.

猜你喜欢
卸荷节理岩性
采煤机扭矩轴卸荷槽数值模拟分析
充填节理岩体中应力波传播特性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碎屑岩岩性识别方法及应用
顺倾节理边坡开挖软材料模型实验设计与分析
新疆阜康白杨河矿区古构造应力场特征
基于石灰石岩性的超近距管沟爆破试验研究
安全卸荷减速顶的研制
安全卸荷减速顶性能参数试验研究
新疆阜康白杨河矿区构造节理发育特征
基于DEM的地形因子分析与岩性分类